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哥哥服藥自殺,留下一張離奇的遺囑...她獨自奔走4年,終於…

當Phil Nisbet在2009年5月過世的時候,所有人都以爲他是自殺的。

他死的時候,身邊有個空了的藥瓶。

法醫也判定他的死亡原因,是服藥過量。

這樣服藥過量死亡的人,每年實在太多太多了。

所以包括喪葬服務的人,以及驗屍的醫生,

都沒有懷疑太多,只是讓家人安排後事。

於是,Phil在澳大利亞的親妹妹,Anne聽聞噩耗後,急匆匆地從澳洲趕來了新西蘭。

她急着在哥哥正式下葬前,再見他最後一面。

沒想到的是,這最後一面一見,

竟然牽扯出一樁兇殺案....

【忽聞噩耗:長兄如父,後悔不曾更親近】

Phil Nisbet是家中長子,出生於新西蘭的他有三個弟妹。

作爲家裏的老大,他從來身上的責任就更多,更需要懂得照顧別人。

除了兩個弟弟外,他最疼愛的就是自己最小的妹妹Anne。

長兄如父,Anne也感覺在從小是被哥哥帶大的。

Anne 8歲的時候,哥哥就會騎着摩托車,帶她一個人出去玩耍。

在Anne心中,哥哥Phil是最值得信任,也是家裏最堅強的依靠。

“他是這個家裏最好的人。甚至真的一直長大到21歲,才第一次去酒吧喝酒。”

回憶起40年前和哥哥的往事,Anne心中依然覺得很溫暖。

後來,孩子們都漸漸長大,和很多新西蘭人一樣,他們都移居到澳大利亞了。

兄妹中只有Phil留在新西蘭工作,當卡車司機。

弟弟妹妹的孩子們,假期有空了就會到新西蘭找Phil。

Anne的兒子Lance也和這個大舅舅非常親近,經常去新西蘭探望他。

尤其是Lance還選擇了去新西蘭上大學,更是和舅舅非常親近。

把兒子交給大哥看管,Anne也非常放心。

(Anne和Phil)

2009年5月的一天,Anne在家裏接到父親的電話:

“Phil死了,死在了他自己的卡車上。警察說他是自殺!”

接到電話的瞬間,Anne感覺自己受到重重一擊。

爲什麼好端端的,哥哥就死了,而且還是自殺?

自己最近三年和哥哥聯繫雖然少了些,

但不至於連他痛苦到想自殺的情況都不知道。

Anne的內心充滿了悲痛和震驚。

她來不及在電話裏詢問太多細節,只是趕緊收拾好行李奔去新西蘭,爭取在Phil被火化前再看他一眼。

【最痛苦的事:永別前的最後一面,竟是不歡而散】

去奔喪的路上,Anne心情非常沉重,也非常悔恨。

她之所以悔恨,是因爲她後悔自己這兩年和Phil有所疏遠。

至於疏遠的原因,則和Phil本人無關。

2005年,Phil和一個叫做Helen的女人結婚了,這是他的第二次婚姻。

當時Anne的兒子Lance,恰好在新西蘭讀書,經常會去Phil家裏住。

從兒子打回澳大利亞的電話中,Anne知道這位新嫂嫂對兒子似乎不太好。

Anne覺得兒子Lance和Phil關係一直很好,現在有了這個新舅媽了就總是出矛盾。

這讓Anne很不舒服,爲此和Helen抱怨了起來。

(Phil和Helen)

結果這一抱怨,長期以來的相互看不順眼,就爆發了。

Phil夾在妹妹和妻子中間很是爲難,但最終Anne還是選擇讓步了。

她理解哥哥維護妻子的行爲,只是之後的幾年裏想起Helen就覺得有點不舒服,於是連帶着和哥哥的聯繫也少了。

所以,她其實並不清楚,在疏遠的這三年裏,

哥哥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遇到了什麼難題,以至於活不下去,最終自殺收尾。

這讓Anne悔恨不已。

人生最痛苦的事情之一,就是和在乎的人分別前的最後一面,是在爭吵中度過的。

沒有來得及好好說聲再見,就永遠無法再見了。

她從沒有想過,她和哥哥最後的相處時光,是爲了一點瑣事爭吵,在不歡而散後生死兩隔。

如果有機會,她多麼希望能夠回到過去,和哥哥好好相處,

不因爲任何人的存在就輕易和他吵架,和他疏遠。

但是這一切,都太晚了...

