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顯然,儘管國際油價沒有實現大幅暴漲,但全球主要石油公司卻已經實現盈利,進入了可持續發展狀態。多種跡象表明,國際油價正逐步遠離暴跌時代,石油行業的全新回暖週期正在開啓。

在近兩週,世界原油市場發生重大轉折,“暴露”了國際油價底線所在。多種跡象表明,國際油價正逐步遠離暴跌時代,石油行業的全新回暖週期正在開啓。國際油價接下來是漲還是跌,牽動着石油行業每個從業者的心。而石油市場逐步走向平衡、國際油價走向穩定的重大跡象出現了。

油價過低,OPEC也無法忍受

在前段時間,卡塔爾外交危機、美國頁岩油增產,一度引發了石油市場對OPEC減產協議夭折的擔憂。不少分析人士指出,一旦OPEC撕毀協議,油價有重回30美元/桶的風險。

在過去幾個月中,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顯示,有不少承諾減產的石油生產大國存在“作弊行爲”,並沒有如約減產。例如在6月份,阿聯酋的減產量只有其承諾的60%,伊拉克石油產量只減少其承諾的29%,而哈薩克斯坦不僅沒有減產還增加了產量。

OPEC近日在其官網上發佈消息稱,OPEC各成員國表達了對減產監測系統的全力支持,以實現一致行動的目標。OPEC還稱,伊拉克、阿聯酋、哈薩克斯坦這些延遲執行減產的石油產量大國,都已承諾會將減產協議執行到底。近日,沙特能源部長法利赫稱,對伊拉克對減產的執行率表示滿意,近期伊拉克減少石油出口量的力度相當大。OPEC對減產協議流露出如此大的決心,並非沒有原因。因爲減產協議的帶頭國沙特,如今面臨着極大經濟考驗。

據沙特官方發佈的數據顯示,沙特的GDP在今年第一季度出現了自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的首次負增長。從今年的1~3月,沙特的GDP同比出現了0.5%的收縮,其中石油部門的產值收縮了2.3%,沙特非石油公共部門的產值也縮減了0.1%。

如果這一狀態持續下去,中東第一大石油土豪國很可能成爲歷史。同時,即將進行IPO的沙特阿美也需要高油價的支撐。這一系列現實因素,讓沙特只能採取措施維穩甚至刺激油價上漲。

有知情人士透露,爲履行減少出口、化解全球供應過量的承諾,沙特已經降低了下月對世界最大石油市場部分買家的原油銷量。這一銷量的下調總計規模達到100萬桶,牽涉到南亞和東南亞市場。沙特阿美將把9月份對全球的日均原油出口削減至少52萬桶,對亞洲的供應則至多削減10%。

建立歐亞能源通道:中國華信暗度陳倉

論技術實力、合作歷史,若要正面交鋒,中國油企同其他國際石油公司比並沒有優勢。所幸的是,對廣大中國油企而言,想在哈國上游領域突破,也並非沒有破解之道。

如果在油氣下游領域擁有終端佈局,便可藉此在上游油氣資源爭奪中增加優勢,在整個石油工業歷史上也存在這種先例。例如歷史上著名的標準石油公司,當初就是憑藉其在油氣產業下游端的巨大優勢延伸至上游,一度成爲全球最大石油公司。

石油業進入全新回暖週期

儘管價格暴跌正在遠離石油,但在當前的油價水平下,石油未來還是一個可長期存在的行業嗎?

目前也有跡象表明,整個石油行業正進入新一輪發展週期,未來仍然將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長期行業。石油業的回暖並不完全取決於油價的大幅上漲。

在2017年上半年,國內外石油公司業績普遍出現回暖。一方面國際油價有了一定程度的回升,另一方面各大石油公司對經營策略的調整也初見成效。在今年上半年,公司所有業務都實現了盈利。而且已將盈虧平衡點降至47美元/桶,未來5年還有目標將這一數字降到40美元/桶之下。

很顯然,儘管國際油價沒有實現大幅暴漲,但全球主要石油公司卻已經實現盈利,進入了可持續發展狀態。

在油價100美元/桶之上的幾年時間中,不少石油公司開展了一些高成本石油項目,因此在油價暴跌後陷入困境,付出不少代價。但在油價下跌之後,投資者逐步遠離成本過高石油項目,並採取多種措施降本增效,扭轉了虧損局面。

美、俄石油公司加速“征戰”哈薩克斯坦

首先,就卡沙幹油田本身而言,其開採難度非同小可。自該油田發現至今,其投資已經超過400億美元,受到氣候、管線及石油公司與當地人員摩擦的影響,直到2013年才產出第一桶油,而且在投產之後不久又被迫關停,到2016年才復產。期間BP、BG及挪威國油都選擇了退出該油田。

而且就整個哈薩克斯坦石油產業而言,西方石油巨頭們的發展步伐也並未放慢。

在2016年7月,雪佛龍、埃克森美孚、俄羅斯LukArco公司、KazMunayGas組成的石油財團,宣佈了在哈薩克斯坦高達37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以提高該國第二大油田——田吉茲(Tengiz)油田的產量。這筆投資也是自2014年油價大跌以來,全球石油行業中出現最大的一筆投資計劃。

中石油雖然目前和美國油公司在哈薩克斯坦的石油產量相當,但並無絕對優勢,論油田開採難度甚至存在一些劣勢。中國油企未來在哈薩克斯坦面臨的競爭,依舊十分激烈。

同時,哈薩克斯坦對於國外投資者的態度日趨強硬、政策法律越來越嚴格,跨文化風險、政治風險依舊存在,對於中國油企來講如何克服這些阻礙仍舊存在挑戰。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中石油在哈薩克斯坦業務繁多,但其它中國油企在哈薩克斯坦的上游業務卻十分有限,這與國際石油巨頭們在哈薩克斯坦百花齊放的局面形成了鮮明對比。

對其它更多中國油企而言,沒有中石油那樣的規模和力量。其他公司想要在哈薩克斯坦擴張,如果沒有新的突破口,模仿中石油的艱辛老路,恐怕很難在激烈競爭中突圍。

那在這場哈國石油大博弈之中,中國油企新的突破口又在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