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佛弟子修孝順者。應念念中。常憶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憶所生父母。爲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佛說盂蘭盆經》

【經文解釋】是佛弟子修孝順者,凡是我的弟子,三寶弟子,要行修孝道的,要孝順父母的;應念念中常憶父母,當你幸福的時候,常想念父母,乃至於過去七世父母。想念他們幹什麼?在年年的七月十五日想念他們,在每年的七月十五日,我都要供養三寶,就這含義,我都應當修行,把我的功力迴向給父母。常以孝,孝是孝順父母;慈是對一切衆生,給給一切衆生的快樂。

佛陀告訴你:

修世間法(工作、姻緣、資財、辦事、長壽、個子高、健康、人緣、好子女等一切做人福報),要從孝順供養父母裏修。

凡人有兩種方法積大福德,成大果報得甘露味(幸福生活):一種是供養父母,一種是供養幫助大家的人。

讓父母憂愁苦惱,自己會多病,而供養父母則有少病的福報。

對父母沒有愛敬心,會長得醜陋,反之會有端正美貌的福報。

對父母和賢聖無心奉侍,自己會常受輕賤下看(地位、職位、個子低),而恭敬奉迎父母師長,會得到大威勢(現代就是做大官)。

佛理告訴你:

工作不順、姻緣不順、資財不順、辦事不順, 因爲有這些方面的惡業。

惡業,就是傷害衆生。

傷害衆生的第一個念頭是什麼?——輕賤。

我一定是先輕賤衆生, 然後纔去傷害衆生。

所以要止一切惡,改一切命,就是治我這個輕賤病。

要治這個輕賤病,就要恭敬、孝順衆生——如果我連父母師長都輕賤,我還有哪一個衆生不輕賤?

如果我連父母師長都不恭敬孝順,我可能孝順哪一個衆生?所以,我要改一切命,就從孝順父母師長開始。改得了牴觸頂撞父母師長,就改得了一切命。

道家告訴你:

父母、長輩、上司是什麼呢?

父母生我,所以是生助我;長輩、上司,長生幼,也是生助我;

不孝順父母師長,牴觸頂撞父母師長,沒有父母師長生助你,自己無法強大,所以要被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欺辱——連你的孩子都會辱你,讓你憂愁煩惱。.

大家如果不信,可以自己去觀察一下——孝順父母的人,他絕對不會被戀人、對象、上司輕賤玩弄侮辱,因爲他受父母師長生助強大,無人敢輕,無人敢辱。

怎樣孝順父母:

以孝順供養父母的福德,上爲天帝,下爲聖王,乃至成佛,成爲三界特尊,都是因爲這個福德。

世世至孝,所以德高福盛成天中之天,三界獨步。

如果能夠隨順母親,不違背母親的心意,天人都要護念他,福德是無盡的。

如果用一劫(百千萬億年)的時間,每天早、中、晚,割自己身軀的肉來養父母,這樣都不能報答父母對我一天的恩。

孝養父母,這和供養佛的福德是一樣,沒有差別的。

修世間法(工作、姻緣、考試、財富、美貌、尊貴)的時候,要從供養父母師長裏修。

有四種恩最難報答。一是父恩,二是母恩,三是如來恩,四是法師恩。所以供養這四種人,會得到無量福報。

有八種人,你要毫不猶豫的去佈施:一父、二母、三佛、四弟子、五遠來之人、六遠去之人、七病人、八看病者。

菩薩於無量阿僧只劫,孝養父母(用衣服飲食,房舍臥具,乃至身肉骨髓),因爲這樣孝順供養父母的因緣,自致成佛。

我之所以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也因爲我孝順父母。而想去阿彌陀佛世界的人,必須做到孝順供養父母師長。

少許供養父母,得到的福報是無量的,而少許牴觸頂撞父母,困苦也無量。

最大的善就是孝,最大的惡就是不孝。

供養父母師長和三寶,雖然在生死輪迴中,但是不壞善根。

從地面上積珍寶積到二十八天那麼高,用這個佈施別人,也不如供養父母。”

孝順父母 就是孝順佛菩薩...