這種悔恨,在Anne到了新西蘭得知哥哥確實是自殺後更加強烈。

屍檢報告顯示,哥哥Phil的死亡原因,是體內含有高劑量的抗組織胺。

Anne知道,哥哥多年來是清楚自己對這種藥過敏的。

故意服用大劑量的自己知道自己會過敏的藥物,

人們對於Phil的死,除了自殺,想不出第二個解釋。

如果說是他的死是意外的話,可能家人們會相對更坦然一點,因爲是意外是無法預料和避免的。

但是如果是自殺,那就說明Phil生前過得很不快樂,遇到了很多過不去的問題。

這對於和Phil有所疏遠的親人們來說,無疑是一種無聲的譴責:

原本你們如果多點關心,就能早點預料到Phil的自殺傾向,避免這次悲劇。

但正是因爲你們的不聞不問,Phil纔在孤獨無助的情況下選擇了自殺。

(Helen和Phil)

【葬禮上回憶過往,Anne疑心叢生:用藥自殺的事已經不是第一次!】

Anne難過地幫着嫂子Helen籌備葬禮,並在Phil正式火化前守了很久他的屍體。

但是讓悲痛中的Anne感到隱隱有點奇怪的,是嫂子Helen的狀態。

她看起來非常悲痛,在葬禮上哭天搶地。

但又似乎有點精神緊張。

她一直盯着Anne,甚至在Anne提出想要和Phil單獨待一會兒的要求後,

依然緊緊守着Anne,絕不讓Phil的屍體單獨和任何人在一起。

Anne一開始,只是覺得很彆扭:

她還有很多話,想對Phil說。但是Helen在一邊守着,讓Anne沒辦法說出那些“對不起”之類的話。

“當你不能說出你真正想說的東西時,很難在心裏對逝者真的說再見。

我們之間的關係,就是因爲Helen而疏遠了好幾年。

而Helen就一直站在旁邊守着,讓我很難開口。”

(資料片中葬禮的場面)

也正是Helen這個緊張兮兮的狀態,讓Anne開始仔細考量Helen這個人。

在Anne心裏,嫂子Helen一直是個家庭主婦型的女人,也是一個普通的妻子。

但其實仔細回憶過往,Anne突然意識到,Helen並不像表面上看上去那麼簡單。

2004年,Anne在哥哥認識Helen後,第一次去新西蘭探望他們。

也是這一次,發生了一件和哥哥死法類似的,“藥物自殺未遂”事件。

在這次探親時,Anne發現哥哥Phil似乎有什麼心事,整個人像是驚弓之鳥一樣。

詢問之後,Phil告訴Anne:平時看起來溫和穩定的Helen,居然試圖大劑量攝入胰島素,好像是要自殺!

Phil不能理解Helen的行爲,覺得一向溫和的Helen情緒波動大了居然就會做出這種極端的事,讓人感到有點害怕。

至於爲什麼會“情緒波動大”,Phil並沒有和Anne解釋。

Anne本着和事佬的心態,來找Helen聊天,想要促進哥哥和這位準嫂嫂之間的溝通。

沒想到Helen也對於“爲什麼想要自殺”避而不談,只是神神叨叨地和Anne說:我可能真的差點就死了呢。

聊了半天,也聽不出個所以然來,Anne只好把這件事放下,回了澳大利亞。

除了這次“Helen疑似藥物自殺未遂”事件外,在兄妹倆疏遠前,還有一件事讓Anne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奇怪。

2006年的一天,兒子Lance有天兒子打電話和媽媽Anne說:

“舅舅最近說話奇奇怪怪的,他問我,能不能從哪裏找個殺手來,把Karen殺掉,就像房子着火一樣,看上去是意外地讓她死了。”

Anne聽完後心裏一沉:

