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文化:城隍廟會上的長安銅樂 慷慨激揚過足癮

王曲鎮最有名的歷史遺蹟和傳說,莫過城隍,過去的城隍廟,爲十三省總城隍廟。漢代,紀信救劉邦的故事在《·項羽本紀》和《漢書·高帝紀第一上》及地方相關資料上均有敘述。劉邦得天下稱帝后,厚賞、追封紀信,並賜黃袍加身,擇上林苑自己打獵休息之地(今王曲鎮),修建大型廟堂並祭祀,每年農曆二月初八祭祀,後遂成廟會。據傳“文景”二帝時期,爲了順應民心、強化統治,遂將供奉的紀信封爲城隍神,成爲長安城的保護神。由史料記載來看,王曲城隍祭祀紀信據今已兩千餘年的歷史,比三國東吳蕪湖城隍爺周瑜和城隍廟要早四百年。清代同治年間重修,佔地六十餘畝,聞名全國。當年的建築範圍聽老人們講;結構廣闊,氣勢宏大,雕樑畫棟,泥塑彩繪,引人讚歎,晨鐘暮鼓,聲聞數里,人們稱爲西安城南第一大廟,其建築氣勢遠非三原縣城隍廟可及,足見昔日之盛。

王曲城隍廟幾經風雨變遷,如今在故址旁又建起三間,往日的輝煌已難再現了,每年一度二月初八的廟會,一直延至今日。城隍廟傳統廟會是我省第一批非物文化遺產所列目,每逢廟會可謂盛況空前,聲動西安,動輒數以上十萬人計,男女老幼不絕於道,交通爲之堵塞。已成爲人們聚親會友,城鄉貨物交流,踏青散心祈福的好時節。屆時最精彩的當屬各個銅樂社的精彩表演,最鼎盛時期各村的銅樂社一家接一家綿延於王曲老街道幾公里。隨着歷史的變遷,往日的輝煌已難重現。近十年的各屆廟會上,銅樂社的數量都少之又少。然而,今年的廟會上銅樂社數量達到數十家之多。經瞭解原來是因爲有一些銅樂愛好者通過網絡結識,自發組織了城南聯誼社、秦之韻、新緣等銅樂社。

據傳長安銅樂起源於唐代長安鼓樂,距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廣泛流傳與西安城南、城東的村落中。隨着社會的發展,這項民間傳統文化如今幾近失傳。我們也採訪了城南聯誼社兩位負責人王哲、邢柯鑫,王哲說道:銅樂活動是非常積極健康的一項文化娛樂活動,一方面可以強身健體、以鼓會友,另一方面能夠將這項優秀的民間傳統文化繼續保留、發揚並傳承。邢柯鑫說道:作爲一名90後,我非常熱愛這項活動。希望更多的愛好者能夠參與進來,跟我們一起將長安銅樂發揚、傳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