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小原

揹包繩,對於當過兵的或熟悉部隊的人都懂。新兵入伍時,每人發有一套,用它綁在被子上,稱之爲被包。“三橫壓兩豎”捆起揹包,很多人的軍旅就是這樣開始的。

圖:新兵入伍,“三橫壓兩豎”捆起被包

揹包繩,有一大(寬)一小(細)兩條,大的長2.7米,小的長6.2米。這兩根揹包繩一粗一細、長度特定,可不是隨便定的。

一次實兵演練,有名戰士被彈片擊傷,戰友現場給他包紮止血後,就地砍下兩根木棍,用多根揹包繩固定和纏繞棍子,快速製作簡易擔架,緊急後送傷員,挽救了戰友的生命。

圖:利用揹包繩製作簡易擔架

揹包繩的用途,還不止於此。其特定長度(大的長2.7米,小的長6.2米),作戰時特別是在夜間構建工事、埋設障礙,或開闢雷場、搭設浮橋等,都可以作爲丈量工具,進行概略計算。

這甚至比捲尺還好使,因爲比捲尺輕、攜帶方便、功能多用。2.7米的長度,剛好可以駛過一輛坦克或運兵車,2.7米接上6.2米就是8.8米,8.8米就是坦克引導步兵越過雷場的寬度。

圖:制式揹包繩

利用揹包繩把無坐力炮吊在樹上,在樹上吊炮、用炮、瞄準、標定、裝填、發射與收炮,這叫“吊炮射擊”。在熱帶山嶽叢林作戰中,山高坡陡、谷深林密的特殊地形地貌,炮兵在林間看不見目標,也不好架炮,而在樹上站位高、通視距離大、尾焰顧慮小,利於隱蔽僞裝,對潛伏打擊敵目標或者組織冷槍冷炮打擊具有特殊作用。

但火炮上樹的困難是選位不便、上樹艱難,弊端是開火後很容易被敵偵察識別,需要快打快撤。

圖:揹包繩吊着炮筒,在樹上隱蔽射擊

隨着部隊裝備日新月異,有很多官兵可能認爲揹包繩沒啥用了,頂多就是“三橫兩豎”捆被包的、兩頭固定用來晾衣物的,其實在實戰中,它仍然具有重要作用。急救、固定、捕俘、測距等都能派上用場。傷員骨折,可以用來固定傷員;抓到俘虜,可以用於捆綁等等。

圖:揹包繩還可以用來訓練

除了揹包繩,我軍配發的編織外腰帶,也可以用幾條甚至幾十條相互連接,組成簡易吊裝繩進行攀登越障,白牀單除了鋪牀還可以用於雪地僞裝,而鋼盔還能用來煮飯,迷彩帽則能過濾泥水。在戰場上,什麼情況都可能出現,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物資器材的潛在功能,對打仗意義重大。

圖:揹包繩還能用來娛樂

最後,介紹快速打被包的方法:將寬揹包繩橫夾在被子裏頭的兩端,細揹包繩在一頭留出約70公分處折回,挽個結,剩餘部分從被包下穿過結,然後橫纏3下,邊走邊整理,到了集合地點被包剛好成型。此法簡單易學,11秒左右即可完成。當然,如長途行軍,還得老老實實地:正面三橫壓兩豎,背面環環相扣。

圖:“三橫壓兩豎”打被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