這個Phil開玩笑說要殺掉的Karen,其實就是Phil的前妻,也是他的兒子本的生母。

怎麼好端端地,突然想弄死前妻?可能是開玩笑吧。

Anne安慰兒子,讓兒子忘了舅舅奇怪的話,別管大人們的事情。

這兩個片段,是Anne回想的哥哥平靜生活裏,爲數不多的和“死”有關的兩件事,

把這兩個和“死”有關的片段串起來,Anne突然有了個大膽的推測。

會不會這麼久來,Helen一直很介意Phil的前妻的存在。

所以她會不開心,會想自殺,甚至於把哥哥Phil逼到希望前妻這個角色永遠消失?

如果這樣的話,哥哥的死會不會也和他們之間的感情糾葛有關?

這個推論實在是太不靠譜了,也沒有什麼明確的證據。

所以Anne想了想也就作罷了。

葬禮結束後,她就回到了澳大利亞。

【突現的遺書和大祕密,是謀殺還是自殺?真兇就在眼前!】

回家後,Anne爲了彌補自己多年來對哥哥的冷落,

開始主動聯繫Helen,希望能夠互相安慰一下。

來往開始增多的兩姑嫂,在電話裏開始聊起了Phil的很多事。

有天,Helen突然提到“當Phil在他牀上死去時”,Anne突然覺得有點不對:

當時通知我們的時候,說的是警察在車上發現死了的Phil,怎麼在Helen這變成在牀上了呢?

更詭異的是,Helen在葬禮後沒多久,打電話來和Anne說:

“我找到Phil的遺書了,上面有個大祕密!”

原來,回家整理遺物的時候,Helen在保險櫃裏找到了一份Phil的遺囑。

在這份遺囑上,Phil說出了一個大祕密,和自己想不開自殺的原因!

他聲稱,自己和前妻的兒子Ben,不是他親生的。

當他發現自己多年來養的不是自己的親兒子時,

他崩潰了,無法接受這一事實,不能再面對兒子了。

Helen還告訴Anne,自己發現信時候非常喫驚。

左思右想,她請求了Phil葬禮負責人的幫助,採集了一個Phil遺留的DNA樣本,和Ben的做了對比。

結果出來了:Ben果然不是Phil的親生兒子!

(Ben)

所以,哥哥之所以選擇自殺,只是因爲發現自己被綠了?

這份遺囑和DNA檢測報告,讓Anne無比意外。

如果遺囑是真的,這不僅能夠解釋Phil的死因,還會徹底改變Phil的遺產分配。

按照Phil的人壽保險的規則,如果Ben不是他親生的孩子,將無法從他意外死亡保險中獲得任何賠償。

那獲得至少25萬美元賠償金的人,就變成了Phil的妻子Helen!

掛了電話後,Anne好不容易平靜一段時間的心,又開始不安了。

她決定立刻動身去新西蘭,看看這件事倒掉怎麼處理。

這時候,在新西蘭讀書的兒子Lance恰好要過21歲的生日,會在新西蘭舉行一個派對。

Anne就以此爲契機,來到新西蘭,借宿在Helen家裏。

剛剛到的頭天晚上,Helen就把遺書拿出來給Anne看了。

並且還順帶說了一句“我在牀頭櫃抽屜發現這份遺囑的時候....”

細心的Anne覺得有點奇怪:

“牀頭櫃抽屜?電話裏你和我說的,可是在保險櫃裏發現的啊?”

着急看遺書的Anne心想也許是Helen一時口誤,沒有細究,趕緊打開遺囑仔細看了起來。

(資料片中“Anne”讀信的場景)

“我打開了遺囑,發現這個遺囑是打印出來的。我感到非常驚訝。

關於遺書的內容,我提前知道了,倒是沒有什麼奇怪的,

但是,我在遺書的末尾,看到了Phil的簽名。

當時我的心都要跳出胸腔了:

我一眼就看出來,那並不是哥哥Phil的筆跡!”

Anne自小和哥哥關係好,知道哥哥是個左撇子,寫字的時候會向左邊有點傾斜。

但是這個遺囑上的簽名,看上去雖然很像哥哥的字,但是卻忽略了哥哥作爲一個左撇子的寫字習慣。

別人可能不知道,但Anne非常確定這不是Phil的字!

