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丘顶上的孩子们见杨洪攻不上来,便有些懈怠,正在得意时,忽见沙丘背面“悬崖峭壁”上有两个偷袭者,像神兵天降一样快速登上了丘顶,把小旗插上了顶峰,攻方宣告胜利。他从孩时起就出类拔萃、卓尔不凡,在杨氏众多子孙中堪称佼佼者,杨洪(1381年-1451年)字宗道,号宣义,洪武十四年(1381年)生于武清瀛西城(今河西务镇士城村),北宋名将杨业十世孙,杨璟之子。

弘德倡孝,中堂堂号

祖居六合.我生瀛西

弘农世泽,是我根基

刀光箭影数十载

枪指之处展旌旗

这段生平小传出自杨业十九世孙杨洪之手,时间是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他在挂镇朔将军印、充总兵官,镇守宣府。

一:结缘道衍和尚

有道是自古英雄出少年,这杨洪就是其中一例。他从孩时起就出类拔萃、卓尔不凡,在杨氏众多子孙中堪称佼佼者,杨洪(1381年-1451年)字宗道,号宣义,洪武十四年(1381年)生于武清瀛西城(今河西务镇士城村),北宋名将杨业十世孙,杨璟之子。他是明中期著名将领,向被誉为“正统年间第一智将”。

相传,杨洪自幼就非常喜欢玩军阵游戏,且每战必胜天他正带领二十多个小伙伴,在河西务城以北至马头娘娘庙之间布阵。庙旁遍布沙丘,上面蒿草丛生,荆棘遍地,丘背面有个磬子坑,水深不可测底。伙伴们均分两队,一攻一守。人胸前斜挎着用麻绳穿起的粘土圆饼,作为武器,投掷以击对方。

其弟杨清为守方“将领”,手持小旗在丘顶上指挥东挡西杀。杨洪为攻方“将领”,率领“部下”在沙丘底下面授机宜。随着声号令,攻方的孩子们摇旗呐喊,蛇行前进,攻到沙丘半腰,全队突然隐没在草丛中,只闻喊杀声,不见有行动。丘顶上的孩子们见杨洪攻不上来,便有些懈怠,正在得意时,忽见沙丘背面“悬崖峭壁”上有两个偷袭者,像神兵天降一样快速登上了丘顶,把小旗插上了顶峰,攻方宣告胜利。

这一场声东击西的“酣战”,被一个来了多时的大和尚看了个满眼,尤其是指挥若定的杨洪引起了游僧的注意。他上前拉住杨洪问:“你叫什么名字?是谁家的孩子?”杨洪从容答道:“我叫杨洪,我父亲叫杨景。”游僧见杨洪气度不凡,便随往家中拜访,见了杨璟和夫人施妙岩。

游僧说:“贵公子虽然年少,但沉毅善谋,好好栽培,必成栋梁。咱们结个缘吧!”随后,游僧要了杨洪的生辰八字(即出生的年、月、日、时),便招指算了起来。少时,道:“祝贺官人、夫人,贵公子命将星,将来必是一个文武全才之人,受命于天子,驰骋于轮,条当得知杨洪此时尚有名无字时,便思忖再三,最终赠了“宗道”二字。寓意效法前人,恪守忠孝之意。临走之时,又送给杨洪一个祖母绿玉马项坠儿,说是挂在身上可逢凶化吉,永保一生平安。

建文四年(1402年),其父杨璟在“靖难之役”中战死。

永乐二年(1404年),成祖朱棣感其忠勇,追封为“璟国公”,并为之建六合塔,为杨璟衣冠冢。在举行葬礼时,这个游僧至六合塔前,来为亡者诵经超度。这时,人们才知道他原来是燕王朱棣的心腹谋士、人称“黑衣宰相”的姚广孝。

后来杨洪袭父职,由百户令(正六品)做起,累官至左都督(正一品),挂镇朔大将军印、充总兵官、封爵昌平侯,成为屏蔽北疆的明军统帅。而那件玉马项坠儿伴其一生,后又所六百年沧桑,至今仍为杨家后人所珍藏。

二:神奇晋升之路,下回分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