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一大學生網上借款2萬滾成20多萬 深陷“校園貸”是“咎由自取”?

爲買化妝品貸款的女大學生

大學生網上借款爲“有面子” 父母掏空家底還貸款

覺得請同學喫飯很有面子,西安大學生小飛先後在借款平臺借了2萬元消費,結果深陷借貸泥潭,貸款總額“滾雪球”至20萬,父母掏空家底還借了10萬元才還清貸款。

還了20多萬元 實際借款只有2萬

因爲小飛覺得請同學喫飯唱歌很有面子,就在網上借款平臺借錢消費,借了8000元,後來又陸續借,總共借了2萬元。網絡借款平臺的貸款很好申請,只需提供學籍檔案、身份證原件、手機通訊錄即可,借錢時會要求付押金,如實借600元但打借條就要填1000元,約定一週內還清本金600元,否則就要產生利息每天400元,不然就會告知家長和學校。

擔心被家人發現,小飛只好採取“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剛開始在借款平臺到處借錢,後來發展爲向借貸公司借錢。

王女士拿出給兒子還款後的手機交易記錄及一沓剛從借款公司要回來的借條,借條中數額最高的一筆爲5萬元,王女士稱實際借款數額只有1萬元,其他4萬爲押金,借款公司知道學生急於用錢就以這種方式把錢借給他,如果逾期就要按照借條約定還款5萬元。

借貸羣裏有70多人 孩子花錢父母揹債

借貸的事情暴露後,還是小飛的父母出面還債。其父母天天跑借貸公司給兒子還錢,有的公司直接將還款地點約在馬路上,一手交錢,一手還借條。小飛家境普通,姐姐去年大學畢業,自己馬上要畢業。最終,小飛父母掏空家底又借了10萬元才還清債務。

“我反思後覺得自己對兒子太偏愛了。”王女士說,兒子調皮學習也不太好,擔心他惹事所以經濟上放得松,每個月給兒子1200元生活費,女兒從大二就開始帶家教自力更生每月給400元生活費。

“希望此事能給大學生敲響警鐘,不要再鋌而走險了。”王女士說,兒子的手機上有一個QQ羣,裏面70多人,都和兒子情況一樣,記者在該QQ羣看到,有人稱父親用看病錢替他還款。

西安一大二女生爲買化妝品債臺高築

無獨有偶,西安一名大二女生小依爲了買化妝品,在短短一年裏,先後通過34家網絡借款平臺借款,少則數百元,多則兩三萬。爲了償還這些本息,借債還債,結果利滾利,債臺高築,如今被四處逼債。

西安一大學生網上借款2萬滾成20多萬 深陷“校園貸”是“咎由自取”?

小依第一次在網上借貸,“需要輸入個人信息,身份證號,所在院校,學籍號,老師、父母、同學的聯繫方式等信息。對方要能在教育網上查到我的信息,然後根據我的情況給我發放額度……”

她在該平臺最多的一筆借款是30000元,而小依講,實際拿到手的只有兩萬多元,而她要按每月1136.01元的還款金額,還36個月,3年利息要還一萬多元。

此外,還有愛又米、趣店、花無缺、優分期、E代付、京東金融等App平臺借款,最後,總共涉及34款借款軟件,都在正常還款,後來爲了償還前面借的錢,就從別的借款軟件上再借錢,還不上再找新的借款軟件……如今,她本金加利息欠下34.4萬餘元。

西安一大學生網上借款2萬滾成20多萬 深陷“校園貸”是“咎由自取”?

債主催款手段低劣 詆譭+恐嚇

小依的父親說,“追債的多數是私人放貸的人和通過‘今借到’App平臺放款的人,打電話女兒不接,就給孩子同學打、老師打,這些信息都是孩子借貸時留的。”

在學校一個社團羣裏,債主發佈了她所有的信息,並稱她“以借款懷孕打胎爲由,借了他們的錢,如今逾期,希望同學們及時通知小依……”另一則催款信息稱:“您的好友小依以父母雙亡買棺材爲由,通過今借到平臺借款數萬元導致逾期……”

大學生深陷“校園貸” 真的都是咎由自取嗎?

2016年,網絡借貸平臺“借貸寶”的一份“裸條”8.75G壓縮包在網上流傳,其中包含了167名女大學生的裸照及視頻,輿論一片譁然。

西安一大學生網上借款2萬滾成20多萬 深陷“校園貸”是“咎由自取”?

2016年3月,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大二學生鄭旭,因迷戀足彩,輸光生活費後開始通過網絡借貸買彩,繼而冒用或請求同學幫忙借貸,欠下60多萬元鉅債,無力償還,跳樓自殺。

2017年4月,廈門華夏學院一名大二女生因陷“校園貸”,在泉州一賓館自殺。該女生捲入的校園貸至少有5個,僅在“今借到”平臺就累計借入57萬多。其家人曾多次幫她還錢,期間收到過“催款裸照”。

也有網友表示,這都是大學生虛榮所要付出的代價!深陷“校園貸”,屬於“咎由自取”。這種“恨鐵不成鋼”的論調,掩蓋了事情的“另一面”。

高利貸、裸條貸 都是犯罪

大學生收入少,但對數碼產品、旅遊、娛樂方面的需求大,更容易接受信用消費、分期付款。“校園貸”平臺抓住了大學生的這些需求。但是,黑代理、裸貸等“校園貸”陷阱,讓一些大學生成了受害者或是犯罪者。

網友“天生幻想狂”說:在裸照刺激的背後,是一個單純的放高利貸的故事,問題是,這些“高利貸”是怎麼摸進校園的呢?

西安一大學生網上借款2萬滾成20多萬 深陷“校園貸”是“咎由自取”?

中青輿情監測室曾在《“裸條”背後,需要的不只是一句“活該”》中表示,由於目前校園網貸整個行業魚龍混雜,且校園金融安全教育並沒有跟上,加之學生法律意識淡薄,自我保護能力差,因此,受不良“校園貸”影響的受害者已不是零星少數。

從發生在西安的兩起事件看,第一個大學生欠款20萬,實際貸款僅有2萬……會計師在覈算買化妝品的大二女生在花無缺借款App上一筆2000元貸款時發現,該平臺的利息是每100元每天0.2元服務費。按一個月30天計算,每月利息就是120元,月利率爲6%,年利率達72%。會計師說:算得上高利貸了。

規範“校園貸” 斬斷“高利貸”

的確,事件中的學生在剛踏足“連環貸”時,無力償還,就應收手。最後的悲劇,有自身的責任,但這不意味責任全可以歸咎於個人。雖然從法律層面而言,絕大多數大學生已爲成年人,但是因社會閱歷較淺,金融經驗普遍匱乏,辨別能力較差,陷入非法“校園貸”的概率較大。

西安一大學生網上借款2萬滾成20多萬 深陷“校園貸”是“咎由自取”?

遏制不良“校園貸”,需要相關部門及時作爲,以及廣大學生自覺抵制。應樹立正確的金融消費觀念,增強自控力外,廣大學生更要珍惜個人信譽,甄別不良“校園貸”平臺,自覺抵制和防範金融風險。此外,有賴於社會各個層面的聯動和協作。校園應推動“金融知識進校園”活動,強化對在校學生的風險警示和教育引導,有利於整合資源、形成合力。此外,相關網貸機構也應另尋出路謀轉型。

整治校園網貸亂象已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正如網民評論:“校園貸”不該一刀切,但“高利貸”必須有人管。

你有話說?添加華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