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 影像學對急性腎盂腎炎的診斷價值有限,而慢性腎盂腎炎則由於腎臟不規則 瘢痕形成而於腎表面多發深淺不一的凹陷,在影像學檢查中可以有些較爲特殊的表現,如腎影縮小,腎影邊緣呈波浪狀,尿路造影可見腎小盞變形,甚者腎盂腎盞廣泛變形並擴張。Ⅱ期:腫瘤侵至腎盂 肌層或腎實質,但尚未穿破腎被膜。

泌尿系統和腎上腺

﹏﹏﹏﹏﹏﹏﹏﹏﹏﹏﹏﹏﹏﹏﹏﹏﹏﹏﹏﹏﹏﹏

  1) 每個腎臟其腎小盞數爲6~14個,腎大盞數爲2~4個。腎脊角爲15°~25°

 2) 左右腎臟大小差別不應超過1cm

 3) 正常情況下,在變換體位情況下,腎臟僅有一定的上下活動度,範圍爲1~5cm

 4) 腎下垂多發生於老年女性

 5) 腎結石特徵性形狀爲:鹿角狀

 6) 雙側輸尿管具有節律性蠕動

  7)  輸尿管有三個生理性狹窄,即與腎盂交界處、越過骨盆邊緣與髂血管相交處和進入膀胱壁處,其中最狹窄部位爲進入膀胱壁處,因此結石極易滯留於此

 8) 腎盂腎盞運動包括收縮排空及舒張充盈兩期,收縮排空期爲1~1.5秒,舒張充盈期爲2~3秒,收縮及舒張運動每10秒一次,在禁水期其兩期間的間隔期可以較長,而飲水或用利尿劑後則間隔期較短

  9) 輸尿管結石可見高密度的結石竈周圍有軟組織密度環包繞,表明受累腫脹的 輸尿管壁,而盆腔內靜脈石則無此種表現,爲鑑別點

  10) 靜脈腎盂造影腹部壓迫,壓迫點爲臍下方兩側,骶骨岬水平,輸尿管向外下 側行走,壓迫球形成對輸尿管的壓迫,倒“八”字形

  11) 影像學對急性腎盂腎炎的診斷價值有限,而慢性腎盂腎炎則由於腎臟不規則 瘢痕形成而於腎表面多發深淺不一的凹陷,在影像學檢查中可以有些較爲特殊的表現,如腎影縮小,腎影邊緣呈波浪狀,尿路造影可見腎小盞變形,甚者腎盂腎盞廣泛變形並擴張

 12) 輸尿管結核常造成粘膜破壞,潰瘍形成,管徑擴大,隨後因結核肉芽腫形成, 出現管壁增厚、僵直、管腔狹窄甚至閉塞,在尿路造影檢查中形成了串珠狀、軟木塞鑽狀和筆桿狀等輸尿管結核特徵性表現

  13) 多囊腎病理上爲擴張的充滿液體的集合管系統,擴張的管狀結構之間是未累 及的腎實質和殘存壓迫萎縮的腎實質

 14) 腎腺瘤可能來自於近端腎小管上皮細胞,多侷限於腎皮質內,腫瘤往往較小, 與周圍組織界限清楚,一般認爲腺瘤爲不具轉移特性的低級別腺癌,不易出現出血及壞死,患者常無症狀 

15) 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又稱爲腎錯構瘤,由不同比例的血管、平滑肌和脂肪組 織構成,大多以脂肪成分爲主。

  16) 腎癌尿路造影檢查時由於腎盂腎盞破壞,可以出現腎盞拉長、變細、呈蜘蛛 腿樣改變,並可出現腎盞消失,腎盞尖部可出現破壞故形態不規整。而腎盞拉長變細縮小、尖部完整則多見於腎實質良性佔位病變,如腎囊腫等

