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隊和日軍進行了22次大型會戰,要說到最慘烈的當屬淞滬會戰。蔣介石調集全國一半兵力死磕日軍,1937年8月13日,是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爲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爲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而在上海採取主動反擊的戰役。

中日雙方共有約80萬軍隊投入戰鬥,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宣佈死傷4萬餘人;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及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及148個師和62個旅80餘萬人,自己統計死傷30萬人。並徹底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計劃。

抗戰最慘烈一戰,蔣介石調集全國一半兵力死磕日軍

在當地國民黨駐軍第九集團軍在總司令張治中的指揮下,指揮87、88師等部開始總攻,中國空軍也到上海協同作戰,並於8月13日奉令向日本駐滬海軍陸戰隊虹口基地發起圍攻,試圖趕敵下海。“八一三”淞滬抗戰由此展開。第一批部隊是第87、88師,原爲國民政府的警衛部隊,是德國顧問訓練出的樣板師,全制式德國武器裝備,爲國軍精銳。祕密開到上海。

抗戰最慘烈一戰,蔣介石調集全國一半兵力死磕日軍

爲搶得戰爭主動權,趕在日本援軍到達之前消滅駐滬日軍,中國組織淞滬作戰部隊張治中部第9集團軍(下轄3個師和1個獨立旅)準備圍攻日軍,13日戰爭爆發,經數日苦戰,宋希濂第36師、王敬久第87師、孫元良第88師和夏楚中第98師的進攻均受阻,傷亡嚴重。戰局陷入僵持,日軍龜縮據點負隅頑抗待援。8月23日拂曉,日軍松井石根率領的2個師團援軍先頭部隊在海空火力掩護下,在獅子林、川沙口、張華浜等方面登陸,蔣介石聞訊,急令軍政部次長陳誠爲第15集團軍總司令,指揮第98師、第11師及剛到嘉定的第67師、第14師火速分赴各處抗擊敵人登陸。

抗戰最慘烈一戰,蔣介石調集全國一半兵力死磕日軍

面對敵人調兵遣將,國民政府也決定迅速增派各省及中央軍部隊至淞滬參戰。爲打贏這場硬仗,蔣介石把當時的精兵良將幾乎全部派到了淞滬前線。集團軍中,除了原有的第8、第9、第15集團軍外,又增加了薛嶽的第19集團軍、劉建緒的第10集團軍,稍後,又調來廖磊的第21集團軍。9月21日,前線部隊部署也做了調整,以應對作戰需要:第15、第19集團軍編爲左翼兵團,陳誠爲總司令,下轄3個軍團、江防軍總司令部及總預備隊,共約16個師、2個要塞司令部、4個獨立團、1個江蘇保安隊;作戰地域爲薀藻浜以北的萬橋、羅店、廣福地區;第9集團軍爲中央兵團,朱紹良(取代因病調任大本營管理部任部長的張治中)爲總司令,下轄7個軍18個師、1個獨立旅、1個炮兵旅、1個淞滬警備司令部和1個上海保安總隊;作戰地域爲北站、江灣、廟行一線及其以西地區; 第8、第10集團軍爲右翼兵團,張發奎爲總司令,下轄10個師、3個獨立旅、3個新編旅、1箇中央軍校教導總隊和1個岸防部隊;作戰地域爲蘇州河以南至杭州灣北岸地區。加上不久後趕赴上海蔘戰的第21集團軍及川軍 劉湘部5個師,國民黨軍總兵力已達75個師、70餘萬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