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月二十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內華達州埃爾科機場的競選集會中表示美國有退出《中導條約》的意向,一時間國際輿論譁然。歐洲媒體達成了以下共識:《中導條約》是歐洲安全基石,美國和俄羅斯應該就維持條約開展建設性對話。但歐洲的期盼並不能改變特朗普的傾向,試想當美俄恢復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在歐洲地區大規模部署核彈頭局面時,北約是否還能再一次凸顯其作用?

1986年12月美蘇雙方簽訂《中導條約》,其作用是爲了銷燬射程500—5500公里的中程彈道導彈(地地導彈)和發射裝置。冷戰時期美蘇雙方自己的勢力範圍內部署了相當數量的戰術核武器,而《中導條約》的簽訂讓這些武器沒有了用武之地。當然條約的簽訂讓蘇聯喫了大虧,只不過戈爾巴喬夫這個天真派在當時一心只想在國際上出彩,全然不顧蘇聯的利益。

《中導條約》的最初構想來自於1986年初爾巴喬夫給里根發的一封電報,他在其中表示想在2000年之前在地球上徹底消滅核武器,希望美國能夠積極響應

最近幾年俄羅斯的導彈列裝讓美國人十分頭疼,尤其是“伊斯坎德爾K”,更是被美國指責違反了《中導條約》,但俄羅斯卻矢口否認。軍事研究者認爲在新世紀裏中程彈道導彈的列裝已然成爲常規化,而美國在這方面的研發卻不佔壓倒性的優勢。

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都是上世紀的產物,而美軍現在發展的重點則是“高超聲速武器”。美國陸軍在2003年提出的AHW(先進高超聲速武器)研發項目,目標是在“60分鐘內進行全球打擊”,這種武器的本質是一種高超聲速下的滑翔彈頭。彈頭通過相適應性能的彈體將其送上大氣層上層,在上層空間中飛行,在臨近目標點後開始進行滑翔機動。而美軍通過試驗表明,最划算的彈體則是中程彈道導彈。所以《中導條約》的存在成爲了美國陸軍開發新型武器的絆腳石。

由國防部高級計劃研究局(DARPA)牽頭的獵鷹HTV-2飛行器

特朗普在當日的發言中做了如下表示:

1.俄羅斯多年來違反條約規定,一直在重新部署中程導彈,鑑於此美國需要發展相應的軍事裝備予以應對俄羅斯的威脅。

2.中導條約讓美俄相互制約,只限制了美國和俄羅斯,其他國家不受限制,比如中國、伊朗、朝鮮等,這對美國不公平,美國難以接受。

針對於俄羅斯,美國在臨近的國家可以部署相應的武器,這使得俄羅斯在戰術方面會受到很大的威脅。歐洲的防務在幾十年來過分的依賴美國,但卻又不想過多的承擔自己的防務責任。針對於在波蘭部署“宙斯盾”反導系統,俄羅斯曾表示過抗議,因爲“宙斯盾”系統除了反導外也可以做引導使用。波羅的海三國和波蘭對於歷史的可怕印記讓他們不得不配合美國展開針對俄羅斯的動作,而俄羅斯目前也無法改變這一切。

針對中國,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沒有過多可供選擇的地方來部署相應武器,這些國家和中國的關係並不像俄羅斯那樣,再者,這些國家都在中國的火力範圍內,所以美國不敢貿然行動,加之中國有意無意之間透露的反導研究進程,也讓美國不敢輕舉妄動。

俄羅斯不會對美國妥協。從歷史上看,北約散夥需要兩個條件:俄羅斯與歐洲趨向合作,美國與歐洲趨向對立,目前特朗普正在達成這個條件。

美國又不敢對中國下手。特朗普通過退約,來擺脫美國此時受限的局面,在亞洲發展針對中國的核導彈,然後在全世界範圍內重新達成一個多邊協議,將中國納入談判對象。

假如美國真的退出《中導條約》,那麼接下來是不是要退出《外層空間條約》(特朗普組建太空軍)、《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美國陸軍“戰略攻擊火炮”,“戰略發射導彈”等計劃)等條約?意欲退出《中導條約》表明美國的決策層對戰略武器軍控條約已經出於搖擺狀態,這是一個很危險的信號,似乎預示着美國又想掀起全球新一輪的武器競賽,這值得所有國家警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