這也就是說,這份遺囑可能根本不是真的!

意識到這份遺書可能是僞造的,而且很有可能是Helen僞造的,Anne非常緊張。

她腦海裏迅速地回想過去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突然一切都能串起來了:

遺書是僞造的,而僞造遺書的人就是Helen。

她之所以要這麼做,是爲了一個人獨佔Phil的保險賠償金。

她早就看不順眼Ben和Phil的前妻了,想要把她們都從Phil的遺產獲利者名單上除去的最好辦法,就是證明Ben和Phil不是親生父子關係。

而葬禮上她之所以一直守着屍體,是爲了不讓其他人接觸Phil。

這樣一來,不會有人有機會留下Phil的DNA材料。

這樣她拿出的假遺囑和DNA驗證報告,在Phil火化後,也沒辦法再去驗證了!

在Anne讀遺囑的時候,Helen就守在Anne旁邊,默默觀察着Anne的反應。

Anne內心震驚得想要尖叫,但是卻忍住了,只是一口口地喝着手中杯子裏的酒。

心裏不停有個聲音在喊:

“哥哥不是自殺的,哥哥是被人謀殺的!真兇就在眼前!”

“我的老天爺啊,是她殺了他!是眼前這個女人殺了Phil!”

【與真兇獨處一室:不能因爲害怕而逃走!】

幾乎是在內心得出這個猜想的一瞬間,Anne也意識到,自己身處險境。

Helen的家裏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她特意邀請自己來,看Phil的遺囑,不擔心她看出破綻,

是不是想考驗自己,是否對她的計劃有威脅?

如果她知道自己猜出Phil的真正死亡原因後,會不會殺了自己滅口?

Anne想到這裏,驚出一身冷汗,整個人坐在沙發上快要癱瘓了。

腦子拼命在想“我該怎麼辦,我該怎麼辦啊!”

強行鎮定下來後,Anne拿起手中的酒,說累了,然後回到了臥室裏。

剛進臥室,她就把門鎖上,並且把行李靠在門上堵着。

她越想越害怕,想打電話給在澳洲的朋友說明情況求助。

但是她絕望地發現,她的手機居然在這個時候,欠費沒有信號了!!

在房間裏膽戰心驚地想了一個多小時後,Anne總算鎮定了下來。

她意識到,自己不能逃走!

一旦逃走,Helen就會馬上發現自己知道真相了。

雖然她聯繫不到外界,但是兒子Lance是知道自己在這裏的。

所以Helen不可能那麼衝動地對自己下手,不然她沒辦法向之後來找自己的Lance解釋。

現在Anne需要做的,就是沉住氣,蒐集證據後報警!

第二天,兒子Lance的生日派對正常進行,Anne和Helen也都去了。

對此,Anne很糾結。

“把Helen也帶到派對上,我覺得我背叛了我的兒子。他一直和Phil都非常親近,是在Phil的陪伴下長大的,

但我卻把殺死他舅舅的兇手,帶到了他的21歲生日派對上 。”

“ 但我不得不這樣做。”

“我決定要爭取更多機會和Helen相處,看看我可以收集哪些證據,以便之後有足夠資料去報警立案。

【悲痛的妹妹變身偵探:警方不當回事,那就自己來查!】

不久後,Anne終於鼓足勇氣,帶着遺書的複印件去報警了。

接待她的是一開始處理Phil死亡信息的警察,他也覺得很奇怪。

因爲一般情況下,不會有人在自殺前的遺書,是用電腦打印的。

他們把遺書拿到警局裏大家研究了一通,都覺得奇怪,覺得可以調查一下。

之後,警察就讓Anne回澳洲去等消息。

回去後,遲遲等不到警方的後續消息,Anne坐不住地開始自己查。

首先,Anne需要證明,Helen拿出的遺書內容都是假的。

所以她找到了當時負責Phil葬禮的經理,按照Helen的說法,

她取得的DNA檢測的樣本,是這個經理從Phil身上取下的。

但是經理面對來追問的Anne一頭霧水,說自己從來沒有被Helen要求什麼做DNA取樣的工作啊。

既然根本沒有取樣,那DNA的樣本是不是也是假的呢?

