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這個問題,筆者選取了15家組件企業代表,包括晶科、隆基、阿特斯、騰暉、正泰、晶澳、東方日升、英利、韓華、億晶、天合、中節能、尚德、康博光電、中來,對相關人員進行了調查訪談。從上表可以看出,在調查的15家組件企業中,除了去年已經宣佈拼片組件(無片間距組件)量產的中來,騰暉、韓華、尚德表示目前不考慮無片間距組件,而康博光電則表示此前對無片間距組件技術進行過深入研究,但最終不打算在無片間距組件上投入。

關於無片間距組件的調查

對於目前炒得沸沸揚揚的無片間距組件,各大廠家是否有對無片間距組件進行投產呢?如有,那麼產能是多少?針對這個問題,筆者選取了15家組件企業代表,包括晶科、隆基、阿特斯、騰暉、正泰、晶澳、東方日升、英利、韓華、億晶、天合、中節能、尚德、康博光電、中來,對相關人員進行了調查訪談。

從上表可以看出,在調查的15家組件企業中,除了去年已經宣佈拼片組件(無片間距組件)量產的中來,騰暉、韓華、尚德表示目前不考慮無片間距組件,而康博光電則表示此前對無片間距組件技術進行過深入研究,但最終不打算在無片間距組件上投入。晶科、天合、晶澳、隆基、億晶4家企業則仍然處於觀望狀態,阿特斯無片間距組件處於實驗室研究階段,並沒有量產計劃。東方日升已經評估完成,即將進入實驗室階段,中節能、正泰已經進行內部測試階段,英利率先各個企業,已經順利通過內部測試。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超過百分之五十的企業,包括這種出貨量前十的企業仍然處於對拼片的觀望呢?經過光伏測試網分析,潛在的風險有以下三點:

1)成本方面:無片間距組件要求的焊接機需要全部替換,設備貴,且設備穩定性較弱;

2)工藝方面:相鄰電池片之間的電氣互聯以及電氣間隙過小帶來的可靠性隱患,碎片率高,製成效率低,且良率需要多驗證;

3)市場方面:無片間距組件技術很難走電池片薄片化,但是電池片技術方向肯定是薄片化+大尺寸。

解決這些問題顯然是一個極具挑戰的事情。有專家指出,前沿技術側重開放,量產技術側重內斂,光伏行業降本增效,發展新技術無可厚非,但某一技術生死之判,不宜過於武斷。光伏行業的更遠的目標在於前沿技術的量產,故我們需在充足的數據基礎上進行深入評估後方發表觀點。那麼你怎麼看呢?歡迎在留言區留言評論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