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愛迪生於1877年發明留聲機開始,這種情況就根本地改變了。但是,人們並不滿足於一般的記錄聲音,還追求記錄的聲音儘可能的真實。這樣就出現了HI-FI(英文高保真HIGH FIDELITY的縮寫)高保真的概念。從留聲機發明至今的一百多年時間裏,人們爲了提高聲音記錄的保真度,進行了不懈的努力。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音響技術也從粗紋唱片,發展到密紋唱片,從單聲道到立體聲。

發燒的英文一詞是fancier,意爲癡迷者、行家裏手,其音譯與中文“梵思”諧音,不知是何君所爲,音譯爲“發燒”,道也貼切。如今,“發燒”一詞已沿用和引伸至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於不同的領域。在音響發燒領域,則普遍存在音樂發燒和音響發燒的流派之分。音樂發燒友渴望高質素的音樂藝術感受,音響發燒友追求音樂重播達到盡善盡美的音響效果。 音樂發燒友認爲「音響只是器材,聽音樂纔是目的」,音響發燒友則認爲「音樂是用來測試音響的手段」。

真正的音樂發燒友,欣賞的是音樂本身,把大多數的時間和精力都用於研究音樂史和音樂理論,而不是放在音響技術等電工通信領域的研究上。 “凡音樂,產乎人心者也,感於心則蕩於乎音,音成於外而化於乎內。”音樂既是人們在精神上感情於理性的交融,也是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兩種思維方式的複合於疊加。音樂是人類除了語言、文字之外的第三種獨特的語言表達方式。人們聆聽音樂、享受藝術,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追求天然合一的真善美德使然;也是人們陶冶情操、淨化心靈、純潔靈魂的靈丹妙藥。這一點在他們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詮釋。

音響發燒友們,喜歡從音響產品中尋找最接近真實的聲音境界,音響吸引他們的是其技術本身。 對於音響發燒友而言,玩音響有很多種玩法。有人追求低音的量感,有人追求中音的飽滿,有人追求高音的透明,有人追求音場的展現……不同的需求帶來不同的標準,沒有統一答案。音響發燒友喜歡聽錄音中的失誤,椅子的移動聲、紙片的落地聲;飛機起飛時的聲音、大炮發射時的響法,打碎玻璃杯的聲音是聽音響的動態、頻寬和應變速度;人聲、絃樂是聽音響的分析力和音色冷暖;青蛙的叫聲、古琴的斷絃,各種器材對細節的表現。

在筆者看來,HI-FI音響發燒友們癡迷無悔、孜孜不倦的執着追求,就是爲了圓一個完美無缺、可求而不可及的夢:夢想着天堂般的劇院效果不期然地重現於自己的一隅陋室之中。不斷追求更真實、更完美的HI-FI音樂重放,用全部身心來感悟音樂藝術的美,體味着蘊涵於音樂形態上的人類的喜怒哀樂,感應心與靈的呼喚和交流。這就是發燒的真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