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贷挣快钱的时代结束了。

马化腾和李彦宏在乌镇激辩“AI 和All To B”话音未落,数千家做现金贷导流生意的小公司发现,只做皮包公司、花钱买“大数据风控和AI管理”这一招不好使了。

现金贷大洗牌,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作为P2P的资产端,优质、稳定的借贷客群是最重要的。而市面上数以千万计的贷款导流超市则成为这个产业链上的附庸,通过简单粗暴的花钱做推广获取客户,促成借贷合同,继而直接按照比例提取佣金。

“只需要两三位资深程序员,再带两位有一定基础的菜鸟开发,外加两位美工、一位产品经理、两位测试,三个月就可以开发出一个做贷款超市的APP。”起始资金只需要30-50万元,就可搭起一个贷款导流的APP,迅速成为暴利现金贷产业链中的一环。

针对现金贷产业链的监管靴子即将重重落地。几乎没有技术含量的贷款导流APP、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用户信息的推广公司、打着假AI旗号做风控的服务商、恶性催收的“呼死你”公司……即将迎来摧枯拉朽的大洗牌。

(1)风口浪尖的生意

“抢在另一只靴子落地前,赶快挣票大的。”

2017年12月,中央互金整治办公布了针对现金贷整改的57号文。校园贷、首付贷、砍头息、高于36%年化利率、恶性催收等种种行为均被禁止。

一时间,人心惶惶。

原定于今年6月底结束的P2P合规备案,在没有正式公告的情况下,静悄悄地实质性延期。

随后,6月末开始的P2P暴雷潮,如狂风骤雨般,荡涤了企业贷、车贷、金交所产品、抵押贷等多种资产端产品。

当潮水退潮时,才知道谁在裸泳。

低学历、高消费需求的都市人群、四五六七八线城市的年轻人,正在成为大大小小P2P急需攫取的客户。他们的借贷行为,被称为“小额、分散的个人借贷”,是P2P口中最优的资产端。

现金贷大洗牌,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进入今年八月份,现金贷行业开始起死回生,市面上做贷款导流生意的小公司,每天都在增加。”从0到1很难,但从1到100却很简单。在一些专做贷款导流的互联网公司内,几十个程序员可以从1到100地复制出数十个同类型的APP。

X猪钱包、X宝、X花花、X钱柜、X到手、X钱站……这些听起来名字非常随意的钱包,往往只是一个公司旗下数十个马甲应用之一。

“苹果IOS系统对借贷类的应用查得很严,我们经常要做几个马甲包做备用,这个下架后就赶紧上另一个。”一家今年六月份才成立的小型贷款导流服务公司表示。而只要熬过前面的开发期,有了流量之后,一个月可以净收入上百万。

这是一个听上去很没有技术含量的游戏:左手去网站或游戏上做推广和投放,吸引到流量,右手对接各大P2P的资产端。每完成一笔借贷,就可以按照比例提成。

而在各大手机应用市场上,“上面都是高利贷”、“不用会穷死,用了死得更快”等评语,则是对此类贷款导流公司最直观的表达。

一边偷偷赚钱,一边警惕地关注监管最新政策,在监管的另一只靴子落地前,挣票大的,这正是千万个皮包现金贷公司的真实想法。

(2)中小P2P的暴利终结

获客成本、坏账率始终是P2P喉中的刺。当高利率覆盖不了高风险,就是中小P2P离场的那天。

从这个角度来说,多如牛毛的贷款导流平台,是和P2P资产端休戚与共的。年化贷款利率不得超过36%的红线更是让P2P们头痛不已。

“今年雷潮后,为了吸引拉新和吸引老客户复投,平台给到投资人的年化利率比较高,基本上30天的标,年化利率可以在12%左右。以36%的年化贷款利率为例,扣掉平台的人力等运营成本,我们要将获客成本压到最低。”一家头部的P2P平台负责人表示。

这个时候,做一站式“引流+风控+AI+催收”的居间服务商便登场了。

既可以帮助P2P打造营销入口,提供优质的贷款客户,又可以在数秒钟时间内查看贷款客户征信、还款、逾期情况,甚至可以提供第三方电子借条、还能进行智能催收…..可以说,只要购买了服务商提供的底层系统,P2P公司即可轻松对外放贷。

近日,有消息称,占据了国内现金贷业务半边天的“有脉金控”高层疑似被警方调查。而“有脉金控”正是现金贷服务商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寡头。

“这个系统里面内置了很多个数据平台,覆盖了客户的多头查询,还可以接入第三方支付数据,清晰查询到客户的历史借贷、扣款情况,帮助商家做信贷审批。”对于没有能力自建风控的P2P来说,购买有脉系统,是最简便的方法。

而此次有脉金控的突然失联,无疑释放了一个黑色的“危险信号”。这意味着之前花钱买用户、花钱买风控,只做导流的皮包P2P公司已经列入监管部门的清理考量中,他们的散场铃声已经敲响。

(3)BATJ改变游戏规则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是第十个购物狂欢节。在天猫当天刷新纪录的2035亿元背后,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成为撬动年度消费大促的利器。

“支付宝,你已经是一个成熟的软件了,要学会自己还花呗。”这句调侃背后,是蚂蚁金服旗下的“花呗”已经成为消费金融产品的领军者之一。

2014年,花呗开始公测,除了覆盖淘宝系的电商外,还拓展到线下的各类消费场景。这种类似于信用卡功能的可透支的新支付方式,正在牢牢锁定中小P2P垂涎欲滴的优质客户。年轻人不再需要去网络借贷公司借钱,而是在天猫或淘宝购物时直接选择“花呗”支付,在确认收货后的下个月10日还款即可。

同样是2014年2月,京东商城正式公测个人消费贷款服务业务“京东白条”,9月上线的“京东白条”向用户提供另手续费、零首付的分期消费服务。上线仅仅半年时间,月订单数量就增长了33%。随后。京东趁热打铁,陆续推出“汽车白条”、“白居易”、“首付游”等依托具体消费场景的金融服务。

现金贷大洗牌,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花呗”还有一个新兄弟“借呗”。2015年4月,这款可以直接提现的消费信贷产品,最低贷款日化利率达到了丧心病狂的万分之三(即年化利率10.95%),更是将市面上绝大多数的P2P公司(年化贷款利率在24%—36%之间)远远抛在后面。

互联网巨头在消费金融持续发力,成为改变游戏规则和搅起业态变化的引领者。

踏足消费金融的不仅仅有第一梯队的BATJ,依托于垂直电商、O2O平台的其他玩家也已经入局切蛋糕。百度金融联合上百家教育培训机构推出“有钱花”等教育分期信贷、微众银行推出小额现金贷“微粒贷”、苏宁商场推出“任性付”、唯品会则有“唯品花”、58赶集网的“58月付”、土巴兔的“装修贷”、优信二手车的“优信金融”、众安保险的“马上金”等……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