隨後,Anne決定自己再去驗證一遍DNA報告。

Anne知道Phil已經火化了,家裏因爲Helen的存在,可能也找不到他的頭髮絲什麼的DNA樣本了。

要驗證Ben是不是親生的,可能要想別的辦法。

她想到了,如果能夠證明Ben是爸爸媽媽的親孫子,那不也間接證明他是Phil親兒子了嗎?

於是,她重新安排了一次Ben和爸爸媽媽的DNA檢測。

檢測結果表明,Ben就是他們的親孫子,也是Phil的親兒子!

所以遺書的內容,從頭到尾也都是假的!

在確定了DNA報告也是假的後,Anne需要進一步瞭解Helen的真面目。

所以,她悄悄聯繫了一部分Helen的工作同事,想知道她是否有和同事們透露過什麼有用信息。

結果她聽到的同事們對Helen的評價,讓人更加喫驚:

“她們在背後都稱呼Helen爲黑寡婦。因爲她問過她們關於老鼠藥的事情。

甚至還對家裏的家政員工們說,不用擔心到處放老鼠藥,Phil不會在家裏待太久,不會有事的。”

爲了儘可能地繼續調查,不打草驚蛇,Anne上述的一切調查,都是瞞着Helen進行的。

表面上,她對Helen依然很友好,會時不時地發短信和Helen問好。

另一方面,她把自己收集到的證據都發給了新西蘭的警察。

Anne也想過,自己這樣接近Helen會不會被她察覺出來,從而對自己下毒手。

但是爲了哥哥的死亡真相,就算有這樣的風險,她也不會退縮: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靠近真兇,如何找到證據揭穿她的真面目呢!

即使只有自己一個人在戰鬥,她也毫無怨言!

【再三鞭策下警方終於開展調查:真兇比想象中的更可怕。】

就在Anne費盡心思調查案件的同時,她驚訝而氣憤地發現:

在她報案後,新西蘭的警察們幾乎沒有對於Phil的死採取任何調查行動,更不用說是把Helen列爲嫌疑人傳訊等。

這樣的情況,一直拖到了2010年11月。

見警察們遲遲沒有動靜,Anne再次飛往新西蘭。

在驗屍官的辦公室裏,警察打開了案件文件夾。

裏面有一份遺囑的備份,Anne看了一眼。

但是這一眼她看了差點氣昏過去:

遺書被警察們認認真真地重新輸入打印了一遍,反而少了最關鍵的簽名部分。

所以過去這段時間,他們根本沒有認真調查!

Anne非常憤怒,把自己的證據都再次列舉提交了一遍,並且再次要求警察們上點心,好好調查。

被當場戳穿調查不負責的警察們也很尷尬,只能道歉並表示一定推進案件。

之後,Anne就再次陷入了漫長的等待正義的階段。

【警方介入推翻自殺言論:這是一起謀殺案!兇手早有預謀!】

2012年5月,在Phil死亡兩年後,警方的驗屍官公佈了再次調查的結果:

“我認爲根據我面前證據所確定的事實,這起死亡,無法被證實爲自殺”。

這也就是說,警方終於開始以“他殺”的結論處理Phil的死亡。

Phil被謀殺一案終於正式開始立案調查了。

警方介入後發現,Helen真的具有莫大的嫌疑:

在Phil死亡前,她至少還有過兩次謀殺未遂的行爲,並且目標都是Phil。

而導致Phil死亡的藥物,正是Helen用假身份在藥店購買的。

是她,把藥物放在了Phil的晚飯裏,眼睜睜地看着Phil過敏窒息死亡的!

