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建築,是歷史的記錄者,那些上了年紀的一磚一瓦,斑駁的牆門老屋,承載着的是關於一個朝代或一個家族的興衰故事。

每一座建築,都有獨屬於它的氣質,不同於皇城遺蹟,那些掩映在山嶺之間的古樓,屋檐牆角瀰漫着一種淡然,那是千帆歷盡纔有的情緒。

湖北省利川市的莽莽羣山之中,藏着一個大水井古建築羣。大水井始建於明末清初,歷代皆有修繕,直到民國才形成如今的格局,是長江中下游目前規模最大、保護較好、藝術價值極高的古建築羣,集西方建築與土家建築特色於一體。

偌大的建築羣由李亮清莊園、李氏宗祠、李蓋五莊園三部分組成,像一首由土家嗩吶、木笛、葉笛、鑼鼓加西洋長號奏出的三部曲,見證着一個家族的榮辱興衰,凝固着一個民族的建築文化史。

觀·李亮清莊園

一座古樓的建築藝術

這座李氏莊園,便是大水井旅程的開始。莊園建築面積有6000平方米,24個天井散落在樓宇之間,還有17間房屋,遺留着李氏族人生活的痕跡。

從建築風格上來看,李氏莊園可分爲兩個部分。西南部分基本爲李氏老宅舊貌,始建於明代晚期,木質結構,古樸典雅,具有濃郁的土家民族地方特色。東北部分爲清乾隆後李氏不斷改修擴建而成,採取磚木並作的方式,融合了西方的建築風情。

走入莊園的前院,只覺庭院氣度不凡,200平方米的院壩全用規格統一的平板青石鋪就,前廊拱卷歐式方柱華麗精美,兩側吊腳雕樑畫棟,可謂匠心獨運,極具創意。

“走馬轉角樓”、“一柱六梁”、“一柱九梁”,此類建築細節構成了李氏莊園特殊的建築文化,更令人驚歎的是整個莊園沒有用一顆鐵釘,全部採用木骨架,叫人不得不感嘆古人的智慧。

迴廊、彩檐吊腳樓均按“風水”“八卦”及地理條件環環相扣,互相依託,互爲襯頂,整體佈局看似隨意,卻又有一份恰到好處的和諧感。

感·李氏宗祠

一個家族的文化記憶

從李氏莊園右側的邊門而出,就可以看到李氏宗祠,這座修建於清道光年間的建築,飽經風雨,隱隱透着不怒自威的氣勢。

李氏宗祠是一座城堡式建築,巍峨的城牆壁總長約400米,高8米,厚3米,逐級升高,牆梯依山勢逐級升高,角梯皆爲整塊巨石建成,壁壘森嚴,固若金湯。

其實在過去,大水井並不叫大水井,原名就是李氏宗祠,後來在修建城牆壁的時候,將處於宗祠右下方的一口水井圈入宗祠以內,當時的李氏族長李蓋五親筆書寫“大水井”三個大字鑲嵌在外壁之上,這也正是大水井名字的由來故事。

那口井就位於宗祠正面的東側,通往井的小巷道,牆面和臺階全部由青石鋪砌而成。井口上方的石牆壁上,佈滿了鮮綠色的青苔,一年又一年,靜靜地聆聽和記錄這座城池新與舊的故事。

李氏祠堂的建築風格比較豐富多樣,祠堂前院部分是典型的徽式建築風格,線條分明的馬頭牆,頗有文藝氣息,其餘部分都是土家族建築風格,以木頭結構建築爲主。

印象最深的當屬中殿左右牆壁上雕刻的“忍”“耐”兩字。其四周的對聯依稀可見,在“忍”字的牆壁四角原本有“漁”、“樵”、“耕”、“讀”的木雕,在“耐”字牆壁四角也有“梅”“竹”“蘭”“菊”的木雕。字字句句,彰顯出李氏一族嚴謹的家風。

觸·李蓋五莊園

解密一座“豪宅”

李蓋五莊園就在與李氏莊園遙相對應的位置,莊園又名高仰臺,取“高山仰止”之意,爲李氏最後一任族長李蓋五的宅院。

從房屋的構建來說,這是一座真正意義上的“豪宅”。莊園佔地面積2000餘平方米,房屋40餘間,飛檐翹角,精雕細琢,見過它模樣的人無不留下一聲讚歎。

寬闊的院壩,高大的正廳,壯觀的繡樓,整齊的配殿,錯落相間的廂房,以及精巧繁縟細膩的木核石雕,無聲地講述着一座宅院和一個姓氏的遙遠的故事。

走過青石板路、迴廊巷道,透過一塊塊匾額、一幅幅楹聯看到的是一個家族承襲百年的文化內涵;從一間老屋走到另一間老屋的時候,抬頭便陷入了琉璃璧磚、瓷片貼畫的完美世界裏...

有生之年,狹路相逢,記得來大水井聽一聽一個家族書寫了300年的故事。

地址:湖北省利川市柏楊鎮水井村

門票:50 元/人 ; 學生票價25 元/人

利川大水井交通概況:

①從利川市到柏楊鎮有城鄉公交車或者在利川市北門有開往柏楊鎮的車,到達柏楊鎮之後換麪包車到達大水井古建築羣,不過可能要等一段時間哦

②也可以包車前往,約200元/車(可坐6-7人)

③大水井古建築羣距利川城區42公里,路況都非常好,要走一段G318,再走一段省道S429

編輯/楚小遊

審覈/郭爲軍

圖/古建中國、新浪博客@若巖行攝、樂途旅遊@我的包包裏有糖等網絡渠道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END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