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飲食要關注的十個字

合理飲食要關注的十個字是:一、二、三、四、五、紅、黃、綠、白、黑。

“一”:每天睡前喝一袋牛奶。

“二”:250克至350克糖類,相當於六兩至八兩主食。

“三”:三份高蛋白。一份就是一兩瘦肉或者一個大雞蛋,或者二兩豆腐,或者二兩魚蝦,或者三兩雞和鴨,或者半兩黃豆。

“四”:一個禮拜喫四次粗糧。

“五”:一天500克蔬菜和水果。

“紅”:一天一個西紅柿,喝少量的紅葡萄酒,喫點紅辣椒改善情緒,少焦慮。

“黃”:胡蘿蔔、西瓜、紅薯、老玉米、南瓜、紅辣椒,即紅黃色的蔬菜。

“綠”:飲料數茶最好,茶葉綠茶最好。

“白”:燕麥粉、燕麥片。

“黑”:黑木耳。

春季科學飲食要求

中醫認爲,脾胃是後天之本,人體氣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氣健壯,人可延年益壽;而春天是肝旺之時,多食酸性食物會使肝火偏亢,損傷脾胃。因此,多喫一些性味甘平,且富含蛋白質、糖類、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蜂蜜、豆製品、新鮮蔬菜、水果等,有利於發寒散邪,扶助陽氣。

夏季科學飲食要點

炎夏飲食應以清淡質軟、易於消化爲主,少喫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清淡飲食能清熱、防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慾。多喫新鮮蔬菜瓜果,既可滿足所需營養,又可預防中暑。主食以稀軟爲宜,如綠豆粥、蓮子粥、荷葉粥等,還可適當飲些清涼飲料,如酸梅湯、菊花茶等。但冷飲要適度,不可過量,否則,會傷陽而損身。另外,喫些醋,既能生津開胃,又能抑制、殺滅病菌,預防胃腸道病。同時夏天還應儘可能食用溫暖之品,以助心脾,護陽益氣。民諺有:“冬喫蘿蔔夏喫薑,不勞醫生開藥方。”確爲養生經驗之談。

秋季如何選擇飲食

秋季,氣候的特點是乾燥。容易使人發生鼻乾嚥燥、聲啞乾咳、大便乾結等所謂的“秋燥症”。因此,爲防燥邪爲患,秋季宜多喫生津增液的食物,如梨、香蕉、蘋果、銀耳、百合、芝麻、藕、菠菜、烏骨雞、豆漿、飴糖、鴨蛋、蜂蜜、柿子、橄欖以及鴨肉、豬肺、龜、鱉、蔬菜等,以潤燥養肺。凡辛熱麻辣、煎烤燻炸等食物,宜少喫或不喫。飲食中應減辛增酸,抑肺揚肝,有助於肝氣疏泄。此時五穀初成味美,但脾胃氣弱之人,應慎食,以防暴瀉。少辛是指少喫辛辣食物,如蔥、姜、蒜、韭、薤、椒等;增酸是指適當多喫些酸味的水果,如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楊桃、柚子、檸檬、山楂等。

冬季飲食要求

冬季飲食,宜減鹹增苦,以平抑腎養心。冬季乾燥,應少喫煎炸炒爆之物,免致心煩少寐。爲增強抵抗力,晨起可飲用少量醇酒後再進食。米粥有很好的養胃溫體作用,故山藥粥、枸杞粥、黃芪粥等,應是常見的桌上餐。冬季飲食宜溫熱,忌黏硬生冷。養生專家提倡,晨起服熱粥,以養胃氣。特別是羊肉粥、糯米紅棗百合粥、八寶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適宜。冬季陽氣收藏,陰寒較甚,進補可以增強體質,抵禦寒邪,蓄積能量,爲春季旺盛的精力打下基礎,尤其對老年人和體質虛弱者,冬季則是進補的最佳季節。民間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和“今年冬令進補,明年三春打虎”的諺語,但任何進補均需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以適應自身的具體情況。

飲食要注重葷素搭配

醫學研究證明,許多老年病與嗜食葷膩有關。老年人一般好靜少動,熱能消耗較少,過多攝取葷食或飲食過量,既加重胃腸負擔,又易肥胖,誘發多種疾病。如高血壓病、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病症。因此,老年人在膳食上應忌大葷,宜多喫各種蔬菜水果。注意葷素搭配,以滿足人體對多種營養的需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