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這四年從FRM到CFA走過的路,不免有些感慨,雖然自己很幸運的一次通過了所有考試 (2011年11月FRM I, 2012年11月FRM II,2013年12月CFA I,2014年6月CFA II, 2015年6月CFA III),不用被折磨更久,不過還真的是一段艱苦,而且值得回味的旅程。

是否要考證

我想這是個大家都很糾結的問題。

記得我當年考完二級,分享經驗的時候已經簡單的談過我的個人看法。

索性再囉嗦幾句。如果你想着通過考證,能夠一步登天,或者說立刻進軍金融業,那我真的要勸你理性,這種事情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使通過了考試,通過考試學到的東西終究太書本了,很多工作還是需要工作經驗的。

還是那句老話,證書只能錦上添花,絕對不可能雪中送炭。

我一開始也是抱着爲了對找工作有幫助的想法,開始了FRM的旅程,然而事實證明,FRM除了幫助我複習了一些統計,derivative的知識,對後面考CFA有些幫助,其實別的還真沒有幫到我太多,畢竟我現在不從事風險管理的工作,所以即使已經拿到了證,我去找老闆看能不能給報銷會費的時候,還是被老闆惡狠狠的說到:

“It does not seem to be relevant to our work”。

所以,你要是想考,Ok的,但是請不要給予太大的期望,因爲你可能得不到你想要的。

如果你本身在銀行工作,從事的就是風向管理方面的內容,那當然好,去考一下能幫到你,何樂而不爲呢?

相對於CFA來說,FRM畢竟還是專注於風險管理,所以如果你就是從事風險管理相關的工作,那麼還是挺對口的。

然而CFA就太寬泛了,他涉及了金融行業幾乎所有的領域,如果你不是金融背景的,確實可以很系統的學習一下金融知識,如果你是金融背景,也可以幫你梳理一下你所掌握的金融知識。

可是是否你考完了CFA,拿到了證就真的可以立馬進軍金融業,進軍投行?

還真不一定,畢竟CFA要求有四年的工作經驗才能拿到證書,也就是說你一旦能拿到證,證明你已經不是金融業的entrylevel了,可是,倘若你的經驗和投行沒關係,你還是進不了投行的,所以請保持清醒。

而且CFA知識點的寬泛也直接導致了個人認爲的弊端,那就是你沒有辦法精於任何一塊兒。

我本身現在從事的是房地產行業,CFA裏面alternative的內容,少之又少,就那麼幾十頁。你懂得。此刻完全可以嘗試求一下我心理陰影的面積。

那到底要不要考?

這個真的看個人了,如果對你工作有很大的提升,或者從學習的角度,你願意學習知識,那就考一下唄,如果一開始就是抱着我上面說的不太正確的態度,那麼真的請你冷靜。

冷靜,再冷靜。

爲什麼?

第一,真的不便宜啊。挺貴的啊。好多刀啊。如果不能都一次通過,再戰,那就更貴了。

第二,時間成本。如果真的對你沒有那麼大的幫助,這些時間真的值得嗎?考前3到6個月暗無天日的複習,備考,你要放棄很多,放棄和朋友家人出去玩兒的時間,下班,甚至加班回來,拖着疲憊的身體還要看書。幾乎所有的週末都獻給了考試。真的挺痛苦的,真的值得嗎?還不如陪陪家人。

第三,就是我上面說的,真的能幫到你嗎?

如果你理性分析好了,決定要考了,那就加油吧。

不管怎樣,終究是對自己的提高。學到了知識,提高了逼格(開個玩笑),最最重要的是挑戰了自己,讓自己激發出無限潛能,原來我可以這樣逼自己,原來我可以喫得了這些苦,原來我可以爲了一個目標而拼搏,不思勞苦。

精力過後就是一種財富,以後不管遇到什麼,總有這段精力可以激勵自己,我曾經可以,我現在也可以,沒什麼能打倒我。

只要不留遺憾,不後悔,那就是最好的結果。

怎樣備考

不管是FRM還是CFA,我都有一個原則,那就是看書的時候,一定要自己整理筆記,整理出最適合自己的筆記,考前看筆記能夠有一種把重要的,自己不熟知的知識點全部都過了一遍的感覺。

