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報稱,經約談深圳市富源學校舉辦者及學校管理層、教職工,實地調查該校2019年高考報名學生中戶籍從外省遷入廣東省考生的學籍檔案、在校學習記錄、戶籍遷移手續、轉學手續、父母在深圳市繳納社保記錄等,現查實,深圳市富源學校2019年高考報名考生中,有32名考生屬“高考移民”,弄虛作假獲取廣東省報考資格。而一個省的高校數量直接決定了該省考生高考的難易程度。

還有20多天就高考了,被普通學子視爲改變人生命運最公平方式的高考,卻被曝出了不公平事件。

深圳市教育局發佈關於對深圳市富源學校“高考移民”調查處理進展情況的通報。通報稱,經約談深圳市富源學校舉辦者及學校管理層、教職工,實地調查該校2019年高考報名學生中戶籍從外省遷入廣東省考生的學籍檔案、在校學習記錄、戶籍遷移手續、轉學手續、父母在深圳市繳納社保記錄等,現查實,深圳市富源學校2019年高考報名考生中,有32名考生屬“高考移民”,弄虛作假獲取廣東省報考資格。

根據《教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等法律法規及《教育部公安部關於做好綜合治理“高考移民”工作的通知》(教學〔2016〕2號)、《廣東省教育廳關於做好治理“高考移民”工作的通知》(粵教基函〔2019〕99號)等文件規定,深圳市教育局表示將對深圳市富源學校和涉事學生作出以下處理:

對上述32名考生,取消其在深圳市的高考報名資格,對深圳市富源學校予以行政處罰,覈減該校2019年高中招生計劃的50%;責成深圳市富源學校董事會作出深刻檢查,責令深圳市富源學校對直接責任人及有關負責人進行嚴肅處理,認真整改存在問題,嚴格規範辦學行爲。

事件回顧:

深圳高考二模之後,一張深圳市高考二模尖子生統計圖顯示,深圳市二模全市前10名的學生中,富源學校佔了6名,深圳中學爲3名,深圳實驗中學和深圳高級中學各1名。前50名的學生中,富源學校佔了13名。

針對模考數據,有家長質疑富源學校與河北衡水中學之間進行“高考移民”,將河北衡水中學的尖子生戶口轉移到深圳富源學校,平時在衡水中學上課,考試在深圳富源學校。

4月29日,富源學校對媒體表示,對此事暫不接受採訪,一切以教育部門通知爲準。

4月29日14時,深圳教育局官方微博發佈“情況說明”,稱經覈實,富源學校在深圳市申請高考報名的學生均符合廣東省高考報名資格。4月29日18時,深圳教育局官微表示,市教育局已成立專項工作小組,對市民反映的富源學校是否存在“人籍分離”、“高考移民”等問題正進行調查,調查結果將及時向社會公佈。“如發現學校確實存在違規問題,將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5月8日,廣東省教育考試院網站發佈關於落實治理“高考移民”工作要求的通知。通知稱,各地應當會同公安機關重點對高中階段將戶籍、學籍從外省遷入廣東省或戶籍爲外省的高考報名考生的資格進行復查,認真審覈考生報名資料,覈查戶籍遷入是否合規、學籍和學習是否存在“人籍分離、空掛學籍、學籍造假、在冊不在校、在校不在籍”等情況,覈查報名手續是否規範,跨市借考、往屆生報名是否符合規定,等等。

通知還要求,各地市招生辦公室要根據公安、教育行政部門對戶籍、學籍覈查認定的事實以及報名、借考是否規範等,對複查中發現不符合廣東省高考報名條件的考生,要按照程序和規定,一律取消其在本地或廣東省高考報名資格,杜絕不符合報考條件的考生在廣東省參加高考。凡出現瞞報、錯報、漏報,或者治理“高考移民”工作不力者,將予以嚴肅追責和問責。有關複查及處理情況,各市招生辦公室須於2019年5月15日前上報廣東省教育考試院高招處。

高考從來都只是看似公平

5月6日,2019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安全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在會上透露,今年高考報名者達到上千萬。這是2009年以後,高考報名人數首次超過千萬。

