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姓名:崔與之

字:正子、正之

號:菊坡

諡號:清獻

所處時代:南宋

出生地:寧都

出生時間:1158年

去世時間:1239年

官職:參知政事、右丞相兼樞密使

主要作品:《崔清獻公集》

崔與之祖籍河南汴京,後來因爲靖康之亂,曾祖一輩南遷躲避戰亂,先後居於江西寧都、廣東河源,到崔與之父親這輩定居廣東增城。

崔與之家境清貧,讀書都成問題,後來還是得到親友的資助和,這才得以進入最高學府太學就讀。

南宋紹熙四年,崔與之高中進士,外放地方官。歷任地方的司法官員、知縣、戶部員外郎。因爲在地方任職期間,政績頗佳,後被調入京都。嘉定七年,被破格提升爲直寶謨閣,代理揚州軍政,以全權籌劃抗擊金國軍隊南侵的地方防務。

管理揚州軍政之時,崔與之雖是以文入朝,但是卻並非紙上談兵。他走訪各地,瞭解百姓的實際情況,依據當地人愛馬而擅騎射的特長,最終組建“萬馬社”。崔與之招攬百姓加入後,以軍事化訓練社名,最終形成了頗具聲勢的民間騎兵。

這些受過訓練的民間騎兵與各地抗擊金國的民兵聯合,共同對抗金朝。在崔與之的主持下,這股勢力形成一定規模,軍民齊心抗敵,將金兵阻攔到揚州城外。

在揚州處理軍政事宜期間,遇到浙東發生嚴重自然災害。百姓們流離失所,大片的饑民湧入淮東一帶。與其他官員不同,崔與之沒有將這些居民攔在城外,而是將饑民放入城內妥善安置,發糧救濟,從而活民無數。

嘉定十三年,金兵進攻四川,崔與之受命爲成都府本路安撫使,後升任爲四川制置使,管理抗金事宜,組織百姓抗金。在四川任職期間,廣泛採納良策賢言,不論出生任用賢能,抵擋金國的進攻。當時他甚至大膽啓用歸降的金國將領,領兵出征,給予金國痛擊。

在崔與之管理四川的五年時間裏,金軍始終無法進入四川境內,保證一方平安。後來還是他因病離職,後繼者將其施行的政策改的一塌糊塗,最終才導致金兵乘虛攻入四川。後來崔與之帶兵復職,金軍懾其威勢,望風而退。

端平二年,爲廣東經略安撫使。任職期間發生兵變,叛軍圍攻廣州城。崔與之親自臨城安撫,叛軍服其恩威而紛紛下跪棄械,兵變因此被平定。

嘉熙元年,崔與之被授爲右丞相。崔與之堅決推辭,未曾赴任。嘉熙二年,崔與之退休歸隱,成“菊坡學派”。嘉熙三年因病逝世,上諡清獻。

附:崔與之還是南宋著名文學家,開嶺南宋詞之始。任成都知府兼本路安撫使時,寫下著名的《水調歌頭•題劍閣》一詞,流傳千載。毛澤東主席曾手書該詞,如今珍藏在廣州博物館裏。

【水調歌頭•題劍閣】

萬里雲間戍,立馬劍門關。亂山極目無際,直北是長安。

人苦百年塗炭,鬼哭三邊鋒鏑,天道久應還。手寫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對青燈,搔白首,漏聲殘。老來勳業未就,妨卻一身閒。

蒲澗清泉白石,梅嶺綠陰青子,怪我舊盟寒。烽火平安夜,歸夢繞家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