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向科技要水,過去5年間,本市的用水效率顯著提高。但事實上,由於人多水少,本市的水資源極爲緊缺,據統計,南水進京之前,北京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爲100立方米,低於人均水資源500立方米的極度缺水線。

多措並舉,匯集點滴,過去5年間,本市總節水量達到5.29億立方米,平均年節水超1億立方米,相當於每年節約下一個懷柔水庫的水量。

北京是一個缺水的城市。生活中,只要擰開水龍頭,就有清水源源不斷流淌出來,似乎很難感受到水的珍貴。但事實上,由於人多水少,本市的水資源極爲緊缺,據統計,南水進京之前,北京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爲100立方米,低於人均水資源500立方米的極度缺水線。

雖然南水進京使水資源短缺的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但由於地下水長期超採形成的歷史欠賬以及用水剛性需求增加等因素,水資源短缺仍是北京市基本的市情水情,節約用水仍是首都經濟發展的永恆主題。

近年來,本市加強節水型社會建設,實行用水總量控制。通過調整水價、推廣新技術、強化節水宣傳等方式,提升全民的節水意識。同時,通過疏解非首都功能,關停退出一般性製造業,清退低端市場,使本市的用水效率顯著提升。

千方百計節約水資源,爲城市攢下“水家底”。據統計,本市每年節水量超過1億立方米,相當於一個懷柔水庫的水量。“更值得一提的是,隨着非首都功能疏解,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本市的用水結構日趨合理。”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說,2018年,第一、第二產業用水總量從五年前的13.25億立方米下降到了7.56億立方米。

向科技要水,過去5年間,本市的用水效率顯著提高。數據顯示,本市GDP持續穩步增長,五年累計增長24.39%。但用水總量卻保持了相對穩定,新水總量甚至逐年小幅下降。2018年,萬元GDP用水量爲12.9立方米,與2014年的17.6立方米相比,下降了22.6%。

在生活用水方面,本市從2015年起,針對老舊小區加大了高效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的補貼力度。僅去年一年,就有20萬戶居民換裝了高效節水器具,年節水超過100萬立方米,目前全市居民家庭節水器具普及率已經達到99.5%。在再生水使用方面,2018年,全市39.2億立方米用水量中,超過10億立方米爲再生水,再生水已經成爲穩定的“第二水源”。

此外,本市堅持“治污即節水”的理念,持續開展治污攻堅。去年,144條分佈於本市城鄉的黑臭水體已經全部完成治理,初步實現水清岸綠。

今年,本市新水用量計劃控制在26.6億立方米,再生水使用量約爲11.5億立方米。完成8萬畝以上高效節水灌溉面積,推廣高效節水器具10萬套,至少建設節水型單位1000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