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登录 创新机制 长效常态——我市强力推进主城区道路交通综合整治

整治现场。

□ 凡小东

为推进“双创”工作,从2017年11月起,我市启动了为期1年的主城区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善谋者胜,远谋者兴”,我市从全局出发,从顶层制度设计着手,构建了8项长效工作机制,强力推动整治深入开展。

建立了领导有力、分工明确的整治工作领导体制。成立以分管公安、规建的两位副市长任双组长、13个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对整治工作进行部署,听取整治部门工作推进情况汇报,督导各部门整治工作开展。设置市整治办于交警支队,在整治领导小组指导下,开展集中整治勤务安排、各部门整治工作成效收集汇总、会务统筹等工作。

确定了“党政领导、公安牵头、部门互动、市区联动、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由整治办牵头,制定了“1+6”综合整治方案。公安交警、城市行政执法、交通、住建等参战部门配合协调,攻坚克难,开展了“城区道路交通秩序路面整治、营运车辆经营行为专项整治、占道经营整治、占道停车秩序整治、建成区路网建设改造提升、街面宣传劝导和社区协管”六大行动,从根源上解决资阳城区道路管理各项难题。

形成了分级部署、分层落实、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机制。由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召集整治领导小组召开工作会议5次,明确整治思路,部署重点工作;由整治办主任召集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了主任会议13次,强化工作事项落实,有效推进各部门整治工作开展;由整治部门现场指挥长组织召开集中整治攻坚会30次,确保了行动有效开展。作为整治主要力量,交警直属大队与城区三镇四处城市行政管理大队灵活开展小范围内定点整治,确保行动常态开展。

形成了提前研判、共同参与、集中整治机制。在每次集中整治前,由市整治办牵头,召集各部门对整治重点任务、勤务安排、后勤保障进行提前部署。在开展集中整治时,由整治指挥长对人员到位、工作推进进行现场指挥调度。集中整治完成后,由整治办及时收集各部门整治成效,形成文字材料,上报整治领导小组,供决策使用。目前,已开展集中整治30次,社会各界反响良好。

形成了阶段重点任务清单机制。由市整治办牵头制定了2018年春节前“完善城区交通标志标线设置 ”“ 优化老城区交通组织”等19项重点任务清单,“五一”节前完成“北门车站出口改向”“兰家坡片区单向循环交通组织”等26项重点攻坚任务清单,6月至8月(第三阶段)完成“加强城东新区秩序整治”“加强背街小巷非机动车、机动车停放管理”等24项整治任务清单。通过任务清单制度明确了各部门阶段性目标任务、工作标准和完成时效,推动了市区两级职能部门按计划进度履职尽责。

形成了工作成效跟踪反馈、督查推进机制。市整治办将各阶段任务清单推送至各牵头部门后,主动开展整治成效常态督查。市整治办还于1月30日、5月17日、7月19日3次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整治工作成效进行现场督查,倒逼整治部门自觉推进工作。通过督查,有力推进了各部门重点任务开展。

形成了整治工作每月小结、表扬制度。交警支队作为整治工作牵头部门,每月召开一次公安交警整治工作总结会。目前,已经召开了7次支队整治小结会,第8次小结会计划在本周内举行。通过召开小结会,对当月整治成绩突出的先进个人进行通报表扬,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对下一个月重点整治内容进行提前部署。

形成了整治、宣传同步进行工作机制。为推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引导广大群众安全出行、文明出行,实行了大整治、大宣传同步进行制度。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宣传工作,采取在《资阳日报》开辟专栏,每周在资阳广播电台、资阳电视台制作节目,在每次集中整治行动中邀请媒体共同参与报道等方式,营造了浓厚整治氛围,提高了整治知晓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