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楼市的火爆以及房价的上涨速度有目共睹,就拿小编老家的三线城市来说,市区房价均价在2万元/平米,全是平均房价在1.5万元/平米。有些人看到这个价格可能会说,价格还可以呀,还不算太贵。

但是我想说,在小编老家普通上班族平均月薪在3000元左右。如果他想要买一套100平米的房子,总价需要150万。首付20%大约是30万,想要付首付不吃不喝大约要存8年。贷款120万按照商业贷款(小编老家大多数企业都不给交公积金)利率4.9%采取等额本息来算,贷款30年月供需要6368.72元。

这是多么恐怖的数字?每个月的月供是自己工资的两倍,更恐怖的你会发现其中本金1468.72元利息4900元,利息整整是本金的3倍还要多,可见中国金融贷款的成本是如此之高,房地产商联合银行共同吸普通老百姓的血。而诸葛智信的愿景是励志于降低用户信贷成本,这是题外话不过多说明。

由此可见,如果在小编老家那样的城市买房子都是父母积蓄加自己的存款凑够首付,再加上父母的贴补以及未来几十年的贷款才买下。为了给家中男孩儿买房,父母用尽了一辈子过去几十年的购买力,改善生活的机会,以及透支了他们未来的养老需求。他们省吃俭用了一辈子,经历了中国经济发展最快速的三十年,却还没有怎么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多少红利。

如果说非要说有,那可能就是用了个智能手机抢抢红包,买了个大屏液晶电视看一看肥皂剧。

这些买房的钱能让他们在年轻的时候出去旅游多少次,能买多少他们喜欢的衣服鞋子,能去多少次平时舍不得下的馆子。

小编身边有很多朋友,在买了房子以后整天抱怨购买力和生活质量下降。小编很想说,在你们大谈特谈各种购买力,生活质量,背上房贷对自己生活的影响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的父母,是怎样的节约每一分钱,即便忍受着飞速的通货膨胀,也不敢去多消费,而是一分一分地把钱都存进银行,把自己一辈子的生活质量和购买力都存给了下一代。

也许房地产商对父母这一辈人知根知底,才能用房地产洗劫了每一个任劳任怨的60,70后。毕竟,父母那一代人,几乎都经历过那个吃不饱饭的年代,知道存钱和余粮的重要性。

所以,当你刚从大学校园里面走出来,或是工作了两三年攒了几万块,然后拿着家里帮衬的几十上百万,终于上了车的时候,要明白自己未来几十年“牺牲的购买力”,真的比得上父母一辈对自己做出的“牺牲”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