現時,信佛學佛者,有很多是在家人,因其塵緣未了,故而在家修行。在家修行的人與出家修行的人相比,修行的難度更大,因爲出家修行的人有相對清淨的場所,有必須遵守的戒律,有相互學習的榜樣……而在家人其身已是煩惱人,還要時時刻刻面對煩惱事,沒有明師在身邊指導,多靠自覺發心,確是事倍功半。

在家修行的人,首先要面對的是自己的父母,在修行中,應該怎樣去維繫自己與父母雙方之間的關係呢?中華民族是非常注重孝道的民族,儒家有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可見父母與子女的關係非同一般;俗語亦云,羊有跪乳之德,烏鴉有反哺之恩,說明了子女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

在佛法教義中,佛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說:

“善男子!汝等所言未可正理,何以故?世間之恩有其四種:一、父母恩,二、衆生恩,三、國王恩,四、三寶恩。如是四恩,一切衆生平等荷負。”,“假使有人爲福德故,恭敬供養一百淨行大婆羅門……一心供養滿百千劫;不如一念,住孝順心,以微少物色養悲母,隨所供侍,比前功德百千萬分不可校量。”,“若有男女背恩不順,令其父母生怨念心,母發惡言,子即隨墮,或在地獄、餓鬼、畜生。世間之疾莫過猛風,怨念之微復速於彼,一切如來、金剛天等及五通仙不能救護。”……

在增含卷十一中,有以供養父母準同一生補處的大菩薩之說。在五分律卷二十二中,也有如下事例:當時佛有一位弟子名叫畢陵伽婆蹉,因他的父母貧窮,想以衣食供養父母,但不敢擅自作爲,故請示佛陀,佛陀因此集合比丘弟子們開示:

“若人百年之中,右肩擔父左肩擔母,於上大小便利;極世珍奇衣食供養,猶不能報須臾之恩。從今聽諸比丘盡心盡壽供養父母;若不供養得重罪。”

爲什麼要孝順父母呢?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有云:“一切男女處於胎中,口吮乳根,飲啖母血;及出胎已,幼稚之前所飲母乳百八十斛,母得上味,皆與其子,珍妙衣服,亦復如是,愚癡鄙陋,情愛無二。”

在衆生世界中,母愛是最偉大的,如果未能體會母愛者,那麼,請看看自己是怎樣護愛子女的,從中不難體會其三味了。如果自己不孝順父母,當子女不孝順自己時又如何呢?

或者,有人說,我着重的是天下大孝大順之道,對於父母之恩,可以放下不管。持這種觀點的人是錯誤的,是一種託詞,試問,連父母之恩都不知道的人,又怎能懂得天下大孝大順之道呢!可以說,雖然懂父母之恩的人不一定懂得天下之大恩,但懂天下之大恩的人,必定懂得父母之恩。

再或者,有人說,孝順父母不是解脫大道,孝順父母與否,不礙我的解脫之道。這種說法是非常錯誤的,我們知道,子女於父母的關係是於甚深之緣結成,而且是善緣,父母的生、養、愛之恩,對父母來說,是一種無私的奉獻,於其子女來說,卻成爲了接受,子女接受了如此深恩,必須進行酬還,孝順是酬還的一種方式,酬還未了,如何談得上解脫道呢?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去孝順父母呢?在物質生活中,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供養父母,使到衣食無憂,對父母的起居生活,行住坐臥,都要照顧周全;在精神生活中,要儘量順從父母之意,常問寒問暖,加強雙方的溝通,勿使父母感到孤獨、寂寞,在與父母產生矛盾時,要主動忍讓;在修行生活中,要婉轉地引導父母親近佛法,歸依三寶,乃至最終離苦得樂,免受生死輪迴,往生極樂淨土。雖然,各人與父母的情況不盡相同,所行的具體孝順各有不同,但只要我們心存孝順,在免遭惡果的同時,也播下了福種。

附:

父母就是佛菩薩 母親是駐世活佛

何以“母親即是駐世的活佛”?這話是說我們的母親就是一位住在世間的活佛。在南海普陀山有一段因緣故事:

相傳有一個非常不孝的人,平時對母親百般虐待,甚至毆打他的母親。一天,這位不孝子想到要去南海普陀山,禮拜觀世音菩薩。走啊走,就要到南海普陀山了,因爲他不識路,於是便向人問路。

他問說:“請問南海普陀山在那裏呀?”

路人反問道:“你去南海普陀山做什麼?”

