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設立以來,釩鈦資源創新開發不斷加快,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如今已經有數十家釩鈦企業,產品包括制動鼓、人工智能關節等。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釩鈦產業鏈正在轉型——。

今天《四川日報》

頭版頭條+整版特別報道

強勢聚焦攀枝花

都說了啥?

▼一起來看具體內容

70秒看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實驗區↓↓↓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四川日報記者 寇敏芳

《四川日報》2019年5月13日 頭版頭條

原文如下↓

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釩鈦產業鏈正在轉型——

咬定 62 個項目,釩鈦產業鏈謀變

5月7日,記者來到攀枝花市午躍科技有限公司,這是一家當地領先的釩鈦材料應用型企業。意外的是,公司的兩個廠房空空蕩蕩。這是爲什麼?原來,該公司最近拿到一筆900萬元的資金,正計劃擴大生產。“近期就要上馬新生產線,越快越好。”公司負責人說。

2014年,爲解決攀西資源開發利用水平不高這一瓶頸問題,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面向全球公開招標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截至目前,累計實施項目4批62個,均取得重大進展。其中7個項目完成驗收、16個項目進入驗收階段,成功開發出真空連續鍍鈦膜等10餘項釩鈦新產品。一直被打上低端標籤的釩鈦產業鏈正在悄悄轉型。

午躍科技拿到的這筆資金是攀西試驗區第四批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的首期資金,該公司的鈦及鈦合金材料應用於康養康復產品的關鍵技術研究項目成功申報爲第四批攻關項目,待項目攻關成功,將獲得共計2700萬元的資金支持。據介紹,首批資金將用於午躍科技公司氣壓仿生膝/關節和仿生旋轉器等複合軋製、3D打印鈦合金假體生產線建設。有了這條生產線,攀枝花鈦產業鏈將進一步向下游延伸。

在實施的62個項目中,攀枝花科技攻關項目最多,先後有31個項目獲得5.045億元省級財政專項經費立項支持,到位資金1.94億元,帶動項目投入18億元。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早期項目主要集中在前端,後期項目向後端發力。以攀枝花項目爲例,第一批項目主要集中在採選和冶煉,包括“攀西釩鈦磁鐵礦高效選礦成套技術研究項目”等;第四批項目聚焦產品及應用開發領域,如“航空航天用鈦及鈦合金系列產品開發及應用”等。

攀枝花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科技攻關接力,早期項目形成了一批重大核心技術,爲後期項目提供瞭解決方案,推動攀枝花市釩鈦資源開發利用產業鏈進一步向後端延伸。科技攻關項目實施以來,釩鈦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明顯提升。釩鈦磁鐵礦入選品位從17%左右下降到15%左右,釩、鈦利用率分別從47%、14%左右提升到50%、20%左右。形成了硫酸法鈦白特有的鈦—硫—鐵循環利用示範技術、廢酸濃縮循環利用示範技術和鈦液濃縮節能示範技術,以10萬噸的生產規模計算,每年可節約成本8000萬元。

航拍攀枝花炳草崗地區(攀枝花中心城區)。四川日報記者 楊樹 攝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四川日報記者 梁現瑞 寇敏芳 王代強

《四川日報》2019年5月13日 05版

原文如下↓

探訪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

當我們談論攀西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以前,當我們談論攀西,談論最多的是實力雄厚的礦產、水能、光熱資源;如今,當我們談論攀西,除了釩鈦、稀土等戰略資源,更有釩鈦產業鏈上令人驚歎的3D打印、人工智能關節,還有天更藍水更清的陽光花城。

一線觀潮

5月6日一大早,“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一線行·探訪國家級試驗區”報道組抵達首站攀枝花市。

2013年,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獲批成立,攀枝花市全域納入其中。6年時間,試驗區試出了什麼?這塊國家級“試驗田”長出了什麼?“水溫”如何?創新發展再出發,當我們談論攀西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從“功勳基地”到國家級“試驗田”

不躺在資源優勢上睡大覺,而是研發新技術、拓展新空間。變資源優勢爲產業優勢,成爲整個試驗區的新方向

攀枝花鋼鐵研究院藏身於江南炳草崗一帶的樓房中。從攀枝花賓館出發,沿桃源街步行300多米就到了。10餘個研究所和中心錯落有致地分佈在山坡上,分別指向鈦金屬、軌道交通、特鋼技術等不同的研究方向。

成立50多年來,研究院的成果一直支撐着攀枝花鋼鐵產業的發展轉型,試驗區設立後,研究院的作用更加凸顯。其辦公樓下的一塊牌子上,羅列了15個他們參與的重大科技攻關和平臺建設項目。

