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 影像学对急性肾盂肾炎的诊断价值有限,而慢性肾盂肾炎则由于肾脏不规则 瘢痕形成而于肾表面多发深浅不一的凹陷,在影像学检查中可以有些较为特殊的表现,如肾影缩小,肾影边缘呈波浪状,尿路造影可见肾小盏变形,甚者肾盂肾盏广泛变形并扩张。Ⅱ期:肿瘤侵至肾盂 肌层或肾实质,但尚未穿破肾被膜。

泌尿系统和肾上腺

﹏﹏﹏﹏﹏﹏﹏﹏﹏﹏﹏﹏﹏﹏﹏﹏﹏﹏﹏﹏﹏﹏

  1) 每个肾脏其肾小盏数为6~14个,肾大盏数为2~4个。肾脊角为15°~25°

 2) 左右肾脏大小差别不应超过1cm

 3) 正常情况下,在变换体位情况下,肾脏仅有一定的上下活动度,范围为1~5cm

 4) 肾下垂多发生于老年女性

 5) 肾结石特征性形状为:鹿角状

 6) 双侧输尿管具有节律性蠕动

  7)  输尿管有三个生理性狭窄,即与肾盂交界处、越过骨盆边缘与髂血管相交处和进入膀胱壁处,其中最狭窄部位为进入膀胱壁处,因此结石极易滞留于此

 8) 肾盂肾盏运动包括收缩排空及舒张充盈两期,收缩排空期为1~1.5秒,舒张充盈期为2~3秒,收缩及舒张运动每10秒一次,在禁水期其两期间的间隔期可以较长,而饮水或用利尿剂后则间隔期较短

  9) 输尿管结石可见高密度的结石灶周围有软组织密度环包绕,表明受累肿胀的 输尿管壁,而盆腔内静脉石则无此种表现,为鉴别点

  10) 静脉肾盂造影腹部压迫,压迫点为脐下方两侧,骶骨岬水平,输尿管向外下 侧行走,压迫球形成对输尿管的压迫,倒“八”字形

  11) 影像学对急性肾盂肾炎的诊断价值有限,而慢性肾盂肾炎则由于肾脏不规则 瘢痕形成而于肾表面多发深浅不一的凹陷,在影像学检查中可以有些较为特殊的表现,如肾影缩小,肾影边缘呈波浪状,尿路造影可见肾小盏变形,甚者肾盂肾盏广泛变形并扩张

 12) 输尿管结核常造成粘膜破坏,溃疡形成,管径扩大,随后因结核肉芽肿形成, 出现管壁增厚、僵直、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在尿路造影检查中形成了串珠状、软木塞钻状和笔杆状等输尿管结核特征性表现

  13) 多囊肾病理上为扩张的充满液体的集合管系统,扩张的管状结构之间是未累 及的肾实质和残存压迫萎缩的肾实质

 14) 肾腺瘤可能来自于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多局限于肾皮质内,肿瘤往往较小, 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一般认为腺瘤为不具转移特性的低级别腺癌,不易出现出血及坏死,患者常无症状 

15)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又称为肾错构瘤,由不同比例的血管、平滑肌和脂肪组 织构成,大多以脂肪成分为主。

  16) 肾癌尿路造影检查时由于肾盂肾盏破坏,可以出现肾盏拉长、变细、呈蜘蛛 腿样改变,并可出现肾盏消失,肾盏尖部可出现破坏故形态不规整。而肾盏拉长变细缩小、尖部完整则多见于肾实质良性占位病变,如肾囊肿等

  17) 肾癌的Robson分期:Ⅰ期:肿瘤局限于肾被膜内;Ⅱ期:肿瘤穿过肾被膜, 蔓延到肾周脂肪;Ⅲa期:伴肾静脉癌栓,癌栓可达上腔静脉;Ⅲb期:伴局部淋巴结转移;Ⅲc期:同时伴有静脉瘤栓与局部淋巴结转移;Ⅳa期:伴肾筋膜外相邻器官直接侵犯;Ⅳb期:伴远隔转移

  18) 肾盂移行细胞癌增强检查肿块仅有轻度强化,延时扫描可见肾盂肾盏内由肿 瘤造成的充盈缺损

  19) 早期肾盂癌X线尿路造影即可显示其征象,优于CT检查,为首选的影像检 查方法

  20) 肾盂癌的Rubenstein分期,Ⅰ期:肿瘤局限于肾盂内;Ⅱ期:肿瘤侵至肾盂 肌层或肾实质,但尚未穿破肾被膜;Ⅲ期:肿瘤穿破包膜,侵至肾周脂肪囊;Ⅳ期:肿瘤已有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远隔转移

  21) 肾母细胞瘤又称Wilms瘤,为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68%见于1~5岁 儿童,边界较清,增强扫描轻度强化,邻近受压肾实质呈明显环状强化,两者之间有明确分界

  22) 膀胱壁分三层,由内向外分别为粘膜层、平滑肌层和外膜层(由结缔组织构 成)

  23) 膀胱炎急性期大小可以无改变,因粘膜可出现溃疡,肌层因水肿可以增厚, 表现为膀胱边缘模糊;慢性期,因发生纤维化并可形成假性憩室,表现为膀胱边缘呈锯齿状、膀胱输尿管反流以及膀胱憩室形成

 24) 膀胱良恶性肿瘤鉴别最有价值的是:膀胱壁僵硬

 25) 膀胱癌多数为移行细胞癌,少数为鳞癌和腺癌

26) 脐尿管是膀胱顶部和脐部之间的胚胎期结构,在Retzius间隙内经腹横筋膜 和腹膜之间穿过,胎儿出生后逐渐退化成为一条从脐部连到膀胱顶端的纤维索。脐尿管正常时被覆的是移行上皮细胞,但脐尿管癌的组织学绝大多数是腺癌,较少的类型为肉瘤、移行细胞癌及鳞状细胞癌

  27) 脐尿管畸形分4类①脐尿管仅在脐部未闭则形成脐部脐尿管窦道;②若脐尿 管近膀胱处未闭则形成膀胱顶部憩室;③两端闭合而中间段管腔未闭,由于管壁上皮层分泌液的积聚,管腔扩张而形成脐尿管囊肿;④若脐尿管完全不闭锁,则脐部有管道与膀胱想通,称脐尿管未闭或脐尿管瘘

 28) 左肾上腺常呈:三角形、倒“V”、倒“Y”

 29) 右肾上腺常呈:斜线状、倒“Y”、倒“V”

  30) 左右两侧肾周间隙可以在下部相互交通,同时可与髂窝及肾前、后间隙交通

 31) 原发醛固酮增多症腺瘤又称Conn腺瘤,其特点是单侧肾上腺孤立性小肿块, 肿块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病变较小,直径多在2cm以下,富含脂质,密度较低,常常近似于水样密度

  32) 皮质醇症腺瘤又称Cushing腺瘤,特点是单侧肾上腺类圆形或椭圆形肿块, 边界清,直径大多在2~3cm,密度类似或低于肾实质,肿块呈轻中度强化

版权声明

本微信平台属于个人公益性医学影像类学习平台,本微信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所有转载视频只用于基层教学使用,且明确注明授课专家姓名,不希望被转载的原作者及老师可与我们联系,我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