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毛宇舟

近日,央行公佈了半年來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的發行情況,共創設了信用風險緩釋憑證87只,支持56家民營企業發行債務融資工具金額達398.6億元。

通過上海清算所披露的各家銀行創設的信用風險緩釋工具數據來看,創設機構主要爲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商行。在具體發行中,《證券日報》記者發現,並非所有信用風險緩釋工具都足額創設。恆豐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楊芮對記者表示,部分機構出現了實際創設金額爲“0”的現象,也就是未得到認購。從數據來看,信用風險緩釋憑證實際發行金額與計劃發行金額相較,只有約2成投滿。

民營企業債券發行好轉

2018年下半年來,部分民營企業陷入了流動性困境,民營企業違約增加。爲了緩解民營企業資金壓力,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設立支持工具緩解企業融資難。

在信用風險緩釋工具的使用中,信用保護買方按照約定標準和方式支付信用保護費用,信用保護賣方提供信用保護並支付相應利息,在信用事件發生時賣方賠付緩釋工具票面總額以及債務應付未付利息。

在近日的央行吹風會上,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鄒瀾表示,在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的持續作用之下,已經支持了56家民營企業發行債務融資工具87只,金額398.6億元,相應帶動了整個民營企業債券融資的逐步企穩和恢復。

“4月份民企債券發行661億元,環比增長10%,淨融資159億元,實現了2019年以來的首次轉正。違約方面,4月份違約涉及到8家企業的債券違約,其中6家是此前就已有債券發生違約,新增加的只有2家,這2家當中只有1家是民營企業。”鄒瀾說。

從發行數量上來看,雖然今年發行的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較去年有所減少,但中信證券研報認爲,後續對民營企業債券增信或信用緩釋憑證創設的支持力度將會更大。同時,股權融資、ABS、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方式也將逐漸豐富,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的融資支持。

浙江省發行最多

根據記者統計,標的債券發行的民營企業主要來自於北京、上海、江蘇、廣州、浙江等發達地區,其中浙江地區數量最多。國金證券分析師周嶽認爲,這或與浙江省民營經濟佔比高且整體競爭力較強、違約民企數量較少有關,比如PTA產業鏈三巨頭榮盛、恆逸和桐昆,民營水泥企業龍頭紅獅集團,電氣設備龍頭正泰集團等,行業主要集中於化工、醫藥、商業貿易、電子、紡織服裝等中下游行業,且龍頭民企發行佔比較高。

不過,同樣在浙江地區,銀行創設的信用風險緩釋工具對於投資者的吸引力並不相同,例如杭州銀行創設的紅獅SCP004信用風險緩釋憑證,計劃創設名義本金總額爲10,000萬元,實際創設名義本金總額爲1000萬元,比例爲10%。浙商銀行19九龍園MTN001信用緩釋憑證創設甚至遇到了0認購。

由於信用緩釋憑證和標的債券是同時進行簿記建檔的,因此信用緩釋憑證未得到足額認購,代表了一部分投資者對於標的債券信用能力的認可,不購買信用緩釋憑證只購買標的債券,從而提高實際收益率。

某股份制商業銀行投資銀行部人士對記者表示,相較於去年10月,信用緩釋憑證的購買熱情正在降低,一方面股市向好,上市企業流動性得到緩解,一方面信用緩釋憑證的創設提振了債市信心,在風險相對降低的情況下,博取短期高回報的投資者增多。

周嶽指出,從一級發行利率來看,信用緩釋憑證標的債券發行主體整體融資成本下降42.53BP,利差壓縮34.09BP,約67%的信用緩釋憑證標的債券發行利率及利差較對應主體的其他同品種產品低,信用緩釋憑證確實能降低標的債券發行主體融資成本。

(編輯 上官夢露 策劃 徐天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