下午6點,靠近金沙江的鈦鋼聯合實驗室裏依然機器轟鳴,這裏並排放着三臺設備,分別是真空感應爐、真空自耗爐和球形鈦合金粉3D激光打印機。高級工程師馮遠超告訴我們,要利用“神器”生產出高級別特種鋼和高端鈦合金材料。球形鈦合金粉3D激光打印項目負責人範亞卓則要把鈦金屬加工成球形粉末,然後“打印”成各種精密設備。

在另一座大樓的三樓,低品位鈦化物提取技術項目團隊負責人尹國亮正埋頭苦幹。他的目標,是沉睡在山溝裏的數千萬噸高爐渣。

變粗爲精,變短爲長,變廢爲寶,以創新爲引領,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提升產業結構爲目標,不斷研發新技術、拓展新空間——這個方向,也是整個試驗區的方向。

研究院一江之隔,就是釩鈦磁鐵礦山。江邊的專用鐵路,不時有火車滿載着礦石駛過。

作爲國家“三線”建設的重點工程,攀鋼爲國家作出了巨大貢獻。然而,時過境遷,曾經的“功勳基地”,也有可能成爲“鐵鏽地帶”。

所以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的設立,就是要通過體制機制和技術創新,把當地的釩鈦、稀土等戰略資源優勢轉化爲產業和經濟優勢。

從鋼鐵之城到釩鈦之都、陽光花城

除了攀鋼這樣的巨頭,下游企業越來越多,高端產品蓄勢待發,產業變新,產業鏈條變長,城市環境變美

“戴上這個人工智能關節,殘疾人也能像正常人一樣蹺二郎腿了。”臨近中午,熱浪襲人。午躍陽光科技公司副總經理張益帶我們參觀人工智能關節樣品。這種以鈦爲主要原料的人工關節,重量只有不鏽鋼產品的三分之一。公司今年3月份設立,再過兩個月就要投入規模化生產。

車間展臺上,整整齊齊展示着將要生產的幾百種鈦工藝品,包括打火機、指尖陀螺等。攀枝花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付建平透露,在試驗區設立以前,攀枝花的鋼鐵產業總體停留在原材料階段,只能提供一些低端鋼材,釩鈦領域也只能提供海綿鈦、鈦白粉等初級產品。如今,產業鏈條不斷延長、產品結構不斷提升。

距午躍科技30公里處,攀枝花學院釩鈦學院副院長賴奇指揮兩個助手調試新設備——1200千瓦電子真空束冷牀熔煉爐。不同於一般的熔爐,這臺設備在熔鍊期間爐膛處於真空狀態,溫度可以高達8000攝氏度,可以極大程度祛除雜質,提升鈦的純淨度和品質。

延伸鈦產業鏈,夢想在心中一藏多年。賴奇透露,之前苦於沒有資金,試驗區設立後,成功申請到4000多萬元經費,項目得以順利推進,目前已經進入中試階段,有望近期投入工業化生產。

行走在攀枝花,一個明顯的感覺是,產業變新,產業鏈條在變長。之前只有攀鋼等少數幾個巨頭,如今,午躍科技這樣的下游企業越來越多。以前只有重軌、鋼錠、鋼筋,現在,導彈尾翼用鈦合金支架、宇航級釩鋁合金、智能人工關節……一個個高端新名詞不斷撞擊耳鼓。

數字作證:2013年到2019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由20家增加到34家,產值從121億元增長到535億元。2018年,全市釩鈦產業產值突破375億元、增長76%。攀枝花曾經是全國著名的污染城市,2009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只有88.2%,到2018年已經提升至97.8%,污染城市變成了陽光花城。

從交通條件先天不足到南向開放門戶

推進體制機制改革,以開放來促推改革創新,抓緊對外通道的建設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29億元,同比增長72.9%;工業投資完成4.02億元,同比增長153.8%;技改投資完成2.72億元,同比增長155.8%……今年一季度,攀枝花釩鈦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主要經濟指標全面飄紅。

短板也要補:目前,重大關鍵瓶頸技術還未取得實質性突破。

在攀鋼集團釩鈦資源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記者見到了全國政協委員、實驗室副主任孫朝暉。在他看來,科技創新週期長,很多攻關都尚在進行中,還沒有走出實驗室,完全轉化成產業。

付建平說,下一步,要加快完善試驗區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協同推進機制,繼續實施重大科技攻關全球招標,構建以國家釩鈦新材料產業創新中心爲核心的國家級科技協同創新平臺,不斷健全完善科技投入機制,加大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持續推進以職務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爲重點的體制機制改革。

