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0年来,中国城乡居民体重指数均在增长,城市人群的体重指数高于农村同龄人,但随着时间推移,农村体重指数增长速度超过城市,尤其是女性的体重指数上升速度更为显著,正在逐渐接近男性。Nature杂志发表的一项纳入2009项研究、200个国家和地区、1.12亿成年人从1985~2017年30年间体重指数的分析则认为,是农村居民体重增加驱动了全球的肥胖流行。

Nature杂志1.12亿人分析称:中国男性体重增幅领跑全球;农村居民肥胖趋势远超城市

全球肥胖率的上升曾被视为一个城市问题。

Nature杂志发表的一项纳入2009项研究、200个国家和地区、1.12亿成年人从1985~2017年30年间体重指数的分析则认为,是农村居民体重增加驱动了全球的肥胖流行。

Nature杂志1.12亿人分析称:中国男性体重增幅领跑全球;农村居民肥胖趋势远超城市

在过去30年间全球平均体重指数上升,其中55%是归因于农村居民体重指数增加;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农村居民体重指数上升的贡献超过80%。

体重指数,即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是衡量人体超重和肥胖程度的重要标准。国际标准是体重指数高于25为超重;高于30则属于肥胖。

中国由于肥胖的危害更大,体重指数高于24为超重;高于28则属于肥胖。

在高收入国家,农村居民的超重和肥胖水平已经高于城市。中低收入国家的农村居民体重指数增长速度已经与城市不相上下,甚至更快。

研究显示,从1985年到2017年,全球女性的平均体重指数增加了2.1 ;男性则增加了2.2。基本相当于平均体重增加了5~6公斤。

自1985年以来,农村地区的平均体重指数在女性和男性中均增加了2.1。相比之下,在城市中,女性和男性的增幅分别只有1.3和1.6。

30年来,中国城乡居民体重指数均在增长,城市人群的体重指数高于农村同龄人,但随着时间推移,农村体重指数增长速度超过城市,尤其是女性的体重指数上升速度更为显著,正在逐渐接近男性。

中国女性农村居民的体重从21.2增长至23.4 ,城市女性从22.2 到23.7,均与全球女性的平均增幅接近。

但中国男性的体重增长显著,是全球涨幅最大的几个国家之一:农村男性的体重指数从20.9增长至23.9,城市男性则从22.0增长至24.7。

Nature杂志1.12亿人分析称:中国男性体重增幅领跑全球;农村居民肥胖趋势远超城市Nature杂志1.12亿人分析称:中国男性体重增幅领跑全球;农村居民肥胖趋势远超城市

作者称,“农村正在城市化”,世界大多数地区的农村饥饿和发育迟缓正迅速被超重和肥胖所取代。

农业机械化、交通设施改善、服务类行业崛起,以及家务活动减少,经济和收入增长,高热量的碳水化合物食品流行,以及过多高热量食物易导致肥胖。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也显示,中国农村居民的超重和肥胖率虽低于城市居民,但上升幅度要大于城市居民。

中国CDC研究显示,2013年,中国归因于高体重指数的死亡人数为64万人,相对于1990年的30万人,增长了114%。

高体重指数导致死亡例数均较多的前3种疾病依次是脑卒中、冠心病和高血压心脏病。

来源:

1、NCD Risk Factor Collaboration(NCD-RisC). Rising rural body-mass index is the main driver of the global obesity epidemic in adults. Nature, 2019, 569: 260–264.

2、胡盛寿,高润霖,刘力生,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概要. 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4: 209-220.

3、曾新颖,李镒冲,刘世炜等. 1990与2013年中国15岁以上人群归因于高BMI的死亡分析.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6. 50(9): 776-781.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增刊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

《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邀请来自国内各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对过去一年近 30 个重要指南进行了详尽解读,愿能为广大心血管医生带来新知识、新理念、新思维。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Nature杂志1.12亿人分析称:中国男性体重增幅领跑全球;农村居民肥胖趋势远超城市

“阜外说心脏”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阜外说心脏”,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经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荐,卫健委宣传司评选,“阜外说心脏” 系列节目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订阅点击:

http://chinacirculation.org/WX/home/zxdy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