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清清 北京報道

  在AI技術迎來第三次高速發展的同時,依託AI技術的智能服務機器人,其應用場景和服務模式也在不斷拓展,從而帶來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的增長。

  根據IFR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年均增速達到23.5%,預計2018年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92.5億美元,2020年增長至156.9億美元。

  其中,家用機器人可謂是排頭兵。2018年,全球家用服務機器人、醫療服務機器人和公共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分別爲44.8億美元、25.4億美元和22.3億美元,其中家用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佔比最高達48%。

  在家用機器人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引發了行業的持續反思:怎樣的機器人才是智能的?如何進一步提升機器人的思考能力?AI與機器人之間的關聯到底如何?

  “在這一年中,我看到機器人行業在不斷增長和發展,以機器人爲代表的機器人思維也在不斷影響其他行業。”近日,在與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進行獨家對話時,iRobot技術副總裁Chris Jones表示,“這樣的一種機器人思維不僅侷限於家居環境中,它們也在改變其他行業。”

  同時,Chris Jones強調,當前部分AI語音助手的表現已經可以稱得上具備一定的機器人思維,但它們缺失了在物理環境中的具體行爲。而要做出這樣的行爲,需要賦予機器人感知周圍物理空間的能力。“這是更高一層次的機器人思維。”

  機器人思維

  《21世紀》:相距您去年來京參加世界機器人大會,如今已一年過去了。在這一年內,從技術角度而言,你關注到國際機器人行業產生了怎樣新的變化?

  Chris Jones:確實是令人興奮的圖景。在過去這一年中,我看到機器人行業在不斷增長和發展,以機器人爲代表的機器人思維也在不斷影響其他行業。所謂機器人思維,是指以機器人作爲物理設備,在物理空間中通過思考做出行爲的一種思維。

  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一種機器人思維不僅侷限於家居環境中,它們也在改變其他行業。例如,自動駕駛目前正在顛覆人類未來的出行方式,機械臂的使用也在顛覆傳統制造模式。倉儲行業中,由於相關自動化機器的出現,未來物流行業也會出現顛覆性的發展。機器人思維是未來的技術趨勢,我們也非常激動和期待未來機器人顛覆更多的行業。

  《21世紀》:如何理解你所說的機器人思維的構成?記憶功能在機器人思維中重要嗎?

  Chris Jones:實際上,我們的機器人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記憶功能。目前Roomba 900系列已經能夠記住曾經的打掃範圍、目前所處位置以及有待打掃的區域,同時在完成剩餘打掃任務後能夠回到充電底座上充電。但如果要讓機器人記住幾個月前甚至一年前屋內打掃的佈局和任務,這需要軟件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21世紀》:你認爲實現機器人記憶功能的難點體現在哪裏?

  Chris Jones:要實現記憶功能相對簡單,但難點在於機器人所記憶的內容如何幫助它進行下一次相關任務。假如掃地機器人在一次清潔任務中發現客廳內堆放了許多小孩玩具,無法對該區域進行清潔。令這樣的記憶加載到機器人內部,下一次它可能會認爲那個地方同樣堆放了障礙物,無需清潔。這就是不對的,因爲玩具可能已經被移開了。如何選擇記憶內容並幫助完成下一次任務,這是實現記憶功能比較困難的點。

  軟硬件結合

  《21世紀》:以Google Assistant爲代表的AI智能語音助手可以稱得上具備相關思維嗎?

  Chris Jones:智能語音助手背後其實是具備一定機器人思維的,它們能夠感知和聆聽人類的話,並具備思考過程,從而給予人類具體反饋。但這類助手缺失了一項核心功能,就是做出具體的物理行動。

  語音助手所能展示的對聲音的感知,這只是物理空間中極小的一部分。現在市面上已擁有包括Google Assistant、亞馬遜的Alexa、天貓精靈等控制系統,人類能夠通過與之對話控制掃地機器人,從而幫助人類完成清潔任務。但這只是智能的開始。

  《21世紀》:如何讓機器更好地做出具體行動?

  Chris Jones:要讓機器人做出切實的行動,如實現在家居環境中的清潔、路徑規劃等,需要感知周圍豐富的物理空間信息。以掃地機器人爲例,除了通過語音助手實現對機器人的控制之外,更關鍵的是掃地機器人在具體完成任務時,應該更智能地感知物理空間信息,瞭解屋內的佈局、是否存在障礙物、障礙物的位置、如何繞過這些障礙從而形成最佳的清潔路徑,甚至包括如何回到充電底座等。所有這些都是更高一層次的機器人思維和智能,語音控制只是其中的一個部分而已。

  不過當然,機器人是一套系統,由硬件和軟件構成,這兩個部分唯有很好結合,才能讓機器人更加有效。

  《21世紀》:如何看待未來AI技術對機器人行業帶來的影響?

  Chris Jones:AI技術未來一定會影響機器人行業,這也是iRobot的努力方向。在具體產品功能實現上,我們首先會對物理空間信息進行獲取和地圖繪製,進而使得擁有AI的設備進行位置定位,以便完成任務,這是實現廣義AI的前提。

  其次,對機器視覺的重視也將對行業帶來改變。例如,目前iRobot在產品中配備了圖像傳感器,有別於激光雷達僅能觸及牆體一部分的功能,圖像傳感器能夠提供物理空間的細節。將兩者進行對比,圖像傳感器能夠獲取的信息量極大,並且是3D的,酷似人類的肉眼感官。

  《21世紀》:iRobot目前在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方向是怎樣的?

  Chris Jones:我們投入的許多重點與技術趨勢相關,比如傳感器、機器視覺及其他AI技術。我們相信機器視覺+AI的組合,會對服務機器人尤其是掃地機器人行業帶來變革。

  (編輯:張偉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