創新必須在開放的環境中推進。攀枝花交通條件的先天不足,成爲人流、物流進入攀西的重大障礙。付建平建議,要實施更加充分的對外開放,以開放來促推改革創新,首要的是抓緊對外通道的建設。加快建設國家生產服務型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緊緊圍繞四川南向開放門戶定位,加快構建完善鐵路、高速公路、水運及航空交通運輸體系,打造進出川門戶型綜合交通樞紐。加快成昆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建設,暢通成都經攀西通往滇中、銜接孟中印緬和中國—中南半島的鐵路貨運大通道。

做好“釩鈦文章”,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攀枝花正朝着建設“產城一體”的釩鈦新城、打造世界級釩鈦產業基地邁進。

王東|攝影

蹲點手記

好“熱”的試驗區

熱,是攀枝花的氣候特點。到這裏採訪的第一天,就領教了40攝氏度的高溫天氣。

“熱”,也是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帶給記者的強烈感受。走進工廠,機器飛速運轉,高爐不停工作,鋼軌、宇航級釩鋁合金、球形鈦粉、鈦合金鑄件等產品冒着熱氣下線,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攀枝花因鋼鐵而出名。國家壓減鋼鐵過剩產能,攀枝花向釩鈦產業轉型。

自2013年納入攀西試驗區,攀枝花的轉型之路彷彿“開掛”,相繼建成全國最大的釩鈦原料基地、釩鈦鋼生產基地和世界第二大釩產品生產基地。

如今,攀鋼的釩軌梁廠平均7分鐘就能下線一條百米鋼軌,在高溫裏守在生產線旁邊的工人忙得顧不上擦汗;攀鋼研究院的高級工程師們爲了獲得實驗參數,守着實驗爐監測數據;攀枝花學院的教授,連續在沒有空調的中試線車間工作兩天兩夜……攀枝花的“熱”,他們功不可沒。

王東|攝影

現場直擊

“攀西造”釩鈦制動鼓首次出口澳洲

“嘀……”5月8日下午3點,攀枝花市鹽邊縣安寧工業園區,四川堅耐公司大門口,一輛香檳色大卡車緩緩駛出,門口響起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如此隆重的出場,只因車上的“乘客”不同尋常——1000只小型釩鈦制動鼓。它們將經過一個多月的長途跋涉,漂洋過海,安裝到澳洲的汽車上。這是“攀枝花造”釩鈦制動鼓首次出口澳大利亞。

擁有10餘項國家專利的四川堅耐公司,產品包括釩鈦制動鼓、車橋、輪芯等,設計產能爲12000噸鑄件/年。與普通鋼材制動鼓相比,加入了釩鈦,產品耐磨性、韌性更強,安全性更好,重量更輕。

由於原料主要來自本地,進一步降低了成本,具備明顯的價格優勢,該公司的客戶包括奔馳等10多個知名汽車品牌。去年5月,首批釩鈦制動鼓發往香港,裝配到公交、市政環衛車輛上,一年來沒出現質量問題,留下了良好口碑。“這幾天,山東、湖北的客戶都在催單,我們的產品供不應求。這次出口澳大利亞,就得益於香港客商幫忙牽線搭橋。”公司總經理於本林說。

於本林感受到了公司業務的巨大變化。“以前是我們主動外出找下家,現在是對方主動找我們,要求優先保證供應。我們的制動鼓已是先款後貨,運費也是由對方承擔。”

堅耐公司剛成立時,無法自主報關,出口只能通過經銷商。現在獲得了自主報關資質,大大方便了企業。

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設立以來,釩鈦資源創新開發不斷加快,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如今已經有數十家釩鈦企業,產品包括制動鼓、人工智能關節等。

“攀枝花造”釩鈦制動鼓首次出口澳大利亞

影像志

1965年

1995年

2005年

2015年

1965年,開啓了攀枝花開發建設的宏偉歷程。攀鋼廠址選在一個名叫弄弄坪的地方,最初這裏還是一個小山包,初建攀鋼時,有人向周恩來總理彙報,這裏沒有平地,建設難度很大。周總理詼諧地說:“地不平,弄弄就平了嘛!”於是,就有了這個形象的地名弄弄坪。

目前,這裏已經建成全國最大的釩鈦原料基地、釩鈦鋼生產基地和世界第二大釩產品生產基地。

上圖分別爲1965年、1995年、2005年、2015年時的弄弄坪。

(四川日報記者 楊樹 攀枝花市委宣傳部供圖)

來源:四川日報、川報觀察

編輯:黃薇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