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數學的作業要好久做?這道題講了這麼多次,你都還不會?你看看你們班上的同學,人家好乖、好聽話,作業完成得好快,沒做完這個,不準出去玩……”

這一幕,你有沒有覺得似曾相似?

日前,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小學在全校學生中,進行了一場關於“我和爸爸媽媽聊聊天”的問卷調查。共收到3942份有效問卷,問題包括“你最喜歡/最不喜歡爸爸媽媽說的哪些話?”

問卷調查的一些結果,讓許多家長感到意外:原來孩子最受不了“快點!”“你最煩”這兩句話。作爲家長的你們,平時是不是愛對孩子說這些話呢?

四川眉山市東坡小學的問卷調查

調查近4000名學生

僅7%每天能和父母聊上1小時

這段時間,眉山市東坡區東坡小學的老師們利用業餘時間忙着收集一份問卷調查,主題叫《你怎樣和和爸爸媽媽聊天》。

這份問卷調查看起來和學習沒有太多關係,問題有六個,也簡單:你和爸爸媽媽在哪兒聊天?一般一天聊多久呢?聊天的內容是什麼呢?你們聊天起衝突的原因有哪些?你最喜歡聽爸爸媽媽對你說哪些話?你最不喜歡聽爸爸媽媽對你說哪些話呢?

問卷發下去,共收回3942份有效問卷。問卷調查的數據,有許多在老師的意料中,但也有數據讓老師也感到意外。

在老師意料之中的是“你和爸爸媽媽在哪兒聊天”的數據,在問卷中,有70.20%的學生選擇了在家裏喫飯時,做作業及睡覺前,15.33%學生選擇了“在上下學路上聊天”,還有孩子選擇在車上、公園裏。

不過,值得注意的,還有54名孩子直接選“只能通過電話和爸爸媽媽聊天”。

在聊天的時間裏,34.53%的孩子聊天時間在10分鐘左右,27.14%的孩子聊天時間在20分鐘左右,31.1%的孩子和父母聊天的時間在30分鐘左右,僅有7%的孩子每天能和父母聊上1小時及以上的時間。

“這些不僅僅是數據,比如,有54名孩子選只能通過電話和父母聊天。從我們掌握的情況來看,學校裏的孩子中,外出務工的父母遠遠高出54人這個數據。可能有孩子們不想填寫或故意逃避這個問題,他們可能不想讓人知道,自己只能通過電話和爸爸媽媽聊天。”東坡小學副校長韓偉傑說。

韓偉傑說,從數據上看,一些家長在玩手機比花在陪孩子的時間上,都要多。不過,總的來說,眉山的家長,喜歡在家裏跟孩子聊天。

聊得最多的是“學習”

衝突最多的也是學習

現在很多家庭不乏雙職工,工作很忙,交流的時間也有限,那麼眉山的家長在與孩子聊天的過程中,主要聊什麼呢?

調查問卷顯示,67.86%以上的學生家長選擇了聊學習及作業;其次是行爲規範、規矩,佔14.18%;聊生活和電視內容的,佔13.93%;聊國家大事、社會熱點等內容都比較少。最讓老師感慨的是,會和孩子們聊關於“夢想”的話題爸爸媽媽,僅佔1.6%,而且,大多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纔會聊到夢想。

同時,調查問卷也顯示,孩子與父母聊天過程中,起衝突、不愉快最多的原因也是學習,佔43.33%,而佔據第二位的,是“看電視、玩手機”,佔據19.17%;因爲行爲規範和調皮和父母鬧得不開心的,佔14.39%。

讓孩子學會合理安排時間這方面,東坡小學的家長們做得還不錯。9.1%、6.4%、1.9%的孩子在飲食、玩具、做事慢上和父母起衝突,這許多人都能理解。可還有一些孩子,喜歡動物和興趣愛好上會和父母起衝突。

更甚的是,有2.89%的孩子連父母爲什麼要和自己起衝突的原因都不知道。

“我覺得沒說錯什麼,都說得好好的,爸爸媽媽突然就會發火。”紅星新聞記者發現,在該校六年級的四個班中,就有80名學生選擇起衝突的原因爲“沒有”。

爲什麼六年級的學生選擇衝突原因爲“沒有”?有可能是孩子不會像大人一樣察言觀色,在父母不開心時仍在聊之前的話題所致,也有可能系孩子確實不知道父母爲何發火,還有一種可能是,孩子即將小升初,父母比較焦慮,就表現得易怒等。

