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大家看新聞都有種感覺,就是我國的金融市場感覺亂象叢生,什麼p2p,易租寶,區塊鏈,樂視陷入信用大坑等等問題,爲什麼我們不用發達國家發展成熟的體系來規範我們的金融市場呢?

其實這和我們的歷史發展軌跡有關,絕不能簡單的使用拿來主義。歷史上的歐洲,小國林立,分封而治。而歷史上的中國,從秦朝開始就統一中國,將文字、貨幣、官僚機構納入到國家的管控體系中。所以,歷史發展的演進不同,造成了金融市場的變化不同。

用金融抓住時間的尾巴-第四課《王權信用》

一、 中國早期的金融

中國早期的金融是十分發達的,秦朝開始就對貨幣進行了統一,漢朝的商業信用特別發達;到了唐朝時期,貨幣經濟發展到了高峯,出現了完整的商業匯票體系—飛錢,也出現了銀行的雛形—櫃坊;宋朝更是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比歐洲早了400-500年。

用金融抓住時間的尾巴-第四課《王權信用》

唐朝的飛錢

正是由於統一了國家、統一了貨幣、統一了市場形成了現在中國特有的金融現象,至高無上的絕對權威讓皇家成爲信用的唯一主體。

社會早期生產力低下,資金聚集能力低,這種問題沒有凸顯,到了明清以後,這種現象造成了只有官家、皇家的信用,民間信用意識培養不起來的情況。

用金融抓住時間的尾巴-第四課《王權信用》

山西票號

用金融抓住時間的尾巴-第四課《王權信用》

山西票號

有一個有意思的例子,山西的票號在明清時代發展的特別龐大,甚至連慈禧都問他們借錢,但是隨着時代的變遷,洋行的進入,山西票號就沒落下去了。爲什麼會這樣呢?因爲,這畢竟是民間機構,老百姓不夠信任,萬一戰火燃起,票號沒有了怎麼辦,朝代更迭怎麼辦,來個抄家怎麼辦等等,都讓人沒有辦法真正的放心。故而沒有絕對的信任,從而無法形成資金彙集的效應。

二、 官辦金融

早期的A股市場就是爲了替國企解困,上世紀90年代,國企面臨諸多困難,很多國有企業瀕臨破產,急需找到爲國有企業輸血的融資渠道,國內的A股市場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孕育而生的。

用金融抓住時間的尾巴-第四課《王權信用》

但是初期制定了很多歧視性的條款,比如配額制,就是把上市籌資的名額分配給各個地方的國企。還有不能流通的法人股,造成同股不同權,意味着百姓只能購買流通的高價股,通過這些舉措幫助國有企業解困。雖然A股市場經歷了幾輪的改革,但是很多計劃性的痕跡依然還在,爲權力尋租留下空間,因此常常可以聽到官商勾結,內幕消息亂飛的怪現象。

除了A股市場,還有我國的利率爲何這麼低,就是爲了“集中力量辦大事”。就是要通過低成本吸收存款,用低成本資金扶持重點行業發展。同時,民營企業很難能拿到貸款,即使能夠帶到款也是高息貸款,通過這樣的利息差,扶持那些需要扶持的行業。

這種中央控制大量資源的情況也不是沒有好處,國家控制這些資金後,會把大量資金投入到能源、電力、基礎建設等項目中,所以我國的工業體系特別完整。50年代以來的重工業基礎、90年代後的全國基礎性建設,都和中央能夠控制大量資金有很大的關係。

用金融抓住時間的尾巴-第四課《王權信用》

但是,由於官方控制了大量資源,所以只有官方的信用,民間的信用體系極度脆弱,整個社會就缺乏信用意識。國家壟斷金融資源後,老百姓的理財需求被壓抑的很厲害,最後只能在灰色地帶尋求突破。什麼非法集資、P2P、互聯網金融等等一點就着,市場上的資產泡沫層出不窮、見啥炒啥。大蒜、大蔥、石頭、木頭、香菸、郵票等等,這一切的現象看起來只是一件件個體事件,其實根源是從秦朝開始的中央貨幣體系。

用金融抓住時間的尾巴-第四課《王權信用》

所以任何的金融體系都會有利有弊,它植根於歷史的演化,不能隨意拿來主義,中國這40年改革開放的發展也得益於此。隨着科技的進步,比如區塊鏈技術,也許可以建立起民間的信用體系,可能到那個時候我們的世界將發生根本的改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