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闲,看书、品茶、写字是惬意的三种生活方式。

抛开名气、价格、山头等茶客看重的东西,一款茶,讨人喜欢不难,口感清甜即可,茶难在令人喝了舒展通透。

相比于岩茶、普洱、铁观音,白茶不以力量与厚度见长,它有着原汁原味的本色,清新淡雅的鲜爽,雨过花落的清香。是的,它像一个来自乡野的少女,清纯质朴,浑然天成。

白茶初饮,滋味简单,但越喝越好喝,饮完身体自然舒服,久饮不腻。它的神力,来自天地人的恩宠。

丰富深邃,幽香馥郁,当以普洱、岩茶为最,它们有如胸怀远志的才子,襟抱郁郁不得开,更兼飘零辗转、苦辛尽尝,忽一日登高远望,平生块垒如数而出,你为之折服,为之惊叹,久之却难免腻味。

白茶的鲜叶要求“三白”,即嫩芽及两片嫩叶均有白毫显露,成茶满披茸毛,此其所以得名为“白茶”者。其芽叶厚实,茶香纯正,汤色橙黄透亮,味道鲜醇而有毫香。而野生的白茶,因其内质较人工茶园的茶稍厚重充盈、山野的自然气息浓郁,又能融于清甜甘美之中,一杯在手,如与山川草木,天地人心赤裸相见。自然本色,乃生活本味,白茶因守住本真,才耐得住水的一次次冲泡,人的一杯杯饮用,似人生,平中见奇,淡而有味。

有人说,青气是白茶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实,看到高端白茶普遍有青气还是值得欣慰的事,证明工艺相对天然,无太多人为干预、操作。

至于白茶的青气,个人认为分青味与青香。如若工艺到位,新茶应是以青果香为尚;若是青草气重,则说明工艺有欠缺。当然,为了掩盖青气,也有各种方式可去除青味,可使新茶既没了青气,也没了青香。

目前机械化程度最高,效率最快的方式是使用高温(60°以上),以促进茶香形成,青气挥发,因为我们知道,青味物质沸点较低,而醇香类物质沸点较高。以较高的温度干燥适当的时间,可以促进白茶香气形成。当然,若过度追求效率,萎凋时间也缩短的话,成品白茶极易带苦涩感,高温试茶的话很容易分辨。

至于高温后的白茶,在后期存储过程中如何转化,转化后的品质如何,则未在本篇探讨范围了。

第二类实用程度较高的方式是打堆以促进微发酵过程,很多茶友喝过泛酸的白茶,其实有一部分原因即是打堆过程处理不当造成的。为什么我们称为“打堆”而不叫“渥堆”呢?毕竟白茶的微发酵不像红茶的渥堆发酵那么热烈,更不像酿酒微生物发酵那么迅猛,白茶的打堆只是为白茶的酶促反应制造微环境,适当促进转化。

在此过程中,湿度的控制,温度的把握,还有打堆时间的长短,打堆的厚度,均对后期品质有极大的影响。至于喷水,渥堆,做旧这类工艺(手段)则不在讨论范围了。

至于传统工艺白茶,其实就是通过时间,使青气转化为毫香、豆奶香等等……见过极致银针的做法,以传统方式萎凋后,用炭火(文火40°左右)先干燥定性,之后间隔十天又以炭火(35°左右)复烘一次,再间隔一个月炭火35°左右再烘,再存一段时间才出售,这是一位老师傅的经验,和岩茶一样,极致白茶并不是做好就好,做好就卖的。

极致需要耐性,极致需要时间,极致更需要我们坐下来、沉下去,也只有极致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静心,敬茶!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此文章为英德姐妹茶庄的懂茶妹整理发布,转载请说明,特此声明!】有任何问题直接留言或加私信我懂茶妹交流哦~

喜欢喝茶和懂茶是两回事,喜欢并不代表一定懂,你爱喝茶,那么请你也要懂得如何正确挑选茶买茶,正确泡茶喝茶。喝茶不是一种盲目的喜好,你懂茶,茶也会自然的懂你

( 有任何问题直接留言或加私信我交流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