2008年,高考報名人數一度達到1050萬,2009年爲1020萬人,2010年降至957萬,2014年至2017年穩定在940萬左右。2018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增長至975萬,較2017年增加35萬。今年,高考報名人數繼續增長,超過千萬。

距離高考僅剩不到一個月,學生和家長都進入緊急備考階段,然而近期發生的一系列涉及高考公平的事件,再次引發了輿論高潮。

自從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每一年的高考都牽動着無數考生和考生家長的神經。

先來看看1977-2018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及錄取率統計:

從1977年到2008年的高考報名人數來看,全國報名人數均處於持續增長狀態,從1977年的570萬到2008年的1050萬,增長人數接近一倍。

其中,有三年高考報名人數超過1000萬,即2007年1010萬,2008年1050萬,2009年1020萬。到2010年,高考報名人數出現逆轉,連續開始下降。

最低的是2013年,只有912萬,後面連續四年,均穩定在940萬左右,到了2018年高考報名人數纔出現增長。

再來看看各省份985高校個數:

這是中國2645所高校的地理位置分佈圖:

可以看到,中國高校主要集中在京津、長三角、成渝和珠三角地區。

而一個省的高校數量直接決定了該省考生高考的難易程度。

怎麼理解這句話呢?高校錄取一般是有地區保護主義的,一般情況下高校錄取本省的學生人數要遠遠多於其他省。

我們就來看兩個數據:

天津大學,2016年在天津錄取了750人,在北京錄取了66人,在廣東錄取了40人,在四川錄取了90人。

四川大學,2017年在四川錄取了2140人,在北京錄取了135人,在天津錄取了72人,在黑龍江錄取了77人。

這可是數量級的差距。

所以,所在省份高校多的考生,在家門口就能把大學讀了。

再來看看具體的數據——每個省的高校個數,這裏的高校包括本科與專科學校:

和高校個數的指標相比,每個省的985、211高校個數更能衡量一個省的教育水平。這對於高端人才的引進具有重要意義。通常,一個省的高端人才越多,則該省的科研能力越強、發展速度越快。

下面先看看各省985高校的個數:

北京、上海佔據前兩名是無疑的。

還有一個殘酷的事實是:有的省並沒有985高校!

這也就意味着,這些省成績相對較好的同學需要到外省的985高校求學,難度會相應增加。

有哪些省沒有985高校呢?

河北、河南、江西、貴州、雲南、海南等。

這組數據更加“觸目驚心”:

光北京一個城市就有26所211高校。其數量是排名較後的19個省的211高校數量的總和!

所以說,擁有北京戶口本身就是一個優勢,要不爲什麼那麼多人擠破頭都想擁有一個北京戶口?這是有原因的。

然後,我們來看下各省參加高考的人數:

看看排第一的河南,考生數量已經接近百萬了。

各省的高考人數直接影響着考生考大學的難度。

看個極端的例子。

排名第一的河南,考生數量近百萬,而河南省只有一所211高校,沒有985大學。

而北京,考生只有6.3萬,卻有8所985高校,26所211高校。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所以說,河南考生說自己高考難考,這絕對是事實。

只用考生數和高校數來評價高考難度還是有些片面。

下面我們來看看量化的指標——2017年各省份一本錄取率的統計數據:

河南又出現了,人多、高校少,競爭就大。100個人裏面只有7-8個人可以上一本。

看完各省的一本錄取率,再來看看各省985、211高校的錄取率:

高考是座獨木橋,每年高考結束後,有人歡喜有人憂。很多考生在高考之後由於沒有獲得滿意的高考成績而選擇了復讀。

2017年6月各省在百度檢索“復讀”的次數排行榜。可以看到,廣東省佔據第一位。結合前面的數據,排名靠前省份的錄取率也相對偏低。

也有人說,高考不是最完美的制度,但是是中國當下最公平的制度。高考有缺陷,但至少是底層子女往上走最公平的途徑,如果沒有高考,許多寒門子弟只能待在社會最底層。

“跳農門”曾是幾代人的勵志名詞,你若十指不沾泥你就不知道,爲什麼那麼多人如過江之鯽,想要逃離花香鳥語的鄉土。

我們總喜歡以詩人的情懷,把鄉村吟誦成久違的山水田園。但那裏絕不只有《山楂樹之戀》裏的清靜安閒,還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餵豬放牛打穀割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