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曹力農:父母愛情 | 夜讀往事FM·家風傳承

2009年,父親走了,病來得很突然,幾乎沒給我們侍奉他的時間。我當時腦海裏成天轉的一個念頭是:這輩子再也沒有回報父親的機會了。

我愛人曾經說過一句話:“曹力農,我所認識的人當中,你的父親是天底下最好的丈夫”。而在我心裏,我的母親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妻子,父親一生寵她、愛她、敬她。

1952年,經媒妁之言,父親與母親結合。當時父親是國家幹部,母親則是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大字不識。正是在衆人眼裏並不“般配”的婚姻,卻攜手走過了50多年的風風雨雨,恩愛如初。

小時候,農村流行唱戲看戲,母親也喜歡看。有一年冬天天氣特別冷,父親用一牀火桶被將母親裹起來,再用一個小炭爐生火提在手裏,陪着母親去看戲。街坊鄰居見到了都笑話父親,但父親並不在意,他覺得自己就是要對老婆好,沒有什麼好笑的。

父親身材高大,母親卻生得瘦小且體弱,經常生病。爲了照顧母親,早上五點鐘,父親就起牀到菜場買菜,做早餐、拖地、洗衣服,他把母親的活都做了。父親喜歡吹拉彈唱,寫得一手好字畫,母親沒文化,唯一的喜好就是看電視,但有時候電視也看不懂,父親就坐在母親身邊,給母親講電視裏的故事情節,一說三四個小時。

父親一生爲官清廉,在我們當地有口皆碑。在檔案局當局長時,父親經常用兩個籮筐把卷宗一擔一擔挑回家寫,他說局裏的工作人員白天上班辛苦了,不忍心讓他們晚上還加班加點。父親做書記時,經常有人送些雞、蛋、白糖之類的到家裏來,父親就會馬上把母親叫過去囑咐她:“婆婆子,這個人來找我肯定是有困難,家裏有什麼好喫的做點給人家喫。”父親會陪着他坐着瞭解情況,等到喫完飯要走了,父親會送對方出門,示意母親提着人家送的禮物跟在身後,待到走了四五百米了,再把東西退回去。父親說:“如果在家裏就把東西退回去,人家不會要,送出門很遠了再退回去,人家也沒辦法。”

其實,那個年代,父親的薪水相當微薄,我們家裏三姊妹讀書,母親沒有工作,一家五口人日子過得並不輕鬆。記得那時候喫一頓肉都很罕見,要等到父親回來了,母親纔會切幾片肉炒個菜。當時有人建議父親給母親安排個工作,父親斷然拒絕,他說:“如果我愛人能解決工作,那其他任何人都會效仿我來做,這絕對不行。”

回想起來,父親是這一生對我影響最深遠的人,無論是爲人還是處事,父親都是我學習的標杆。

父親過世後,我把母親接到了身邊,令我欣慰的是妻子對母親一如既往的好。如今母親80多歲了,習慣每天晚上12點之後要喫點東西,妻子就會包好家鄉的餛飩和餃子,餃子大一點8個裝一袋,餛飩小一點10個裝一袋,到了12點就做給母親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愛”是一個美麗的詞。我想,正是父親多年來對母親的愛讓我們下一代耳濡目染,他把對家人、對旁人這種愛的能量傳遞給了我們,我們一生享用不盡。

- END -

策劃 | 楊天兵

統籌 | 黃琪晨

執行 | 仇婷

轉載註明:“力量湖南”(lilianghunan)微信公衆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