韓偉傑認爲,孩子不是一個學習機器,不能只允許孩子成功不允許失敗,也不能要求孩子必須按照父母的選擇來走。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學習的過程,經歷、閱歷等有時候比學業更重要。

四川眉山市東坡小學發放問卷調查後,家長們的反饋意見

重點來了

這三句話,孩子們最不想聽

爲了更詳細瞭解父母和學生的聊天內容,東坡小學的調查問卷,還加進了“你最喜歡聽爸爸媽媽和你說什麼話?”

數據顯示,“不準看電視不準玩”成爲孩子們最不想聽話的,有24.83%的孩子把這句排名第一。

“快去寫作業”“還在爪子、動作快點”等催促完成作業的話語,排名第二,令有24.73%的孩子心生厭惡。

當然,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別人家的孩子”也成爲了孩子們備受打擊的重點,有22.14%的孩子不想聽父母將自己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成爲孩子最不喜歡聽的第三句話。

“你太不聽話了,你太讓我失望了……”這類批評的語言許多年輕的家長從小聽到大,自己覺得煩,現在他們又把這些傷害延續到下一代。數據顯示,有18.38%的孩子不喜歡父母說出此類話語。

紅星新聞記者發現,許多帶有含有“不”字且帶命令性的話語都成爲孩子不喜歡的話:“不準看電視、不準玩,不聽話,不準喫零食,不要談條件……”

從這些答案中,依稀着孩子們成長的身影,比如,對“我不愛你”這句話很在意的,幾乎是三年及以下、年齡較小的孩子。三年級以上的孩子,無一人選擇此答案。

而在喫零食、垃圾食品上,年齡越大的孩子越有自制力,一至三年級不喜歡“不準喫零食、不準喫垃圾食品”的話,是四至六年級孩子的兩倍多。

東坡小學的老師們說,貪玩,還是孩子的本性,如何在不壓抑孩子喜歡玩耍的本性中將學習、教育融入進去,需要家長在小細節上多下功夫。

“寶貝,加油”

這些話,孩子們最享受

老師們說,這份問卷調查許多孩子都是沒有父母在場時完成的,孩子們的話,真實度還是很高。

那孩子最喜歡聽到爸爸媽媽對自己說哪些話呢?

數據顯示,排名第一的,是鼓勵。“寶貝,你有進步,加油!”“你今天表現很好,書寫漂亮、作業也錯得少,繼續努力”“我們支持你”這些溫暖孩子的話,讓33.92%的孩子打了勾。

都說了貪玩是孩子的天性,排名第二的,當時是玩耍,有23.02%的孩子最想聽到父母說:今天可以看電視、手機,可以多玩一會。

排名第三的似乎和“陪伴”有關係,有17.92%的孩子最想聽到父母對自己說的話是:“走,帶你買玩具;我給你買好喫的;我們帶你一起出去玩。”

當然,對於表揚,孩子們也是樂意聽的,有13.99的孩子對“孩子你真聽話”“你真是個懂禮貌的好孩子”等話語很享受。

而鐘意“媽媽愛你”這句話的,只有3.9%,其中七成左右是三年級以下的孩子。看來,現在的孩子,也知道“愛我,別停留在口頭上”這句話。

一開始,有些家長沒有把這個問卷調查太放在心上,但調查問卷結果一出來,許多家長傻了眼,有些答案完全出乎家長的意料。

在一些家長心目中比較在意的“我們愛你,我們不愛你”這樣的話,似乎對小學生幾乎沒有多大的效果,因爲在比例中,都排名最低。

而在一些家長心目中不怎麼在意的話語,如“不準看電視不準玩”“動作快點啊”“你看你同學”卻成爲孩子最不喜歡聽到的話。

一些家長看完問卷結果,就像泄了氣的皮球,他們在家長日記裏寫道:原來在兒子心中我們溝通如此少;孩子最受不了“快點,你最煩”這兩句話,值得我反省,我需要積極改正。

這些答案,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一個個家庭的教育問題。

當然,也並非所有家長都不瞭解自己的孩子,東坡小學二年級八班的楊雨彤的問卷調查答案,基本上都在她爸爸媽媽的意料之中。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楊雨彤的媽媽韋益說,除了把楊雨彤當女兒陪伴,他們還把楊雨彤當成朋友,平均每天聊天時間都在1小時以上。聊天的內容除了作業、衣食住行等,國家大事、社會熱點、夢想一樣不少。