審判最終於2013年12月進行,Helen作爲犯罪嫌疑人,被警方以兩項謀殺未遂和一項謀殺罪起訴,

Anne作爲證人出席了審判,並做好了Helen的辯護人,會利用自己對Helen的偏見,來儘可能地推翻她的證詞的準備。

這場審判她已經等了好幾年了,爲此她不會有任何畏懼,並準備好了接受一切質問,無論如何一定要給哥哥討回一個公道。

庭審持續了好幾天。

在最後一天,當陪審團審議其決定時,Anne和她的家人趕到法庭,

並把菲爾的骨灰也帶到了現場,一起等待判決書的宣讀。

最終法官宣佈:

對於犯罪嫌疑人Helen的指控,

關於第一次謀殺未遂指控 - 無罪。

關於第二次謀殺未遂指控 - 有罪。

關於謀殺指控指控 - 有罪。

Helen被判處終身監禁,17年內不得申請假釋!

自己長期以來的懷疑和調查沒有錯,

Helen就是爲了25萬多的保險金,用藥毒殺了Phil。

聽到審判的那一刻,旁聽席上的Anne立刻哭了。

“經過這麼長時間的鬥爭,我們終於得到了我們需要的東西,那就是真相!這讓我感到非常寬慰。”

爲了紀念這一刻,Anne的兒子Lance,用手機播放了Phil最喜歡的歌曲之一 :

Meatloaf的Two out of Three Ain't Bad。

之後,警方也感謝了Anne所做的所有偵查工作,併爲他們第一次調查的不負責向她道歉。

如果不是Anne以一人之力,承擔起了案件前期的大部分調查工作,

這個案子可能永遠不會被重視,更不用說是讓真相大白於天下。

【餘生我會帶着對你的懷念,幫助更多人討回公道!】

現在,Anne正在研究犯罪學,希望將來能夠幫助其他人,

更好地在刑事案件中督促警方和司法系統認真工作。

她依然很想念她的哥哥Phil。

“原來只要有家人生日或其他聚會,Phil就會爲大家做奶油蛋白餅。”

“現在,只要我一做奶油蛋白餅,我就會想起Phil,我會想這原本應該是他的事啊,他原本應該在這裏的....”

然而,在爲哥哥討回公道後,

Anne能做的,就是永遠紀念和想念Phil,永遠記得他曾經對大家庭的付出了。

Phil被殺一案,以“新西蘭黑寡婦”的名字在媒體報道下傳開了。

作爲一個刑事案件,其實Phil的死亡,兇手的動機和手法,都很平常,並沒有什麼奇特之處。

這個案件讓人震驚的,也不是“爲了錢財謀殺親夫”的情節,

而是根據一點蛛絲馬跡,推動案件調查開展,最終讓真相大白的Anne的所作所爲。

這麼多人都知道Phil的意外死亡,但是隻有Anne懷着對哥哥的懷念和愛,堅定地一點點挖出了事情的真相。

她努力爭取的,不過就是一份公道。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時候,正義可能不會從天而降,而是要靠自己的爭取。

而Anne的這份執着,更是讓人感動...

尋求真相和正義的路總是漫長艱難的,能夠堅持下來的人,都是自己人生裏的英雄。

Ref:

https://www.bbc.co.uk/news/stories-44922984

https://www.nowtolove.co.nz/news/real-life/real-life-read-inside-new-zealands-black-widow-murder-case-3925

-------------------------------------

不能因爲我超萌你就打我呀:想起之前看 非自然死亡 的時候吧,很多時候如果沒有那種敏銳度和執着,太多案件都被當做自殺看待了

咲嫣梓_請去學習:警察真的不作爲,妹妹自己調查了基本上所有線索和證據了,結果警方對已提交的證據都不認真調查,這要是換一個沒那麼堅持的親人是不是這個人就枉死了

程潘潘:新西蘭就這樣 自己查吧 警察除了開罰單什麼事也不會幹 爲了開罰單 車隊都是專業的

林水妖:有這樣愛你的家人,可以安息了。

不能因爲我超萌你就打我呀:還有說警察不作爲的,我覺得全世界很多警察都這樣。因爲案件真的太多了,如果沒有特別確實的證據,很多事件他們也不想深究

三三三木木:好像白馬山莊殺人事件,小說真的來源於生活

…………………………

事兒君有品,

專爲大家準備英國的各種值得推薦的好產品~

英國直郵,包郵包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