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前幾天,閨蜜家的娃yoyo病了,上午還好好送到幼兒園的孩子,晚上回來就燒的來勢洶洶,體溫一下子飆到41度。

那天剛好趕上閨蜜年終報告,忙完後,她纔看見手機裏孩子姥姥十幾通的未接來電。

心裏咯噔一下,心裏想着一定是孩子出事了,趕緊回撥過去,姥姥接了電話說“沒事了,有點發燒,喫了藥已經退了,你忙吧。”

想着普通的發燒,姥姥應該能應付的來,她就沒及時趕回家。

誰知道,快12點到家後,發現姥姥趴在孩子牀邊睡着了,孩子蓋着厚厚的被子,臉熱的通紅。

她趕緊摸了一下孩子的頭,燙的讓人心慌,她一邊給孩子穿衣服一邊說“媽,孩子燒的這麼熱,怎麼蓋這麼多啊,趕緊去醫院吧。”

姥姥聽了趕緊起身摸了一下孩子的腳,慌張的解釋“剛退了啊,我就眯了一會兒,怎麼又燒了啊。”

一家人火急火燎的趕到醫院,孩子被確診爲甲流感染,差點就感染肺炎。

看着孩子難受,她忍不住跟姥姥發了火。

“媽,你給她喫的什麼藥,能不能不瞎喫藥?”

“孩子燒的這麼厲害,怎麼不第一時間送醫院啊!”

姥姥看着病房裏的孩子,一聲沒吭。

住院的這一週,她白天上班,晚上到醫院替換姥姥照顧孩子。

有天加班去的晚,到醫院的時候孩子都睡了,姥姥在病牀旁邊的小板凳上坐着,從兜裏拿出一堆花花綠綠的小藥盒兒,就着水喫了一把藥。

擦了擦手,摸摸孩子的頭,嘆了一口氣說“乖乖,姥姥年紀大了,不中用了,淨給你們添麻煩了,你快點好起來吧,看把你媽累的。”

這個畫面,閨蜜突然淚崩了,這一週沒少埋怨姥姥,沒想到姥姥心裏壓力這麼大,還在惦記着自己...

有了孩子以後,整顆心都放在孩子身上,關心她每一次喫喝拉撒,有的時候卻忽略了孩子姥姥的生老病痛。

可是啊,她們從來不會計較這些,在她們眼裏,多替閨女乾點活,多照顧照顧孩子,洗洗涮涮,一忙就是一天。

閨女那麼忙,那麼累,少幫一把,都覺得是在給閨女添麻煩。

就因爲,比起愛外孫,她更愛女兒。

還記得以前看過的一張讓人淚目的圖片。

年輕的媽媽一口一口的喂着自己的女兒,而她的媽媽就站在她身邊,也在一口一口喂着她。

有人說“幹嘛不自己好好喫飯,讓姥姥喂孩子,矯情。”

怕是你不知道,有一種餵飯叫:只有媽媽喂,孩子纔會好好喫。

怕是你也不知道,有一種心疼叫:見不得女兒餓着肚子帶孩子。

媽媽,永遠都是那個竭盡所能給我們一切的人,就如現在我們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

帶外孫的路明明很苦,卻從來沒影響姥姥成爲帶娃c位的事實。

爲啥?就因爲她們更愛自己的女兒。

都是媽媽。

即使我們三十歲四十歲了,在她眼裏依舊是個孩子。

哪怕我們已經生兒育女,當我們疼愛自己孩子時,她依然在疼愛着我們。

也許,她給予的方式不好,甚至不對,但其中的深愛,卻永遠不能否定。

只是我們,總記得自己的付出,忘了這一點。

可別忘了,她也是第一次當姥姥。

去年,有一個7分鐘短片,看溼了好多人的眼眶。

女主是個職場媽媽,平時上班媽媽在家幫她帶4歲的女兒。

跟好多家庭一樣,生活習慣和育兒觀念的衝突是這個家不和諧的音符。

女兒熬夜加班,媽媽早起爲她煮養肝粥,她氣媽媽爲什麼不讓自己多睡一會兒。

忙完早餐,爲了讓孩子快點收拾完去趕校車,媽媽總是替孩子穿衣服,她嗤之以鼻。

女兒生日,她下班晚歸,孩子發燒了,女主責怪媽媽給孩子蓋的多,亂喫藥。

甚至痛斥媽媽“你這根本不是愛,就是控制的慾望!”

在媽媽失望的眼裏,閃現的都是女兒小時候可愛的樣子,那麼從小依賴自己的小人長大了,開始嫌棄自己了,心酸至極。

第二天早起,沒看見媽媽,鄰居說看着媽媽拿着箱子走了,女主慌張的給媽媽打電話,卻發現媽媽沒帶手機,一早上坐立不安。直到看到媽媽拎着菜籃子回來,她的心才放下。

養娃路上,誰不是一邊嫌棄老媽,一邊又離不開她呢?生氣的時候,吼過她,怨過她,可真正離不開她的,不還是我們自己麼?

還好,媽媽沒有走,而是去了很遠的市場,去給她和孩子買新鮮的排骨了。

孩子病了,她太累了,媽媽想給她們煲點湯,補補身子。

心酸歸心酸,但心裏的惦記卻一點沒有減少,撒手不管是不可能的。

如果說這世界上有一個人,被傷害一萬次還會輕易的原諒你,那一定是媽媽。

如果說這世界上有一個人,年過60還在拿着手機學習育兒視頻,那一定是姥姥。

當過媽媽,養大了女兒,還要心疼她一輩子。

當了姥姥,又變成小學生,什麼都要從零學起,生怕給孩子添一點麻煩。

心疼她。

當了姥姥之後的媽,她的愛和苦,也許等我們也當了姥姥纔會理解吧。

有娃以後,總覺得我們付出的很多,總覺得愛孩子是一件很偉大的事。

沒錯,但相比之下,姥姥要付出的更多,因爲她要愛外孫,更要愛女兒,她的愛,比我們還要多一份。

我們總是吐槽媽媽懂得不多,帶娃方法不對,一點不與時俱進,但其實在媽媽那個年代,她能接受到的知識有限,帶娃全靠祖輩相傳的經驗,哪有現在這麼多的渠道。

但爲了幫我們好好帶娃,她會很努力的讓自己靠近這個時代,努力學着用手機,翻育兒的書,弄懂孩子的玩具,遇事也會跟女兒商量...

對孩子,也許偶爾也會有嬌慣,但那些都是來自“隔輩親”不可避免的愛吧,俗話說“隔輩親,打斷骨頭連着筋”,這份愛沒那麼理性,卻也不摻一點水分。

愛孩子,是每個媽媽的天性,愛外孫,還不是因爲他是從女兒肚子裏爬出來的娃麼。

外孫不是她生的,她不敢做主,可我們是啊,快過年了,跟辛苦一年的她說一句:

“他姥姥,你辛苦啦,媽媽,你也辛苦啦。”

也許這一句,她就能在心裏樂開了花,誰讓她要的從來都那麼少呢...

轉給娃姥姥吧

暖一下辛苦的她

願她們都能開心健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