他 說:“我去南海普陀山拜觀世音菩薩。”

路人說:“南海普陀山並無觀世音菩薩。”

他 說:“那觀世音菩薩在那裏呢?”

路人說:“觀世音菩薩就在你家。”

他 說:“在我家?沒有啊,我們家那來觀世音菩薩。”

路人說:“有啦,你回家便可見到。”

他 說:“可是我並未見過觀世音菩薩長什麼樣子呀!”

路人說:“你回家會見到一個衣服穿反了,鞋子也穿反了的人,那人便是觀世音菩薩,你得禮拜她哦!”

這不孝子深感奇怪,家裏那來衣服穿反了,鞋子亦穿反的人?沒有這樣的人呀!但是路人明明說:“去南海普陀山遇不著觀世音菩薩,得回家才遇得著觀世音菩薩。”於是他便回去了。

他早上由家裏出門走到下午纔到南海普陀山,那時交通非常不便,他再由南海普陀山走回到家裏時已是半夜了,他便向母親敲門。

母親因過去常被兒子打,心裏非常畏懼,深怕動作慢了又要挨兒子打,於是匆忙起牀穿好衣服、鞋子,三步並兩步趕去爲兒子開門。一開門,兒子見到眼前這位衣服穿反了、鞋子也穿反了的人,以爲是觀世音菩薩便立刻向她下跪,抬頭一看,發現她便是自己的母親,原來母親即是觀世音菩薩。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駐世活佛。

這段故事給我們如下的啓示:

我相信告訴那個不孝子:“觀世音菩薩就在你家”的路人便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藉此機會告訴這不孝子:

“你若不孝順你的父母親,去普陀山拜觀世音菩薩做什麼呢?去了普陀山拜觀世音菩薩而心中卻不孝順,那是沒有用的。”

這不孝子回家見到母親,以爲是觀世音菩薩,便下跪禮拜,心中當然也得到了啓示。從那時起,他徹底改過,自此好好孝順母親。  

“母親是駐世的活佛”這在我們佛教來說,有甚深的意義。爲何說有甚深的意義呢?如我前面所說,佛是大慈大悲的,

經典中亦說:“一切衆生皆我赤子”。在佛陀看來,世間的每一位衆生,皆如同自己所親生的嬰兒一般。剛出生的嬰兒,最需要父母親的照顧。爲人父母照顧子女的愛心,就像佛照顧衆生的大慈悲心一樣。相信在座的各位,一定也會想起父母親的慈愛。

回想小時候,我的故鄉在豐原,我是鄉下人、莊稼人。就在我剛就讀國民小學時,發生一種流行病,就是痢疾。日本人非常殘忍,不設法治病,卻將染病的人抓走,抓走之後便打針,讓病患斃命,以杜絕流行病。

很不幸的,我亦染上這種傳染病,猶記得那時**到家裏來查看,我病得很重,我母親將我抱到草堆下藏起來。以前鄉間人經常在屋後將稻草堆高起來,就是所謂的草堆。那時我家屋後正好有兩個草堆,我母親將我放在兩個草堆之間,

上面再用稻草蓋起來,深怕被**找到。幸賴佛陀庇佑,那時我看得到兩個**,他們看不到我,在他們搜查到草堆時,正好有飛機在頭頂附近飛過,他們只抬頭看頭頂的飛機,並未仔細搜查草堆,因此沒有發現我,所以今天我才能在這裏與各位講話。否則,若當時被抓去打針,現在早已不在人間了。

記得我小時候多病不好養,我現在這位九十幾歲的母親是我的養母,但我不是因爲家中兄弟姐妹多或家境貧窮才過繼給別人。我生母與養母是親戚,我養母至三十幾歲仍膝下無子,所以向親戚領養一個孩子。後來,我聽鄰居提起我小時後發育不良,經常生病,可是我養母很有愛心的照顧我。

以前鄉下人很可憐,那時經濟不好,尤其我們家又是大家庭,由伯父主掌家務。在大家庭中生活,只能求得三餐溫飽,其餘一切零用都要靠自己張羅,大家庭一概不給付,所以得利用閒暇去賺取自己的零用錢。我的母親就替人做“大甲帽”,“大甲帽”很便宜,做一頂才值幾毛錢,而小時候的我卻又體弱多病,一天到晚都在喫藥,於是母親白天做大家庭的工作,晚上便利用時間編織草帽,一直工作到三更半夜,就這樣辛苦將我拉拔長大。