這個是很重要的,要把東西寫下來,這樣也幫助你記憶。

FRM篇

因爲FRM真的是好久以前的事情了, 我有很多東西已經記不得了,所以也談不上太多經驗,就說說記得的東西吧。

其實FRMI主要是基礎的知識掃盲,考察統計的知識,假設檢驗,正態分佈,平均值,方差之類的。

金融相關的就是一些基本的金融理論知識,比如說CAPM,WACC 之類的,這些都和CFA有交叉,唯一不同的是,FRM對於derivative的考察比CFA深很多,一定要理解清楚,搞明白各種不同的希臘字母的含義,他們的數值範圍,inthe money, out of the money之類的,要熟練到能快速作出題目。記清楚各種option的pay off的圖,怎麼畫,call,put,straddle,butterfly什麼的。

FRM II是真正意義上和CFA不同的開始,這裏就分類跟你講了怎樣應對market risk, creditrisk,operational risk, liquidity risk,每個裏面都有VaR的計算,都有一些模型,不會考太複雜的計算,所以個人覺得理解模型爲主,當然還是要會簡單的基礎的VaR的計算。

重要的就是巴薩爾協議了,分爲什麼一, 二,三,還有後來的修訂之類的,我記不太清楚了,要記得一些重要的規定,要求商業銀行多少的保證金之類的。

總之,個人覺得FRM不難,內容本身很難,可是考試不難,有一定基礎的,建議你I和II一起考,通過率挺高的,所以,能一次解決的話挺不錯的。

CFA篇

其實CFA難嗎?

不難,真的不難,那又爲什麼都說他難呢?

因爲知識點太多了,記不住啊,記不住啊,記不住啊,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之所以難就是記不住,對於咱們中國人來說,智商都很高,看知識點肯定是能夠理解的,你覺得難的題,不是你不會,是你沒記住那個知識點,比如說公式不記得了,沒做出來,概念沒記住,沒做出來,所以其實不是你不會,就是沒記住。

好吧,或許我這麼說有些偏頗,畢竟ethics,三級的behavioralfinance之類的確實還是要花時間理解和思考的,不過整體而言,最主要還是難在知識點太多。

所以,你要是想過CFA,那麼必須要花時間,下夠精力,任何僥倖的心理都是不可以的。

只要你努力了,花夠了時間,一定可以過的。

CFA Level I

其實,一級真的是挺基礎的。如果你本科是商科,或者說研究生是商科,那麼複習起來就更容易了。

總之,其實一級的大頭是會計,會計多花時間,記清楚所有的東西。而且不像二級,是casestudy,所以相對容易很多。多花些時間就好了。

但是,像timevalue of money 這樣的,基礎性的知識,必須要記住,必須要forever記住,因爲二級,三級,都是有可能用到的,而且在生活中,在以後的工作中都是要用到的。

CFA Level II

二級相對於一級,確實很難,難很多。

好久沒有提筆寫東西了,這次CFA二級出成績以後,看到大家報分數,就打算說幾句,順便分享一下自己的備考經驗吧。

按照大家報分數的方式,我是7a2bc,拿b的是EquityInvestment,和Corporate Finance, 拿c的是AlternativeInvestment。

因爲樓主是在美國上學和工作,所以難免會有些中英文混雜的情況,請不喜歡的同學海涵。

因爲有些術語我最初接觸就是英文的,所以不太清楚中文該怎麼翻譯是合理的。

其實我的背景很一般,國內一般的211,美國也是一般的大學金融碩士。

前後分別考了FRMPart I 和PartII,CFALevel I和剛剛出成績的LevelII。都是一次通過,我並不是什麼很牛的人,如果我可以,你也可以的。我想說的並非只是針對這次的二級考試,而是相結合起來說一下自己對證書考試的想法。

