“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

——习近平

百年五四,五四百年。

一百年前,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掀起了一场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一百年后的今天,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同样呼唤着“新青年”。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在深圳公安刑侦战线,亦有一批优秀青年刑警,他们牢记总书记嘱咐,奋勇争先,艰苦奋斗,肩负起公安工作责任和担当,也展现出了深圳公安青年刑警风采。

他们中,有的立足公安宣传阵地,开拓警队宣传新模式,不仅“玩”抖音也拍微电影;

有的则坚守刑侦一线,抽丝剥茧屡破命案,打击犯罪彰显刑警担当;

有的专攻刑侦数据,在平凡岗位上不断努力,用数据说话,让规律显现;

有的则防绑打拐,既曾在危急时刻救出人质,也抓获嫌犯圆失散家庭团圆梦;

还有的被誉全能侦探,破获大案要案,让犯罪分子闻风丧胆;

......

莫玲

讲好刑警故事 创新刑侦宣传

深圳市公安局刑事警察支队九大队四级警员,2006年8月入警。先后荣获个人三等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作为深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的宣传民警,讲刑警好故事,塑警队好形象,传社会正能量,是莫玲的使命。在宣传阵地上,她努力学习政务新媒体传播规律,创新宣传思路和模式,指导开设“深圳CID”抖音短视频账号,并先后推出网络歌曲翻唱、搞怪表情包等优质短视频,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警花姐姐”也成了深圳CID的品牌形象。

在莫玲的积极策划下,深圳CID新媒体平台结合重要宣传节点,多次推出优质的微信、微博和抖音短视频作品,获得了“全国公安政务新媒体网络先锋奖”“深圳市十佳媒体互动微博”“深圳市最有特色微信号”等多项荣誉。

她时常说,“青春很短,尽情施展!”在公安宣传岗位上,她心怀感恩,坚定不移,努力为深圳刑侦工作贡献自己的青春。所谓“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脖子上的相机就是她的“武器”,藏蓝色的警服就是她的“战袍”。

王砚博

坚守刑侦一线 抽丝剥茧屡破命案

现任深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重案一组组长,副科级警官。曾多次荣获深圳市公安局“个人三等功” 嘉奖,2017年被广东省公安厅及深圳市公安局授予“个人嘉奖”。

从基层派出所,到刑侦支队重案组,王砚博始终不离一线办案部门,他勇于接受挑战,在命案侦办中敢于担当,在多起的命案侦破工作当中主动承担“主办侦查员”职责,用努力和实力顺利侦结了多起有重大影响的命案,在实战中迅速成长为一名年轻的"老"侦查员。

他曾在2015年2月,面对罗湖东门一起命案,联同专案组通过现场以及视频研判,加班加点抽丝剥茧最终揪出嫌犯,也曾为侦破命案放弃休假,披星戴月千里追捕,最终让犯罪分子受到法律制裁。王砚博说:“刑警最怕的就是夜半耳畔响起电话铃,那躁动的声音意味着要立即放下一切,义无反顾奔赴现场。”

为人正直,工作勤恳,务实奉献,是同事对他的评价,对王砚博而言,践行“十六字”总要求,练就刑警过硬本领,彰显刑警本色和担当,是他的目标和方向。

陈俊岐

刑侦数据背后的无名英雄

2013年入警,现为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刑事技术处四级警员。从警以来,先后荣获市公安局个人嘉奖2次。

在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刑事技术处,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的工作没有电视剧里案发现场寻踪觅迹的紧张刺激,更多的则是隐身于数据背后的默默耕耘,堪称刑侦工作的无名英雄。陈俊岐正是其中的一员。

陈俊岐所在的技术管理科从事的是数据处理、公文往来、后勤保障等事务,在这个平凡的幕后岗位上,他总是全力以赴地对待每一项工作,以耐心和细心作为针线,将杂乱无章的浩繁数据编织成一个又一个傲人的成绩。

2017年,陈俊岐积极参与到全国刑事技术机构“四项评定”活动中,向各相关单位收集数据、组织勘验团队对各技术室进行实地考察、核对统计数据,最终不负众望,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他所在的深圳刑警刑事技术处,更曾获评全国公安机关重点司法鉴定机构,其中法医学检验、DNA检验等6个专业实验室获评全国公安机关重点司法鉴定专业实验室,DNA实验室更是获评全国一级DNA实验室。

严谨和真实的数据最有力,对陈俊岐而言,他要的努力做的,则是让数据“说话”。

郑震海

防绑打拐的一把好手

1998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任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三大队副科级警官。从警以来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多次获得市公安局个人嘉奖、优秀公务员等称号。

防绑打拐,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家庭,郑震海,就是刑侦支队防绑打拐的“好手”。

他曾在生死悬于一线的挟持人质现场,面对突发情况,现场嫌犯所在大楼具体状况不明朗等困难,通过联系管理人员控制电源,反复开闭大楼电源开关,利用忽明忽暗的环境来摸底情况,并制定完整方案最终救出人质,抓获绑匪。

他也曾在侦办拐卖案件时,凭着一股不破案件誓不罢休的韧劲,多方寻找,多次出差,在找到受害夫妇多年前被拐的儿子后,循线追踪最终找到目击证人,并通过积极调查取证,成功抓获3名嫌疑人,破了十余年的积案。

作为“好手”,郑震海说,“只有把嫌疑人抓到了,我心里才能觉得踏实!”

孙德润

被誉全能侦探 他令犯罪分子闻风丧胆

2010年由部队转业参加公安工作,现为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五大队三级警员。从警以来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多次荣获市公安个人嘉奖、获评优秀公务员。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是孙德润的座右铭,作为全能侦探,他投身打击多起刑事案件,不仅是侦查技术尖兵,也是撰写刑侦工作规范方面的高手。

记得在2015年3月,孙德润主动报名参加了帮扶支援两年计划。在外地支援时,工作任务繁重,生活条件又十分艰苦。但孙德润始终兢兢业业、踏实肯干,共梳理分析案件数十起,参与侦办案件几十宗,抓获嫌疑人数百名。

赴外地支援任务结束后,孙德润回到深圳又马不停蹄投身到钻研刑侦前沿技术手段中去,利用此前在多个不同侦查岗位所积累的丰富经验,积极参与到各类案件的侦办中。有了大量侦办案件的实践经验,孙德润逐步成为了一名侦查技术尖兵,并在2017年年底荣获市公安局“研判标兵”称号。

孙德润时常把嫌疑人的照片设成手机屏保,他说,“只有天天看,记住嫌疑人的面孔,才能更快地抓住他们。”

他说过:“我们会用实际行动证明,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

他们,是深圳刑警队伍中的新鲜血液;

他们,有一颗对公安工作无比热爱的心;

他们,在从警的道路上不断成长;

他们,以青春的名义,

诉说着警察的“无限忠诚”!

时光不会流转

但他们会永远守住这颗年轻的心

有些记忆从未消褪

夜半耳畔响起的电话铃声

手机屏保的嫌疑人照片

藏蓝色的“战袍”

......

让青春在警营里飞扬~

文字:徐全盛

编辑:姚梦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