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馬科,是奇蹄目中的一科,史前種類曾經非常繁盛及多樣化,現今僅存馬屬一個屬,現僅存7種。不過它們依然是目前奇蹄目中種類數量最多,分佈最廣,最爲人們所熟悉的動物。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已絕滅的三趾馬

想象圖

史前馬科曾廣泛分佈於美洲、歐亞大陸和非洲,其中,美洲一直被視爲馬科的演化中心。現代馬科分佈於歐亞大陸和非洲,成員包括馬、驢和斑馬,大多數野生種都處於瀕危狀態。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自更新世起,現代馬與人類在歐亞大陸共同生活,在約4萬年前的歐洲洞穴壁畫中出現了馬的畫像,但人類對馬進行馴養的最早考古學證據來自4500年前的伊比利亞半島和中亞草原上的人類遺址。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研究提出,家馬很可能起源自歐亞大陸草原,也就是今天的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西部,並且隨着牧羣的擴展而不斷與野馬雜交繁殖。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科研人員長久以來對馬的早期馴化歷史有爭議:考古學證據提示馬是在歐亞大陸西部草原馴化的,而來自現代母馬的遺傳證據指向了跨越廣大的地理區域的多重馴化事件。Vera Warmuth及其同事使用來自歐亞大陸北部300多匹馬的遺傳數據從而對馬的馴化的起源和傳播進行了建模。這組作者重建了家馬的已經滅絕的野生祖先野馬(Equus ferus)的種羣統計的歷史,並提出野馬在大約1.6萬年前擴展出了歐亞大陸東部。進一步的分析向這組作者提示,馬的馴化起源自大約6000年前的歐亞大陸草原西部,而被馴化的馬羣在歐亞大陸擴展的過程中不斷有野馬補充進來。

這組作者說,這些發現證實了馬的馴化起源於歐亞大陸西部,並且提供了證據表明廣泛存在野馬進入家馬羣,因此也就把此前研究的截然不同的證據結合起來,並解決了相互衝突的解釋。

歐洲野馬

Equus ferus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歐洲野馬,又名泰班野馬,是一種已經滅絕的野馬。最後一頭野生的歐洲野馬是於1876年在烏克蘭死亡,最後一頭眷養的歐洲野馬則是在1909年死於俄羅斯動物園。另一個名字的“泰班”是其突厥語的名稱。

歐洲野馬的野馬身份存疑

普氏野馬

Equus przewalskii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普氏野馬,分佈於蒙古國西部科布多盆地和中國新疆準噶爾盆地東部一帶(因此也被稱作蒙古野馬或準噶爾野馬),是世界上僅存的野馬。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普氏野馬肩高130釐米,頭體長210釐米。嘴鈍,耳短而尖,口鼻有斑點,無額鬃,頸鬃短而直立,鬃毛黑棕色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在野生狀態下,普氏野馬通常棲息於海拔700米至1800米的草原或半沙漠地帶,食物主要爲禾本科、豆科、菊科、莎草科植物的莖葉,如蘆葦、芨芨、蒿子、梭梭等。蒙古野馬的耐渴能力很強,可以忍受3至4天不喝水。普氏野馬喜羣居,一般一個種羣數量爲6至15只,由一匹公馬,幾匹母馬和他們的後代組成。

普氏野馬的野馬身份存疑,最近的基因研究顯示普氏野馬可能爲最早馴化馬後代,在約5500年前由波泰人馴養。

非洲野驢

Equus africanus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非洲野驢生活在東非的草原及其他乾燥的地區,暮晨及黃昏較冷的時候出沒,在日頭會在石山尋找陰涼或遮蓋處。主要以草、樹皮及樹葉爲食。非洲野驢可以在缺乏水分下生存,有指它們亦會飲用含鹽量高或受污染的水。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非洲野驢肩高大約150釐米,身體長有短毛,呈淺灰色至淡黃褐色,腹部及腳部白色,身體有細長深色的斑紋。努比亞野驢,斑紋越過肩膀;索馬里野驢腳部有黑色的條紋。

