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初为人父,幸福就是亲手为她做一件“传家宝”

有这样一对父子,父亲是全中国仅剩几十人的花丝镶嵌艺人之一,他的作品少则上万元,多则几百万,儿子却仅学了两个月并未得其真传,因为初为人父,想要送闺女一个充满爱的特殊礼物,于是......来源:了不起的匠人

我叫杜棽(shēn),年近不惑,几个月前,初为人父,是个闺女。 她妈妈把她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吃尽了苦头,而我这个当爹的能为她做些什么呢?她看起来什么都不缺。 我平时喜欢看央视一档叫做《我有传家宝》的节目, 每次上场的嘉宾,带上台的“传家宝”都能令我叹为观止。

而我能留给我闺女的传家宝是什么呢? 两手空空。 思来想去,我决定给闺女做一把金锁。 她将来长大我会告诉她,这是一把她爹亲手做的锁。 可以当成“传家宝”的锁。 我理想中的锁是这样的:

然而这是我爹杜建毅的作品,不是我的,这是一个花丝镶嵌的手工艺品。 我结婚的时候,我爹给我媳妇做了一个花丝的锁,也是寓意满满,希望夫妻百年好合,再传衍子嗣。 那个锁,2015年被故宫收进了宝蕴楼,所以,我也想自己给闺女做一个。

什么是花丝镶嵌? 通俗一点来说,就是把黄金(也可以是白银和黄铜)加工成如头发一般的细丝,通过编织和焊接等技术,然后再用珍珠玛瑙等珠宝做镶嵌。

在花丝镶嵌行业,工费比黄金贵多了。 加上很多作品都是“独一件”,所以都非常珍贵。

我一直很自豪我爹就是能够这样巧夺天工的一员。 这些都是他的作品。

蝴蝶胸针。

仿故宫珍宝馆的蜻蜓发簪。发簪蜻蜓翅膀的颜色,由翠鸟的羽毛粘贴。

比较典型的款式,拿起来很轻盈,用放大镜看也很耐看,用的工艺非常高,因为一只上千个焊点,又不能看出来它有焊点。

这是“虫先生”,我爹的得意之作。 虫先生头戴草帽,眼镜高架,嘴里叼着烟斗,意态悠然,身下的叶片被他咬掉了两块,完全是一副饱餐后的惬意。

在中国,花丝镶嵌工艺历经千年而不灭是因为它一直“有市场”。 清代花丝艺人隶属于皇家造办处。 清亡之后,花丝艺人流散民间,为了生计开起了银楼,开始把花丝工艺带入民间。

我并没想成为一代花丝大师,我只想给心爱的闺女做把锁啊。 不扎实就不扎实吧,我决定自己先画个草图。爹看我来了真行动,且他毕竟也是真心爱着我闺女他孙女的,开始妥协,帮忙改了改。 然后开始熔金。

然后开始熔金。

拔丝。从一根手指粗细的金条,到近乎头发般的细丝,差不多要花费两天时间。 拔丝板上的孔要一个一个地过,这个过程没有捷径。

这样的单根丝又叫“素丝”,我爹拔过最细的丝直径只有0.07毫米。 再然后根据图样填。

焊接。

最后一步镶嵌。 这颗粉丝的宝石,是珊瑚,蝙蝠形状,寓意“福”。

这是最后的成品。

最后我开开心心地把它带到了女儿的脖子上。 看起来,爹比我更满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