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並不存在?霍金又提出了新名詞“灰洞”

黑洞是宇宙空間內存在的一種密度無限大、體積無限小的天體,所有的物理定理遇到黑洞都會失效,它是由質量足夠大的恆星在覈聚變反應的燃料耗盡而“死亡”後,發生引力坍縮產生的。1974年,霍金通過量子力學的方法得出結論:黑洞不僅能夠吸收黑洞外的物質,同樣也能以熱輻射的方式向外“吐出”物質。而這種量子力學現象,就被稱爲霍金輻射。

黑洞並不存在?霍金又提出了新名詞“灰洞”

2014年9月25在研究中梅爾西尼—霍頓描述了一種全新的方案,當恆星因自身的引力發生坍塌時會產生霍金輻射,但梅爾西尼—霍頓認爲,發出這種輻射後,恆星的質量也會不斷地發生損失,正因爲如此,當這些恆星坍縮時就不可能達到形成黑洞所必須的質量密度。她認爲,垂死的恆星在發生最後一次膨脹後,就會爆炸,然後消亡,奇點永遠不會形成,黑洞視界也不會出現,根本就不會存在像黑洞這樣的東西。

黑洞並不存在?霍金又提出了新名詞“灰洞”

其實早在今年年初,霍金就曾通過論文指出在經典理論中黑洞是不存在的,他承認自己最初有關視界的認識是有缺陷的,並提出了新的“灰洞”理論。該理論認爲,物質和能量在被黑洞困住一段時間以後,又會被重新釋放到宇宙中。

黑洞並不存在?霍金又提出了新名詞“灰洞”

黑洞這一定義在經過漫長的時間推測後,已經慢慢被人們所接受,然而霍金今年年初發文否認黑洞的存在,取而代之提出了“灰洞”理論,這在物理學界掀起了不小的波瀾。如今梅爾西尼—霍頓直截了當地稱“根本就不會存在像黑洞這樣的東西”,這無疑成爲又一枚重磅炸彈——儘管梅爾西尼—霍頓遠不及霍金出名。當然,想以一己之力推翻既有的理論並不那麼容易,需要更多有說服力的證據加以佐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