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牌鎮火燈節遊行隊伍和遊客。

當地家家戶戶都在門前燃起了紅紅的篝火,點燃紅燭,掛上大紅燈籠靜候火燈隊伍的到來。

火燈節遊行隊伍和遊客。

火燈節遊行隊伍和遊客所到之處萬人空巷。

火龍巡幸處,鞭炮齊鳴,焰火飛綻,仿若巨龍騰飛。

紅網時刻衡陽3月24日訊(記者 周海波 攝影袁姍姍 劉欣榮)張燈結綵,鑼鼓震天。3月23日晚上,湖南省衡陽縣界牌鎮由700多人組成的火龍隊伍,抬着壽佛雕像,舉着各式排燈,舞着龍燈走遍全街,所過之處,家家戶戶燃篝火,放鞭炮迎接,這一傳統習俗吸引遊客及村民5萬餘人觀看。

晚上7點,人們在界牌鎮聖壽寺舉行過上香、鳴炮、奏樂、鳴鐘擊鼓等儀式後,由領隊、火炬、橫匾或豎幡、牌燈等隊伍,組成的700人火燈隊一路上浩浩蕩蕩,從聖壽寺出發,瓷城南北,整條街上鼓樂喧天,家家戶戶都在門前燃起了紅紅的篝火,點燃紅燭,掛上大紅燈籠靜候火燈隊伍的到來。火龍巡幸處,鞭炮齊鳴,焰火飛綻,仿若巨龍騰飛。界牌萬人空巷,火燈節圖文視頻刷屏衡陽人的朋友圈。“因爲今天是週末,所以我們全家都來觀看。現場太熱鬧了,像過年一樣,既能在寺廟祈福,又能看錶演,不虛此行。”市民張大哥和家人追着隊伍,不斷拍照發朋友圈。

耍火燈是衡陽縣界牌鎮獨有的民俗傳統,相傳源於對一位“壽佛”的紀念。“壽佛”俗家姓周,郴州資興人,生於唐玄宗開元戊辰年(公元728年),16歲在雁峯寺出家,法名傳真。圓寂於唐懿宗鹹通丁亥年(公元867年),時年139歲。傳說他圓寂500年後,到明朝永樂年間(公元1403年至1424年),界牌鎮一帶連年遭受蟲災,“壽佛”託夢給界牌鎮的人們,說耍火燈可以消災。於是人們自發耍起火燈,果然蟲災消除,當地村民感激“壽佛”,祈求一年風調雨順,農業生產豐收,社會平安和諧。於是,在每年農曆二月初七“壽佛”壽誕夜,村民都會自發性地組織耍火燈祈福,家家戶戶、男女老少均全身心地參與這一民俗活動,現已逐漸演變成衡陽縣界牌鎮重要民間習俗,已傳承600多年。

2009年11月,界牌火燈節被列爲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1年12月,界牌火燈節入選衡陽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2年12月,火燈節傳承人唐玉成被列爲衡陽市第二批非遺傳承人名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