  17) 腎癌的Robson分期:Ⅰ期:腫瘤侷限於腎被膜內;Ⅱ期:腫瘤穿過腎被膜, 蔓延到腎周脂肪;Ⅲa期:伴腎靜脈癌栓,癌栓可達上腔靜脈;Ⅲb期:伴局部淋巴結轉移;Ⅲc期:同時伴有靜脈瘤栓與局部淋巴結轉移;Ⅳa期:伴腎筋膜外相鄰器官直接侵犯;Ⅳb期:伴遠隔轉移

  18) 腎盂移行細胞癌增強檢查腫塊僅有輕度強化,延時掃描可見腎盂腎盞內由腫 瘤造成的充盈缺損

  19) 早期腎盂癌X線尿路造影即可顯示其徵象,優於CT檢查,爲首選的影像檢 查方法

  20) 腎盂癌的Rubenstein分期,Ⅰ期:腫瘤侷限於腎盂內;Ⅱ期:腫瘤侵至腎盂 肌層或腎實質,但尚未穿破腎被膜;Ⅲ期:腫瘤穿破包膜,侵至腎周脂肪囊;Ⅳ期:腫瘤已有區域淋巴結轉移或遠隔轉移

  21) 腎母細胞瘤又稱Wilms瘤,爲兒童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68%見於1~5歲 兒童,邊界較清,增強掃描輕度強化,鄰近受壓腎實質呈明顯環狀強化,兩者之間有明確分界

  22) 膀胱壁分三層,由內向外分別爲粘膜層、平滑肌層和外膜層(由結締組織構 成)

  23) 膀胱炎急性期大小可以無改變,因粘膜可出現潰瘍,肌層因水腫可以增厚, 表現爲膀胱邊緣模糊;慢性期,因發生纖維化並可形成假性憩室,表現爲膀胱邊緣呈鋸齒狀、膀胱輸尿管反流以及膀胱憩室形成

 24) 膀胱良惡性腫瘤鑑別最有價值的是:膀胱壁僵硬

 25) 膀胱癌多數爲移行細胞癌,少數爲鱗癌和腺癌

26) 臍尿管是膀胱頂部和臍部之間的胚胎期結構,在Retzius間隙內經腹橫筋膜 和腹膜之間穿過,胎兒出生後逐漸退化成爲一條從臍部連到膀胱頂端的纖維索。臍尿管正常時被覆的是移行上皮細胞,但臍尿管癌的組織學絕大多數是腺癌,較少的類型爲肉瘤、移行細胞癌及鱗狀細胞癌

  27) 臍尿管畸形分4類①臍尿管僅在臍部未閉則形成臍部臍尿管竇道;②若臍尿 管近膀胱處未閉則形成膀胱頂部憩室;③兩端閉合而中間段管腔未閉,由於管壁上皮層分泌液的積聚,管腔擴張而形成臍尿管囊腫;④若臍尿管完全不閉鎖,則臍部有管道與膀胱想通,稱臍尿管未閉或臍尿管瘻

 28) 左腎上腺常呈:三角形、倒“V”、倒“Y”

 29) 右腎上腺常呈:斜線狀、倒“Y”、倒“V”

  30) 左右兩側腎周間隙可以在下部相互交通,同時可與髂窩及腎前、後間隙交通

 31) 原發醛固酮增多症腺瘤又稱Conn腺瘤,其特點是單側腎上腺孤立性小腫塊, 腫塊呈類圓形或橢圓形,病變較小,直徑多在2cm以下,富含脂質,密度較低,常常近似於水樣密度

  32) 皮質醇症腺瘤又稱Cushing腺瘤,特點是單側腎上腺類圓形或橢圓形腫塊, 邊界清,直徑大多在2~3cm,密度類似或低於腎實質,腫塊呈輕中度強化

版權聲明

本微信平臺屬於個人公益性醫學影像類學習平臺,本微信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所有轉載視頻只用於基層教學使用,且明確註明授課專家姓名,不希望被轉載的原作者及老師可與我們聯繫,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