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戏又称大罗戏、大笛子戏、罗罗头。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戏曲剧种。主要流行于河北省南部肥乡、广平、曲周等县。豫东北范县、清平、南乐以及鲁西阳谷、莘县、冠县等地,也是流行罗戏的地方。 罗戏源于弦索俗曲,与弦子腔、乱弹腔系属同源,何时形成戏曲剧种不详

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罗戏源于弦索俗曲,与弦子腔、乱弹腔系属同源,何时形成戏曲剧种不详。

清末,肥乡县大靳村罗戏艺人梁老皂,在本村打过一个科班,学生除本村人外,尚有邻村青少年参加。该班在抗日战争以前活动在河北南部、山东西部、河南北部一些地区,后因战乱散班。梁老皂的徒弟著名者有常奇、郎方铎、韩玉田、韩金海、向月明、李学新、韩金成、刘金邦、赵福等。梁老皂班散班后,该班艺人常奇沦为乞丐,流浪于山东省范县一带。民国二十二年(1943)至三十六年,常奇在范县杨集村教了一班戏。常奇曾于民国三十六年率领该班来肥乡演出。同年年底,常返乡(肥乡大靳村),在本村重新教班。以后,常还在肥乡县小移庄和曲周县芦营分别组成了罗戏戏班。此间,常奇的师弟李同宏也在小靳村建班教戏。

罗戏的传统剧目约有一百二十余出,经常演出的约三十余出,以历史故事剧居多。如《李渊反并州》、《杨景征北》、《刘伯温访将》、《分水岭》、《金凤钗》、《悟空大战火龙驹》、《保定府》、《战金国》、《耿雁征西》、《海瑞搜宫》、《火龙驹》、《李俊反南京》、《张四姐闹东京》、《山海关》等。反映民间生活的剧目有《借闺女》、《掉包袱》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