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结构上看,人民币贷款和非标融资缩量是社融缩量主因,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较低且在信贷总量中占比不高。4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8733亿元,同比少增2254亿元,是拖累社融的主要原因。

5月9日,央行公布2019年4月金融数据,4月M1同比增2.9%,M2同比增8.5%。新增人民币贷款1.02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36万亿元。总体来看,4月金融数据不及市场预期,新增信贷和新增社会融资规模都处于2018年以来较低水平。从结构上看,人民币贷款和非标融资缩量是社融缩量主因,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较低且在信贷总量中占比不高。

人民币贷款走弱叠加非标放缓因素拖累社融

4月份新口径社融仅1.3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减少4171亿元,社融余额同比增速从3月10.69%回落至10.4%。

一是人民币贷款需求减弱

4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8733亿元,同比少增2254亿元,是拖累社融的主要原因。票据融资是社融增长的拉动力,但拉动作用较一季度有所减弱。

二是季节性因素造成社融回落

每年4-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一般都会出现回落,这与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习惯有关。经过一季度银行大量投放贷款,4月社融出现季节性回落符合预期。

三是非标融资继续放缓

4月非标融资减少1427亿元,同比多减1299亿元,主要受表外票据同比多减1811亿元拖累。4月为缴税大月,企业加快银行承兑汇票贴现,表外票据回归表内。2019年表外监管趋松,但表外融资企稳仍需等待,这也反映了市场融资需求可能尚未切实好转,低成本的表内贷款即可消化大部分需求,企业投资扩产的意愿仍不够强。

四是专项债发行继续多增,但节奏放缓

4月专项债新增1679亿元,同比多增871亿元,相比3月的同比多增1870亿元,节奏有所放缓。

短期贷款压缩明显,企业中长期贷款下滑

4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1.02万亿元,较3月少增6700亿元,同比少增1615亿元。

从结构上看,短期贷款压缩明显

4月居民和企业短期贷款同比大幅减少2802亿元,是信贷数据下滑的主要拖累项。

分部门来看

住户部门贷款增加5258亿元,较3月少增3650亿元,同比少增26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4165亿元,较3月少增440亿元,同比多增622亿元,或与3月份以来部分城市房地产有所回暖,对中长期贷款形成一定支撑有关。

从企业端来看

企业中长期贷款4月增加2823亿元,同比少增1845亿元,主要由于一季度商业银行“早投放,早收益”,优质项目信贷集中投放,项目储备得到充分释放,从而导致4月中长期信贷增长下滑。

M1、M2同比双双回落,M1与M2“剪刀差”再度走阔

一是M2增速略有回落,货币投放稳定

一方面,4月是传统的缴税大月,财政存款5347亿元,拖累M2,但比2018年同期少增1837亿元;另一方面,从金融机构存款看,4月个人存款和企业存款均环比减少,缴税、高基数是4月企业存款同比大幅多减主因,但4月增值税下调对企业效果仍待观察。5月社保费率下调、财政支出或边际改善企业资金状况。

二是M1增速下行

4月M1回落至2.9%,虽然处于2018年10月以来的相对较高水平,但显著低于2017、2018年同期,与2015年经济较为低迷时期相当,M1水平一般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力状况,若剔除一季度末冲高因素影响,4月份企业存款的增长状况透露出企业生产仅处于弱复苏状态,扩大再生产意愿不足。

三是M1与M2“剪刀差”再度走阔

M1与M2“剪刀差”走阔主要受M1同比增速大幅下降的影响。M1与M2“剪刀差”自2018年2月以来连续15个月为负,负的缺口经过连续2个月收窄之后再度走阔,体现企业现金流情况仍需进一步改善。

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不确定性因素较多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变化及时预调微调,满足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需要。5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5月15日开始,对聚焦当地、服务县域的中小银行,实行较低的优惠存款准备金率,对部分符合标准的农村商业银行,执行与农村信用社相同档次8%的存款准备金率。央行的这一政策是“结构性宽货币、宽财政、稳信用”及“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变化及时预调微调”的反应。5月份以来,国际环境变化频生,结合近期公布的4月PPI、PMI都有所回落,经济仍具下行压力,因此货币政策仍有结构性宽松空间。未来,为配合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节奏,结构性货币政策将愈发重要,定向降准、MLF、PSL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成为投放货币的主要渠道。

文:本报特约评论员 李放

文章刊于5月13日《中国城乡金融报》A1版

编辑:农银报业新媒体中心李彦赤 沈苏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