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的龙潭仡佬民族文化村,位于务川东北部大坪镇洪渡河畔,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仡佬族村寨。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务川人民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县内有全国唯一且保存最完好的龙潭仡佬民族文化村、有世界现存的最古老的炼丹冶炼技术,有丰乐院子箐仡佬史前文化遗址,有独具特色的仡佬风情民俗、美食等众多的历史遗存,成为了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

在黔北大娄山的崇山峻岭中,有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那里有旖旎的自然风光,有神秘的丹砂文化和仡佬文化,有全国唯一的仡佬族民族文化村,还有许许多多的仡佬族美食。这里就是素有“仡佬之源,丹砂古县,银杏之乡,铝土矿都”之称的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务川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地域成南北条形状,山区气候立体差异明显,有“一山十里不同天,皆有四季”的景象。由于远古时期的地壳运动等作用,境内形成了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集崇山峻岭,溪流纵横,银瀑飞溅,林木幽深于一体,景色旖旎,素有“黔北多佳景,风物在思州”的美誉。

务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隋开皇十九年(公元559年)置县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这里保存了完整的傩文化和古老的丹砂文化,是世界的仡佬文化中心,被称为仡佬族的发源地。

几乎与所以民族一样,仡佬族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剧古书记载,公元前三世纪末期到公元三世纪初期(汉末),西南地区夜郎一带,已经有包括仡佬族先民在内的僚人活动。公元前111年后,汉代中央政权在夜郎及其附近地区设置了思州郡。从此,该地的主要居民——僚人,与中原地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都有了较多的联系。

早在2000年前的殷商时期,仡佬族的祖先“僚人”即在这块土地上开荒劈草、采砂炼丹、繁衍生息。起于夏商,成于秦汉、兴于明清、盛于当代的仡佬文化及仡佬民族具有自强坚韧、孝义忠勇、包容和谐、开放创新的精神。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务川人民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县内有全国唯一且保存最完好的龙潭仡佬民族文化村、有世界现存的最古老的炼丹冶炼技术,有丰乐院子箐仡佬史前文化遗址,有独具特色的仡佬风情民俗、美食等众多的历史遗存,成为了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这里山川绮丽,资源丰富,英才汇聚,人杰地灵,值得我们去追溯、体验和感悟。

天锻地造,雨砺风磨,形成了务川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和民族民间文化。神奇的风动石、石上树;蜿蜒曲折的洪渡河;塞北风情的栗园草场、鬼斧神工的栗园石林;古老的民族文化村;传统体育项目打“蔑鸡蛋”;民族舞蹈“淘盆打挂子舞”等山、水、人、情,在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构成了一幅气势壮观的长卷水墨画。

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的龙潭仡佬民族文化村,位于务川东北部大坪镇洪渡河畔,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仡佬族村寨。它是世界上最早采取丹砂冶炼技术的民族村寨,是夏王朝时期大元国的国都遗址,被专家评为“仡佬族民居建筑中历史最悠久”“工艺最精湛”“吸引汉文化最多”的一处仡佬村寨。

龙潭村由前寨、中寨、后寨、茶地四个自然村寨组成,现有住户全为仡佬族。务川之所以被誉以“仡佬之源”的美称,也许可以从这寻觅到一点答案。整个古寨建筑保存较为完好,村寨房屋建筑大多为木构建,门、窗都雕饰有神采各异的吉祥图案,木装修并饰以丹砂,构图精美,雕工细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所居村民多为申姓。据修于明代嘉靖年间的《思南府志》记载,正统年间“土木堡之变”中死于国难的明御史申祐即出生于此。至今这里还保存有申祐衣冠冢及其读书遗迹——来雁塘。申祐虎口救父、代帝殉难、不畏强权的事迹至今仍在当地群众中广为流传。

远看村寨,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走进寨内,却是石板铺路,石巷相连,幽深古朴,景色迷人。寨前一方约1200平米的水塘,潭水四季不干,泉口深不见底。每当柳丝条条,荷花盛开的季节,蓝天白云,水光山色,令人陶醉。到了秋天,金灿灿的稻子带来丰收的喜悦,塘边的桂花一开,满寨浮动着一股淡淡的桂花馨香,再加之劳动中的仡佬族青年男女悠扬的情歌传来,给人如临仙境之感。正有诗云:一圈垂柳绿,满池莲藕香;轻歌时香闻,荷花映美人。

在务川,仡佬族人民不但以自己的智慧勤劳建设了美丽的家园,同时也孕育了申佑等一大批充满传奇色彩的仡乡英才。从申佑的出生地龙潭村寨离开,我们继续前往务川县城的又一处古迹——建于明代嘉靖十年即公元1531年的“申祐祠”。

申祐祠让人感受到中式古祠的建筑魅力,牌楼高耸,四柱壁立,青瓦红墙,左右对称,犹如一位沧桑隐者,背靠菠萝山麓,面对五百余年的倥偬岁月,淡定超然。相传明英宗皇帝死后,他儿子继位,申佑替英宗皇帝而死的史实大白于天下后,朝廷为了表彰申佑的忠、孝、义,传颂其千秋忠烈,下令在山西、思南、正安、务川等地共建有八座申佑寺,让后人缅怀。虽然建筑算不上宏伟,可申佑千秋忠烈的思想却一直激励着后人。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仡佬族及其先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形成了富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风景,打“篾鸡蛋”,便是仡佬族独有的一个闪光亮点。

