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盛世的基礎竟然是唐玄宗選擇了富民之策

唐玄宗選擇了先民富而後國強奠定了開元盛世

開元握圖,永鑑前車。景氣融朗,昏氛滌除。政才勤倦,妖集廷除。

公元705年到711年,大唐政局動盪。先後出現四位皇帝歷經數次政變,卻沒有一個人力挽狂瀾掌握實際政權。韋皇后、太平公主等人趁亂大肆搜刮民財,以封協官的形式賣官行事導致朝綱混亂。公元712年李隆基勝出獲得皇位,此時剛剛年滿28歲。

即位之初,肅清吏治還天下以清明。公元714年,裁撤冗餘官僚封協官8000多人。同年裁撤皇家小金庫機構,那些什麼採購辦、節日辦、宗族辦統統取消。接着取消一切官方經營企業,什麼皇家日用品、什麼冶鐵、製鹽統統還給民間。

開元盛世的基礎竟然是唐玄宗選擇了富民之策

在國富民富這個問題上李隆基選擇後者,市場的交還給市場。整個天下都是皇上的你那麼執着在不在自己的小金庫幹什麼?民強之後國自然富強,民富很簡單隻要讓每一個人找到自己的謀生之道就行。官僚體制只要不處處伸手,民間能安心生產必然上行而下效哪會出現什麼民變?假以時日盛世比現!

李隆基規定,各級政府不得隨意插手稅務事宜。但凡涉及稅收公文必須得到朝廷御覽而後頒佈,在京官員與地方官不得私下接觸如若觸犯這些規矩一旦查實輕則丟官重則殺身。官僚體系不再插手各種經營活動,那麼市場必然充滿活力。李隆基這些政策偏偏切中要害,廢壟斷經營還利與市場就一定會激勵商業。當代社會經濟學認爲,如果一個企業可以獲得政府的無償補貼那麼這個企業就不會專注於生產。他們會想方設法的套取國家補貼而大行賄賂,從而打破市場公平。如果一個企業依靠行政來保持自身的壟斷經營,那麼這個企業就會毫不誇張的維護其壟斷地位。

開元盛世的基礎竟然是唐玄宗選擇了富民之策

大唐之初,爲了區別民間製造唐太宗建立了大量的皇家產業。上有所好下必從焉,各級地方政府跟風也有自己的官辦企業。他們幾乎壟斷了手工製作、冶鐵、製鹽、軍功等等行業,只要有賺錢的機會這些人都會設法插手。他們的生產原材料是民間稅收(實物),他們的工人是民間徭役。這本來就是無本買賣,其利潤空間可想而知。更可怕的是官方壟斷的行業把民間從業者趕出了市場,因爲他們掌握着法律解釋權。一旦出現和官方競爭那麼等待他們的是法律制裁。正常市場環境之下,一旦某個行業能產生利潤。就會很多人湧入其中,學習技術提高效率來面對市場的競爭。叢林法則的市場活動又會刺激技術更新來保證效率提升創造財富,那些不思進取的從業者或者企業就會進行良性淘汰。但是官營資本卻不會朝着這個方向走,他們會故步自封想盡一切辦法利用壟斷抬高利潤。官營壟斷的危害不止是無恥的榨乾財富,他們還會混滅技術工種的生存空間。繼續裂變會導致無數家庭的生活希望破滅,而那些壟斷企業高管只需要動動嘴就會富可敵國。

開元盛世的基礎竟然是唐玄宗選擇了富民之策

意識到官方壟斷的巨大危害,開元二年李隆基繼續改革壟斷。幾乎開放了所有的專營禁制,徹底放開了民間資本的禁錮。溫飽問題一直是中華民族歷任統治者的心頭大患,溫就是衣着飽既三餐。各種史料文獻這樣記載開元初年,一個姓柳的姑娘發明了絲綢染料技術,因爲花樣新穎一經推出馬上成了市場上的搶手貨。幾年之後柳姑娘就創造了鉅富身價。同期四川出現了一種叫輕容的紡織品,質量上乘製作巧妙一經上市就迅速打開了市場。無數個民間財富依靠着技術創新打造了一個又一個勵志故事。

開元初年,大唐帝國一掃武后去世後的陰霾。大唐帝國商業繁榮盛況可與盛隋比肩,最大的變化就是各級公務員系統的薪水不再以實物領取。一個正常的社會經濟大家追逐的是貨幣購買力,物資貧困的時候才選擇糧食因爲貨幣隨時在貶值。

開元盛世的基礎竟然是唐玄宗選擇了富民之策

開元盛世開始呈現,這都是李隆基的民富才造就的國強。而開元通寶這個銅錢也就擔負起了重要流通作用,至今爲止開元通寶都是錢幣愛好者的心儀收藏良品。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