由此來體會母親的心情,雖然我只是她的養子,而非親生的兒子,但對我而言,生母與養母在我心中地位是一樣的,沒有生母那來我這個人身?沒有養母,我如何能長大成人?尤其自我懂事以後,母親對我疼愛有加,無微不至,幾至寵壞了我。因爲她只有我這個兒子,既捨不得打罵亦少管教,當然她也費盡苦心。她這種愛子的心情正如菩薩的大慈悲心、佛陀的大慈悲心;若不是像佛陀的大慈悲心,母親是不可能這樣辛苦照顧我的。

猶記得就讀國民小學時,得從鄉下走到鎮上讀書,路程要走上半小時甚至一小時,所以大清早便需出門。遇冬天時,天未亮,媽媽便趕忙起牀煮早餐,讓我喫了好去上學。那時我因體弱多病,有時老師忘了叫我們帶便當,就糟糕了,因爲下午還要上課,放學後,我肚子一餓,往往沒有力氣再走路回家,媽媽還得到半路上揹我回家。想起母親對我這般的疼愛,心中充滿無限的感激,所以說出來與各位做參考,相信每個人的母親一定也都很慈悲。

我發覺現代母親雖有慈悲心,但對待兒女的慈悲心可能有些許偏差。我曾在報上讀過一篇由一位老師所寫的感想,這位老師寫了什麼呢?話說有一天,一位年輕太太剛起牀連頭髮都沒有梳理,就追到學校來,見到孩子,就塞了一千塊給孩子,原來小孩還沒喫早餐,她拿錢來讓小孩買早餐喫。孩子說:“用不著一千塊,十塊錢就夠了。”年輕太太說:“一千塊拿去啦 !”

各位想想,一千塊給小孩,原先他不會用,到後來他會用了,甚至到最後,一千塊他覺得不夠用了;那一位老師,對爲人母親者,這樣的疼愛孩子,非常感慨,因爲這樣有可能衍生很嚴重的青少年問題。這就是說現代人對兒女的疼愛方式不對。另外一方面,爲何現代孩子越來越不會親愛自己的父母?對於這問題,我有我的看法。

我在高雄有一間育幼院,有時候我住在育幼院,早上起牀後,我從三樓頂看到馬路那一邊,看到好多賣早點的攤販,好多小孩都在那兒用早點,因爲他們的母親都尚未起牀,他們只好在外面喫。各位想想,孩子一早起牀,家中鍋竈冷冰冰的,孩子的心會不冷嗎?一定冷的,對否?以前我們起牀時,

鍋竈一定是熱的,我們都是喫熱飯的,所以心是溫暖的。尤其現代有些較時髦的婦女,生了小孩怕喂母奶會使自己身材走樣,就餵食牛奶。所以現代出現了很多牛脾氣小孩,牛脾氣小孩好愛打架,因爲他們少了點人性,卻增加了獸性,很多芝麻小事根本不用打架,他們卻要打得鼻青臉腫。我相信母親的教養,與整個社會的型態,一定有著莫大的關係。  

剛纔所說的,是在說爲什麼“母親即是駐世的活佛”。事實上,爲人母親疼愛子女的心與佛陀疼愛衆生的心都一樣,沒有任何差別。若用佛教中較深的道理來說,衆生皆有佛性,當然我們的母親亦都有佛性,所以我們的母親也是駐世的活佛,這是用比較深的佛理來說明。 佛教的孝親觀  

其次,我要說的是“母親節應如何感念母親。”講這個問題之前,得先說到佛教的“孝親觀”,也就是佛教所說的孝,與俗世間所說的孝有什麼不同?在說明這一段道理之前,我得先說明,佛教是個重視孝道的宗教。

在過去佛教傳來中國之時,有一些儒家的人,不瞭解佛教的道理他們看見出家人出家修行,對父母不加奉養,於是認爲佛教是一種不孝的宗教。但事實上,佛教最重視孝道,而且佛教的孝又與一般世俗的孝不同,也就是佛教的孝,是超過世俗的孝的。

來源:佛學禪舍常行平等

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互聯網是

以上轉載如涉相關版權,敬請留言告知刪除,致謝!

80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