“打篾鸡蛋”,流传于仡佬族民间,是仡佬族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竞技游戏,多在山间和田野里开展。竹秀球是用竹细篾编的小球(一般多用斑竹、金竹、楠竹,先劈成篾片,削去竹黄,而后手编),大小如拳头,内塞稻草、棉花、碎布,呈鸡蛋形(也有大的如足球)。有的地区有实心竹秀球和空心竹秀球两种,空心竹秀球内装铜钱或石粒;一般重量不超过250克。比赛场地简便,参加者分两队比赛,人数一般每队4—8人。其打法有“过河”、“换窝”、“进缸”、“盘子”、“呆子”等。打笔下秀球方法略似排球,场中有分界线,参加的人数两边相等,多为三人、五人、分为对拍、对打,必要时也可以脚踢。打不过界,或沾身体均为输球。这项体育活动除参加者技巧娴熟,最重要的是队员之间要密切配合。是锻炼弹跳、臂力和耐力一种好形式。它的玩法和打篮球相似,也是分成两队,但不同的是,不是往篮筐里投球,而是往自己一方竹篓里投球,在规定的时间里投入多的一方获胜。

在务川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中,人生礼仪是仡佬族一个重要的文化特征。仡佬族人生命的开始,即是各种人生礼仪的开始。从诞生、命名、成人、婚嫁、寿宴、死亡、祭祀,在人生礼仪的各个阶段中,音乐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音乐是最能够表现民族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特色鲜明的音乐文化,以至于很多时候,只有听到一段音乐,就能够想起一个民族。

仡佬族的音乐以歌曲为主,山歌、打闹歌、劳动号子、唢呐、花灯、自由小调等都因含有相当浓重的仡佬族音乐元素而流传至今。唱山歌大多是在山上劳作中途休息的时候,有时歌手们晚上也聚集在一块,在寨子里、院坝内各显本事,或者以这种方式作一些会议的前奏;打闹歌则完全是为农业生产而作;古歌是在重大的祭祀场合才会唱,其歌词较长,有固定的词句和顺序;酒歌采用对唱的形式,主方起唱,客方接唱,如此轮番;哭嫁歌主要流行在黔北仡佬族地区,主要抒发新娘离别亲人时的依依不舍而又怨恨惶恐之情。

值得一提的是,务川仡佬族的民间歌谣,与其他少数民族歌谣一样,因其具有独特的艺术内涵和艺术形式而传承下来。在这些歌谣中,古老淳朴的劳动场面,多姿多彩的生活情趣,五味杂陈的心理心态,纷繁离奇的风情习俗,被一一唱将出来。人们唱着它,辛勤劳作不觉其苦,遭遇挫折不觉其苛,经受嘲讽不恶其虐。民间歌谣真正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歌也听了,景也看了,玩也玩了,不知不觉肚子也饿了。说起仡佬族的美食,我们真是垂涎已久。油茶是仡佬族传统的饮品。在这里家家户户都会制作油茶,其制作工序十分复杂,首先是炒,先是炒米然后炒茶,再用油炒黄豆,等到黄豆炒好了再加入已经炒过一次的米和茶,同时加入适量的盐继续翻炒,等到几样东西全部炒好后再加入水煮熟煮透,这样油茶就可以上桌了。

务川仡佬族油茶,既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又透露出浓郁的乡风民俗,是一道典型的民族风味食品。其特别讲究佐餐的“茶食”。比如,逢年过节,就要用茶盘端出麻饼、酥食、米花、米叶、糖皮、绣球、泡角等风味小吃;不逢节庆则用炒米、荷包蛋、泡粑、苞谷粑等佐餐。务川油茶带有仡佬族山民的粗犷、豪放、朴质、真诚,要让客人喝过就涓滴人心,感受浓浓乡情,醇醇民风。

仡佬族不但在娱乐中个性特别,而且在待人接物的礼仪上也别具一格,这种别具一格的礼仪就是仡佬族招待贵客的传统习俗“三幺台”。

“三幺台”是仡佬族人最具特色且最隆重的一种食俗礼仪。“幺台”是方言土语,也就是“结束”的意思,“三幺台”即一次筵席分三台(次)吃完。

先为茶席,给每位客人盛油茶一碗,以糖果、糕点、葵花子、板栗等素食佐饮,饮毕撤去碗盘,只留筷子,谓之“一幺台”。

酒席,是“三幺台”的第二台,是宾客开怀畅饮的时刻。喝的是当地特产的白酒,下酒菜以猪耳、香肠、皮蛋等凉菜为主。

在所有人酒足茶酣之后,“三幺台”中的最后一台也是最重要的一台饭席开始了。饭席为正餐,全部是热菜大菜。在仡佬族家吃“三幺台”,每一台有每一台规矩,每一台有每一台的讲究,此俗已成为当地独具一格的饮食文化。每逢嫁娶、寿庆、建房、节日宴请等,都要动用“三幺台”。仡佬族的这三幺台,隆重、朴实、热烈,体现着仡佬人性格的淳朴与实在,是名副其实的美食文化典范。

务川,一片神奇的静土;仡佬族,一个古老的民族。来到务川,既可切身体验这个古老民族的灿烂文化,又可尽情享乐这个古老民族原始而纯朴的民族风情,真是让人心旷神怡、永生难忘。

图文丨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审 核:田 成 李 敏

本期编辑:申遇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