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於不到3歲的孩子來說,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腦海裏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父母形象,也還沒有獨立的生存能力,如果和父母分房睡,對於孩子來說,將會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所以,3歲之前一定要讓孩子睡在自己的房間,這樣纔不會讓他們缺乏安全感,不然孩子長大了可能會缺乏自信和安全感,而且甚至是不信任他人。實際在小編看來,不管是父母恨鐵不成鋼的愛,還是願意傾盡所有爲孩子付出的愛,本身都是沒有錯的,只是相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來說,這些愛,都還是太重了些,如果家長能夠學會控制,把握好愛的尺度,我想,孩子們丟失的那些安全感,還是能夠逐漸找回來的,你說不是嗎。

安全感就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建立起來的對人、對世界的信任感。因爲對外界充滿信任,纔可以從容面對,纔可以獨立探索,纔可以距離上離開親人而無所畏懼,纔可以更容易的和外界人或物建立起感情。然而讓很多家長特別疑慮的是,明明全家寵愛的孩子,卻仍然缺乏安全感,表現出粘人、愛發脾氣、對家人發泄情緒、叛逆、封閉內心、在家蠻橫無理,在外怯懦。

在帶養孩子的過程中,周圍環境,特別是家庭環境中給予我們的愉悅還是痛苦的感覺和感受,如果是愉悅、溫暖和充滿愛的,那我們就有強烈的安全感,相反,如果是吵鬧、痛苦的、缺少愛的家庭,這樣的孩子就缺乏安全感。

那麼接下來我們來說幾個在家庭帶養的過程中,幾個主要影響孩子安全感的行爲:

一、剖腹產

常常聽一些家長說,剖腹產寶寶沒有順產寶寶聰明。其理由嘛!主要是剖腹產寶寶的頭部不像順產寶寶的頭部一樣,可以受到產道擠壓,其大腦的溝回不如順產寶寶深,所以智商就沒有順產寶寶高!

那麼事實是由於孩子在出生的時候沒有受到產道的擠壓,所以孩子在剛出生的時候就會觸覺刺激不足。觸覺刺激不足的孩子,會出現觸覺敏感或觸覺遲鈍,前庭刺激不足的孩子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好動不安等前庭平衡功能失常的問題,安全感缺失等。

二、不跟父母睡

對於不到3歲的孩子來說,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腦海裏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父母形象,也還沒有獨立的生存能力,如果和父母分房睡,對於孩子來說,將會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所以,3歲之前一定要讓孩子睡在自己的房間,這樣纔不會讓他們缺乏安全感,不然孩子長大了可能會缺乏自信和安全感,而且甚至是不信任他人。

三、老人帶養

家長的溺愛,特別是老人的過度疼愛,其實是一種軟暴力,會把孩子一步步推入溫柔的陷阱。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溺愛孩子的家長,總是把孩子保護的太好,爲孩子成長的道路掃清了一切障礙,剝奪了孩子挑戰困難的機會。結果,一旦孩子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遇見了真正的困難,他們就會變得膽小、畏懼困難,甚至在羣體中感覺自己一無是處,毫無自信,當然也不會有安全感。

四、爸爸忙於工作

爸爸和媽媽的帶養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孩子只要丟給孩子爸帶,就這兩天的時間,孩子跟孩子爸在家裏簡直鬧翻了天,但是你要是問孩子,這兩天跟爸爸在一起開心嗎,本以爲孩子會說不好,說想媽媽,可孩子的答案一定會出乎意料,說跟爸爸在一起特別開心。

請你一定不要失望無奈,其實爸爸帶娃和媽媽帶娃真不一樣,因爲男女性格特徵的不同。在爸爸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可能更多的是對孩子的“放養式管理”,所以這也就是很多家庭裏,寶媽通常扮演紅臉的角色,而孩子爸就是白臉的角色,難免會讓孩子覺得跟爸爸在一起更舒服,更開心。

其實不管是媽媽帶娃還是孩子爸帶娃,都要夫妻雙方配合教育,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在學到媽媽身上優點的同時,領悟到爸爸所傳遞給自己的一些好習慣。

五、父母感情差、經常吵架

有相當一部分家長,總是認爲孩子還小,還搞不懂大人之間的事情,所以吵起架來絲毫不會避諱。殊不知,這樣的做法正是破壞孩子安全感的首要元兇。孩子經常看到父母起衝突,內心將感到極大的不安與畏懼,甚至還有可能埋下一輩子的心理陰影。

六、生活不規律

所有規律性的事物,都蘊含特別的力量。像是一天24小時,一星期有7天,一個月有28到30天,一年有12個月,12個月裏面有四季,一星期上課5天休息二天;人體心臟每分鐘跳動72下,呼吸每分鐘18下,女性每個月會來月經……週而復始的規律性,是宇宙和生物體運作的基本準則,也是維持動作效益的基本力量。

有節奏的規律生活可以給予孩子安全感,讓他們感受到世界的一致性。外在世界的一致性對小小孩而言尤其重要,因爲這麼一來,他們的內心纔不會產生無所適從的矛盾。

我們一直都在說要給孩子安全感,殊不知,最破壞孩子安全感的,其實正是我們自己。實際在小編看來,不管是父母恨鐵不成鋼的愛,還是願意傾盡所有爲孩子付出的愛,本身都是沒有錯的,只是相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來說,這些愛,都還是太重了些,如果家長能夠學會控制,把握好愛的尺度,我想,孩子們丟失的那些安全感,還是能夠逐漸找回來的,你說不是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