遇到節假日,他們全家會選擇外出旅遊、交流,就連楊雨彤爸爸和校友們外出打籃球,也要把楊雨彤帶上。楊雨彤發出驚歎:哇,原來爸爸打籃球的樣子這麼帥。

“我們家裏,給了她愛,也有自主和平等的空間。”不過,即便如此,楊雨彤還是給韋益提出了意見:媽媽你對我的照顧非常好,帶我去很多地方,能不能別動不動就別生氣,你生氣的時候就像獅子,能溫柔點嗎?媽媽我愛你,你在我心中是最美的。

四川眉山市東坡小學發放的問卷調查

專家觀點

和孩子對話,改掉“不”字開頭的命令語氣

5月13日,兒童工作獨立顧問、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兒童工作專家智庫專家楊海宇獲知此事後,在爲眉山市東坡小學點讚的同時,他也表示,傾聽孩子的心聲,尊重兒童的觀點與意見,是每個家長都應該重視的事情。

楊海宇說,每一個兒童,和每一個成人一樣,都對獨立的行事與生活持有嚮往並努力追求着。每一個兒童,也都在成長過程中學習着成人社會運作所需的規矩、道德標準和行爲規範。

在楊海宇看來,瞭解一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溝通,瞭解他/她的心聲與思想。傾聽兒童的心聲,從兒童的視角來看親子關係和家庭教育,這是極有建設意義的創新舉措。楊海宇認爲,視兒童爲一個獨立的、有自己思想、人格、行爲特點和權益的個體,是現代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兒童工作的基本出發點。

楊海宇說,從調查的數據分析來看,家長應該在日常生活中規劃出一定時間,力爭每天能夠和孩子有充分的交流。

交流的話題可以不僅僅限於學習,還應該瞭解孩子一天生活中的喜怒哀樂。這樣,不但能幫助家長及時發現孩子在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還可以給孩子提供適當的家庭和社會心理支持,避免不必要的傷害。

另外,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家長和教師需要轉變溝通的方式,從一味的“嚴格”要求與指正的態度向積極認同、發現與鼓勵支持態度進行轉變。

我們希望孩子成長爲自信、樂觀、開朗、好奇、好學而富有韌性的人,那我們就需要把日常與兒童交流和互動中的“不”字開頭的“禁止”與“沒商量”習慣給改掉。當孩子表達了自己的想法時,我們需要以非評判的態度去聆聽,以包容的態度去了解並與孩子一起探尋後面的可能,並且和孩子學會通過協商合作的方式來面對差異和可能的衝突。只有家長改變了以禁止和打壓爲習慣的態度,親子關係,乃至師生關係,纔能有根本上的改善。

楊海宇說,還有一點需要重視的是,大人們,尤其是家長和師者,需要以平等和尊重的精神去對待孩子。家長和教師尤其需要轉變在自己孩子成長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由“權威”型的照顧者與師者向“益友”型的支持者和同行者轉變。讓孩子在民主、平等而富有包容和鼓勵的氛圍中成長。

東坡小學校長熊玉平的建議中,也有“平等”等字樣。

她說,在聊天溝通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對等,什麼叫對等呢?她舉了一個例子:大家溝通的內容是孩子們喜歡聽,願意接受的。

“如果沒有與孩子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不可能讓孩子對你敞開心扉,那怎麼知道孩子的心裏面到底是怎樣想的呢?”熊玉平表示,多發現自己孩子的優點,多些鼓勵少些責備,因爲咱們的孩子,也是別人眼中“別人家的孩子”。

韓偉傑 梁梅 紅星新聞首席記者 蔣麟 攝影報道

編輯 官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