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的故事爲你講述今天的事故,夫妻之間沒那麼難

你需要更深地與配偶產生同理心,這樣你才能感受到你的行爲對配偶的影響。當人採取傷害婚姻的舉動時,這往往根源於人的自私,沒有考慮到自己的行爲對他人造成的影響。

一對夫妻在我的工作室裏吵起來,原因是他們遲到了半個小時,他們在互相推諉責任。

妻子:我讓你提前半小時出門,你卻偏要磨磨蹭蹭。

丈夫:要抓緊時間,打的不就得了,你卻堅持坐公共汽車,搖搖晃晃一上午,人都搖昏了。

妻子:呵,說得輕巧。“打的”?你賺了多少錢?

丈夫(勃然大怒,“騰”的一下站起來,聲音陡高八度):你不要動不動就是“錢”。你怎麼那麼俗?錢是爲人服務的,你卻像個守財奴!

妻子(本能地將身子往後縮了縮,然後也提高了聲音):我不守財,這個家能撐得下去嗎?你錢賺得不多,花起錢卻擺闊,整個兒一敗家子!我早說了,要你換個掙錢的單位,你卻死守在那兒,什麼事業不事業,說白了,你是怯懦,你想逃避競爭……妻子喋喋不休地數落起丈夫,丈夫低下頭來不再吭聲。

我打斷妻子的話,問丈夫:“你們在家裏也是這麼吵架嗎?”他點點頭。我又問他:“她這樣對你說話的時候,你有什麼感覺?”他沉默了一會兒,說:“我覺得心裏有把刀在剮我,我能看到自己的心在流血,我不想去防衛或反擊,那樣沒有用,我只是想自己去包紮傷口。”妻子喫驚地望着他,可能是第一次聽他這樣說。

我問妻子:“你爲什麼要這樣傷害他呢?”“我痛恨他對我發脾氣。”“你爲什麼痛恨呢?”妻子突然掩面哭起來:“他發火時我很害怕,我爸爸就經常在發火的時候打媽媽和我們。我也擔心他會)中動之下打我,所以我就只好不斷地找他的缺點,責罵他,煞他的氣勢,我這不過是爲了掩飾內心的恐懼。”

我問丈夫:“你能理解她的感受嗎?你瞭解她從小的家庭環境嗎?”丈夫羞愧地低下頭:“對不起,我不知道她會將我和我那暴力的岳父聯繫到一起,我不知道她的內心是如此柔弱。”妻子向丈夫身邊靠了靠,說:“對不起,我也不知道我的責罵會帶給你受傷的感受,我還以爲你的沉默便是俯首認罪,無話可說。”夫妻二入握手言和。

以對方的視角來看問題,這對夫妻發現了自己行爲的自私性。當他們考慮到“如果我是必須忍受的那一方,會有什麼感受”時,他們纔會有改變的動力。想要更深地瞭解對方,就必須考慮你的行爲在對方身上會產生什麼影響。而且,“愛人如己”,設身處地爲對方着想,設想換成你,你會作何感想。

這樣一來,你就會着力尋求如何讓對方感覺更好。當你開始這樣做的時候,就表明你開始觸及對方的生命。愛配偶如同愛自己一般,意味着你會考慮如何讓對方過得更好。

第一個需要換位思考的是對方目前的生活處境。如果換成你在這種生活處境下,你會希望對方怎麼做?假如你辛苦帶了一天孩子,你希望配偶怎麼待你?假如你奔波勞累了一天回到家時,你希望配偶怎麼待你?假如你一直沒有機會發揮長處,會有什麼感受?只要有這種換位思考的心態,婚姻關係中的許多爭執必能立刻停止。你將對方的需要當作自己的需求,你就會努力成全對方。當然,他(她)找到了滿足感與快樂,你也會樂在其中。

愛配偶如同愛自己,還意味着即使對方還不知道某種方式對自己最好時,你已希望他(她)能從該方式中得到益處。比如,將染上毒癮的配偶送進戒毒所時,對方還不理解這是爲了他(她)好,或者爲了減輕配偶肩上的經濟重擔,你外出工作。不論何種方式,關鍵是你的動機是爲了對方好。

你或許要爲這樣的愛付出代價,可能會感到很大壓力,其中的過程也可能會很難,但對方最後能得到好處。愛他(她)如己的意思是,配偶的迫切需要也就成爲你自己的迫切需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