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不求名的人不一樣,他實實在在,他想的是把事情做好,他甚至有種靦腆的態度,一旦出名了,受人關注了,有媒體來採訪了,他反而避之唯恐不及。但從一個人對名聲的態度,可以判斷他的內心是否真誠。

如果注意觀察的話,在單位裏面常有這樣一類能人,他們本身能力並不出衆,但混得風聲水起。他們對那些有文化的年輕人特別的關心與客氣。

我就認識這麼一位朋友,他對年輕後進的關心簡直到了無微不至的地步,經常請他們喫飯,陪他們玩,幫助他們解決日常生活的瑣事,甚至家裏的紅白喜事都熱情幫忙。

有這樣的熱心人當然好啦,但如果再仔細觀察的話,可能會發現他們並不是性情如此,而是選擇的結果,他熱心幫忙的對象似乎都是看上去有前途的人。

這位朋友曾經推心置腹的告訴我,像我們這種人沒有文化,沒有能力,只能希望上面關照啦。趁這些有前途的人還沒走上高位之前,和他們建立親密的關係,將來就有用啦。

我說,他們一定能上去嗎?他說,當然不一定,但有一個能上去的話,回報就夠了。

這樣的人真是厲害,在別人還沒獲取權力之前,就開始投資了。在古代類似的事例也不少見,一些富商、有錢人會刻意結交、幫助讀書人,一旦他們將來考取功名,回報就可觀了。

現在的社會有一種醜惡現象,就是拼命想出名。爲了出名奇招怪招特別多,有衣着暴露吸引眼球的,有故做驚人之語譁衆取寵的,有故意作賤自己迎合低俗的……這些都是誤區,其方法也簡單粗暴,一說出來大家都明白,只會發出鄙夷的一笑。

但有一種方式比較隱蔽了,好象他比較上進,比較積極,在衆人面前總是一番積極進取的樣子;他做任何事情都是爲別人着想,從來不考慮自己。這樣的行爲多麼值得稱道呀,但出發點是否真誠呢?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這樣的人,平時工作認真,待人熱情,但一旦沒有機會了,態度立刻發生一百八十度的轉彎,工作開始拖拖拉拉,對待同事也是愛理不理。你就知道,這種人過去的行爲不過是沽名釣譽,所謀者甚大。

還有一種人,平常問寒問暖,關懷備至,你有什麼喜事樂事,他一定錦上添花,極力捧場。但如果你碰上了倒黴的事情,你就見不到他了。也有一種人恰恰相反,平常似乎平平淡淡,但關鍵的時候,他一定會雪中送炭。

《小窗幽記》有一句話:“市恩不如報德之爲厚,要譽不如逃名之爲適,矯情不如直節之爲真。”

賣弄恩惠,不如報答他人的恩德來得厚道;邀取名譽,不如逃避名聲來得愜意;矯揉造作,不如坦誠正直來得真實。

我們常常會錯意,以爲常給自己恩惠的人一定是厚道的人。當然,絕對不能有先入爲主之見,認爲幫助你的人都有所圖。能夠無私助人的人還是大有人在的,但判斷一個人是否真心,最好的方法也許不是看他給予了多少,而是看他是否知道感恩,知道感恩的人才是真誠的人。

名利名利,名之所至,利亦隨之,對於追逐現世利益的俗世中人來說,對名趨之若鶩容易理解。但從一個人對名聲的態度,可以判斷他的內心是否真誠。

一個求名的人,一定善於避責。好名聲建立在善於處理事情的基礎上,事情辦砸了,當然影響名聲,所以,如果有成果一定要攬功勞,有不好的結果一定要把責任推給別人,這是好名者最正常不過的做法。

而不求名的人不一樣,他實實在在,他想的是把事情做好,他甚至有種靦腆的態度,一旦出名了,受人關注了,有媒體來採訪了,他反而避之唯恐不及。這樣的人,一般不會推卸責任而做到真誠。

矯情的人更不用說了,孔子說:“巧言令色,鮮矣仁。”說話太動聽,表情太熱絡,不過是套路,很少有真誠的情感。真誠的人,說不出過分的話,做不出過分的事,平實淡泊纔是真味。

人總是太聰明,以爭爲爭太明顯了,負效應太大,以不爭爲爭,以不名爲名纔是真正的高手。但這樣的手段被人看多了,結果造成一個惡劣的後果就是陰謀論盛行。不管一個人怎麼做,動機如何,總會有人從陰謀論的角度出發,來揣測他的行爲。這是莫大的悲哀了。

修養不容易,要心存感恩但不施恩圖報,腳踏實地而不求虛名,真誠待人而不矯情。能夠如此,還能不畏人言,纔是修養的圓融境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