關於二級的備考

這個其實我看到很多人都分享經驗,有的簡單的讀了一下。個人的看法是,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千萬不可以照搬別人的複習計劃,一定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計劃。並不是說人家做錯了,也不是說誰比誰聰明,真正的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方法,不僅複習起來更有效率,在考場上也心態更輕鬆一點吧。毫無疑問,大家都清楚,對於二級而言,最重要的肯定是FRA和EquityInvestment了,這兩塊兒是重中之重,上下午場加起來總過20個case,這兩塊兒加起來就佔了7個,或者8個,Ethics肯定兩個,剩下就是7個topic 瓜分10個case,那麼有的知識點,比如說fixedincome這樣的,相對重要的,可能有兩個?也就是說大部分的知識點可能就一個case,一個case6道題,你想,你看了那麼多書,做了那麼多題,回頭就考了6道題,然後6道題萬一一不小心沒有做好,那就掛了啊。就通過率而言,是不是有一種一個case撐死錯2個題的感覺呢?

所以說,重點肯定是要放在FRA和Equity Investment上,這兩個爭取拿A,因爲佔得比重很大。儘管我本人Equity沒有拿到A,但是我肯定很接近A了,至少這個是我很有把握的知識點,我有信心這麼說。CorporateFinance一開始就考了MM模型,還兩道題,我只是概念性的複習了,誰知道人家考計算題,當時有一種要臥軌的感覺。算了一下,根據感覺猜了兩個答案。你想啊,6個題,有兩個完全不會,拿個b,我就不說啥了。至於AlternativeInvestment,我都不記得考了什麼,算了。

所以該怎麼複習呢?

有人說要看書,有人說看Notes。我本人是隻看了Notes,書沒有看,書後面的習題也沒有做。因爲沒有時間。所以我覺得要根據自己的情況而定。

如果你是金融背景,看Notes能夠理解的話,那麼Notes就夠了。

如果你覺得Notes有哪個知識點不清楚,那麼不妨去把書上相應的知識點看一下,書確實講解的比較詳細。不管怎樣,當你在看第一遍的時候,不要着急,不要趕時間,因爲第一遍的目的就是要理解,抓住整個考試每個topic的框架,以及每個topic裏面的知識點是怎樣前後聯繫的。

這個時候千萬不可以偷懶,一定要一邊看一邊記。

要用筆記,整理出自己的學習筆記,比如說這個知識點你花了半天才看明白,那麼一定要把它寫清楚。所謂的寫清楚就是說,下次複習的時候,看完自己的筆記,你能夠迅速明白,回憶起來這個知識點。

至於你之前已經學習過的,或者說知道的東西,可寫,可不寫,或者說寫上個沒記住的公式,但是這個公式你很熟悉。就這樣,每個知識點整理出自己的筆記,回頭把他們放在一起的時候,有一種自己整理了formulasheet的感覺,就是Notes帶的那個東西,把那個和自己的筆記一起用,互相彌補。完全陌生,不清楚的,多些解釋。簡單的就簡單處理。這樣子,在模考之前和正式考試之前,筆記要起到一個,你看一遍,就有一種把自己認爲的CFA的核心知識點過了一遍的感覺,看完後心裏很踏實。那麼就對了!

舉個例子,FRA,涉及到母公司和子公司報表合併的時候,什麼項目用什麼匯率,你必須記清楚,把那個表格自己整理到筆記上,比你一味的看Notes,要很多,畢竟你自己寫過一遍,寫的時候,自己也思考過一遍了。

Operating和financinglease那裏,也有很多細節,leasor和leasee的報表怎樣處理,細節自己整理出表格來,方便記憶。

當你把所有的東西都看了一遍以後,不要急着模考,要用筆記複習一遍,不然很多你都不記得了,模考沒有意義。尤其是像我這樣的,在職考試的,平時沒有時間看,只能週末看,恨不得,下週末就不記得上週末看了什麼,無比絕望的說。

最後,就要把現有的模考題做一下,官方的,Notes的,其實就差不多了。沒有必要做很多題。我每次考試都是隻做了官方的和Notes的題,另外參加了一個Kaplan的模考。這次二級,甚至在某寶買的Notes,居然沒有習題,就做了官方的四套題以及Kaplan的模考。其實重點在於,做完題目以後,一定要分析,看看爲什麼這麼做,不是說算出正確答案就算了。要知道他是怎麼考你的,爲什麼這麼考。