非洲野驢2個亞種

努比亞野驢

E. a. africanus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索馬里野驢

E. a. somalicus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亞洲野驢

Equus hemionus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亞洲野驢,是一種大型馬科動物,分佈於敘利亞、伊朗、巴基斯坦、印度、以色列和中國西藏。半荒漠、草原及叢林都是其棲息地。由於棲息地的減少和偷獵的威脅,大多數亞種面臨生存威脅。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亞洲野驢,頭體長大約200釐米,重約280公斤。腿較短,體色隨着季節的變更而改變:夏天爲紅褐色,冬天爲黃褐色。背部的中間有白邊的黑色條紋。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亞洲野驢多是獨居或以小羣活動,通常日出及黃昏期間覓食,主要喫草、葉子、果實、農作物及其他植物。亞洲野驢不像驢那麼溫順,無法馴服。

亞洲野驢5個亞種

蒙古野驢

E. h. hemionus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敘利亞野驢 (EX)

E. h. hemippus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中亞野驢

E. h. kulan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波斯野驢

E. h. onager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印度野驢

E. h. khur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西藏野驢

Equus kiang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西藏野驢,分佈於青藏高原海拔4000-7000米的地區,生活於高寒荒漠地帶,好集羣生活,擅長奔跑,警惕性高。喜歡喫茅草、苔草和蒿類。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肩高132-142釐米,重量250-400公斤。吻部呈乳白色,體背呈棕色或暗棕色,夏季略帶黑色,腹部及四肢內側呈白色,四肢外側呈淡棕色,臂部的白色與周圍的體色相混合而無明顯的界限。

西藏野驢3個亞種

西部亞種

E. k. kiang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東部亞種

E. k. holdereri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南部亞種

E. k. polyodon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細紋斑馬

Equus grevyi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細紋斑馬,又名格萊威斑馬、狹紋斑馬,分佈於非洲的肯尼亞和埃塞俄比亞。與其他斑馬相比,細紋斑馬的個子較高,耳較大,斑紋則更加狹窄,差別較爲明顯。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細紋斑馬肩高140-160釐米,體重350-450公斤。斑紋及間距都十分窄小,一直到蹄部都有,頸部較寬,下腹部和尾根部沒有斑紋。耳很大,呈圓錐形,頭部長而窄,鬃毛較長並豎立。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主要以草爲食,同時也喫水果、灌木和樹皮。一天中有60%以上的時間都被用於進食。

普通斑馬

Equus quagga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普通斑馬,又名平原斑馬,是東非和南非大草原上分佈最廣的一種斑馬。其分佈範圍從埃塞俄比亞南部直到非洲東部,往南至安哥拉和南非東部。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普通斑馬肩高大約140釐米,重量220-280公斤,腿相對較短。身體的前部爲垂直條紋,向後部逐漸過渡爲水平條紋。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普通斑馬通常生活在沒有樹木的草原和熱帶原林地,跨越了熱帶及溫帶地區。不過,它們一般不會在沙漠、茂密的熱帶雨林和永久性溼地生活。由於普通斑馬需要大量的食物和水,因此它們會隨時往降雨的地方移動。

普通斑馬已經確認擁有七個亞種,而隨着1883年斑驢絕滅後,現今只剩下六個亞種存活於世。

普通斑馬7個亞種

達馬斑馬

E. q. antiquorum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布氏斑馬

E. q. burchellii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格氏斑馬

E. q. boehmi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塞氏斑馬

E. q. borensis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查氏斑馬

E. q. chapmani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克氏斑馬

E. q. crawshayi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斑驢 (EX)

E. q. quagga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山斑馬

Equus zebra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山斑馬,主要分佈於非洲的西南部地區,如南非、納米比亞和安哥拉。是日行性的動物,主要的活動時間是早晨及黃昏,通常棲息在山區的草原中。以草食爲主,也喫嫩葉。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山斑馬肩高115-150釐米,體重240-380公斤。最大的特點是有個突出的喉結,從肩部到腰部的條紋很像細紋斑馬的豎紋,臀部開始變成類似平原斑馬的橫紋,背脊紋較細,下腹部也是白色,黑色條紋沒有在下腹部連接,四肢到蹄子的橫紋密集完整。

山斑馬2個亞種

哈特曼斑馬

E. z. hartmannae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海角

E. z. zebra

動物世界-馬科圖鑑

注:有關家馬內容後期做單獨介紹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