對於咱們中國人來說,英語是永遠的痛,你沒辦法像老外那樣讀的那麼快。所以一定要找方法。千萬不可以說一上來,先把case讀一遍,然後去看題,那樣時間來不及。還記得我模考的時候,旁邊一個老外,我ethics的case還沒有看完,人家那個case已經做完了。跟人家不是一個次元的,所以咱們只能想辦法,就好比咱們通過技巧也能託福和GMAT考個高分,是一樣的道理。所以我意識到了問題不對,要改變方法。我的建議是,直接做題,好在題目和case的順序是一樣的,也就是說第一題,對應的case段落一定在開頭,這樣當你知道問題問的是什麼的時候,你帶着問題去讀case,事半功倍,因爲你知道你要找什麼。比如說你要算WACC,你就知道該去找Re,Rb,以及各部分的weight,以及taxrate。Ethics是尤其要這樣做的,萬一case很長怎麼辦。

只要你堅持了,一定會有好的回報,不要放棄!

最後的囉嗦

考試考到現在,終於只剩下一個三級了。其實我最初決定開始考這些證書,完全是因爲找工作的壓力。

人在美國,又沒有工作經驗,怎麼辦?

於是我11年11月份考的FRMPart I,因爲是第一次考試,很慎重,深怕考不過,於是專門vacation了一個quarter,回國專門備考。是這樣的,我們學校是quarter制的,如果你連續上了三個quarter的課,可以vacation一個quarter。

我當時回國以後,10月1號和同學聚會完畢纔開始專門看書的。大概一個多月的時間。

後來12年6月份,因爲找工作,沒時間考試,一直拖到了12年11月份,實習的時候考的FRMPart II。

緊接着13年6月份,又開始苦逼的找工作,沒時間考試。後來找到了一份WealthManagement的工作,感覺CFA對工作有幫助,於是13年12月份考的CFA一級,剛剛過去的六月份考的二級。我說這些的意思是給你做一個參考,如果你現在還是學生,時間充足,確實打算考試,那就趕緊解決掉。每天都複習的話,不需要提前半年就開始,回頭戰線拉得太長把自己弄的很疲憊。至於你已經開始工作了的話,其實這些東西,真的是錦上添花,絕不是雪中送炭。

如果你的工作不需要CFA的話,那就別考了,勞民傷財,用美國朋友的話說就是,youtotally have no life.每天晚上苦逼的看書,週末看書,哪裏都不去。很辛苦。回頭考出來了,沒有工作經驗,也沒有太大的提升,那些學過的東西如果你不用很快就忘記了。所以,如果你工作了,下決心也要考試,那麼沒問題。

做好喫苦的準備,根據自己的情況,一般三個月左右的複習時間就差不多了。

關於選用什麼複習資料,我還是想再囉嗦幾句。我其實從最開始考試,考FRM I的時候,我完全沒有下載什麼資料。因爲我之前都是自己看書,後來,無意中搜索到了CFAerk看大家的備考心經,做了很多題,而我自己什麼都沒有做,莫名的緊張了起來。

於是我決定不來這裏看了。

一直到現在,我也沒有下載什麼習題。

我的做的就是Notes的模考,和官方給的模擬題。

你一定要首先相信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其次,一定要學會篩選信息。

網上信息特別多,你千萬不要看到別人怎樣了,而你自己沒有怎樣就特別的着急,覺得自己沒戲了之類的。

一定要自信。

看到覺得對自己有用的資料,再拿來使用,而不是要一味的圖多。

所以,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適合自己的計劃,再全力以赴!

CFA Level III

其實,對於我個人來說,最難的反而是三級,儘管有人說二級最難。至少我考完一級和二級還是有把握說應該能過,而考完三級,還真的是心裏沒底,主要是上午有些題被迫放棄了。特別害怕會band10,還好過了。

不過看到成績以後,反而覺得一切很合理。

上午場的,我認真做了的拿了A,到第6個大題的時候,感覺時間有點緊張,立馬加速,然後就接着好幾個C,也是醉了,後面有的計算題,明明會做,因爲時間問題,必須跳過,所以那道題拿了C,也就認了。這就證明,我複習的是好的,做不好就是因爲時間不夠。不能認真作答。我想這應該是中國學生都面臨的問題,誰讓英語不是咱們的母語呢?

所以沒辦法,咱們必須要多練習。因爲上午場有真題,咱們必須自己卡時間模考,練速度。

上午場答題的建議:

1. 每道題單獨答在一頁上面,比如說第一題如果有A,B,C,D,等小問,那麼就每個小問答在單獨的一頁,標清楚是在回答哪個題, 例如 1.A. 然後作答,下一頁1.B, 然後作答,放心,頁面絕對夠,不用兩個題擠在一張紙上。寫的太密,改卷人看着不爽,你怎麼得分?

2. 答題點列成bullet point,這樣清晰明瞭,例如:

Here are the two reasons why thisfamily has an above average risk tolerance:

· They have relative large assets, giving them theability to deal with risks from investment and market volatility. They can takemore time to recover from previous losses.

· They have a relatively low risk aversion, andare more willing to take risk, based on Mr. Smith’s investment style addressed inthe case, for example, he only invests in stocks.

題目問幾個原因,就回答幾個,寫清楚,多說也不會得分。不能只擺出case給出的事實。比如我上面的第一條,說了Theyhave relative large assets。如果沒有後面的解釋,也是沒有分的,他們還是需要看到你的推理,你給出的原因去支持你給出的點。但是也不需要答得太多,這個就需要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能夠簡潔明瞭的表達出自己的意思了。不需要太在意語法,改卷人也知道有很多英語非母語的考生,只要你說明白了,他懂你的意思就行。

3. 就近幾年的情況來看,貌似上午場都是11道題了,所以時間挺緊張的,一定要把握速度。而且要學會取捨,前面看到有的題,不會,先果斷跳過,因爲後面可能有簡單的題,你能輕鬆得分的題。權衡好利弊,這次上午場,我直接放棄了那個算標準差的題,明明會,但是時間不允許做了。還好我這麼做了,不然最後一個behavioralfinance的題就做不了了。最噁心的就是這個,協會老把你最需要靜下心來思考的behavioralfinance的題放在最後,而這個時候時間不夠了,一慌張,可能就做不對了,一時間就怎麼也分不清riskaversion和lossaversion了。還好我逼自己靜下來把這個題做對了。所以一定要把握好時間,取捨有度。

4. 說個比較惡劣的觀點,不是我太惡毒,而是事實,那就是如果你的英文書寫真的有問題的話,你要慎重了,因爲你寫的人家看不清楚,看不懂那就沒辦法了。我老闆當年看完二級就沒考三級了,因爲他知道他的手寫沒人能看懂,除了他自己。我都和他工作了一年了,才勉強看明白他寫的什麼,能認出90%的單詞。

總之,上午場要多練習,多練習,多練習。

下午場的答題建議:

其實考過了二級,下午場就不陌生了就是十個case。然後***的點也在這。總共十個,有兩個ethics, 可能會有一個GIPS,剩下的那麼多知識點就7個case了,所以,還是挺噁心的。而且三級的ethics出題風格變得比一級和二級要難一些。所以,還是要花些時間的。一定要把官方的mock,還有網頁上的題目都做完,每個知識點都是有一些case的,其實這些都做完就差不多了。還是那句老話,每個case爭取最多錯兩個。建議,像我一樣用notes的同學,ethics和behavioralfinance要去把課本上面的題做一下。有時間的話,portfoliomanagement, 不管是個人還是機構,還是去看一下書上的藍框例題,畢竟那是最接近出題者思路的題。

囉嗦了這麼多,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祝大家好運,我們努力,奮鬥這麼多,不都是爲了更好的將來麼?加油!

一起奮鬥的路上,大家都不孤單!

免責聲明:本文由金程CFA綜合採編自網絡,我們尊重原創,重在分享。部分文字和美圖來自網絡,本公衆號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我們對原文作者,表示敬意!版權歸原作者與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支持!

你可能還想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