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等来了拉斯·冯·提尔的年度争议之作《此房是我造》(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

高贵的腐烂!文艺化杀人,这部看吐百位观众的妖作挑战了人伦底线

这部在戛纳电影节上,引发轩然大波的妖作,让无数影迷望眼欲穿!电影节上,有人把它捧为神作,有人把它贬得一文不值。放映时,近百位观众,因难以忍受影片中过度真实的虐杀场景而中途退场。

高贵的腐烂!文艺化杀人,这部看吐百位观众的妖作挑战了人伦底线

拉斯·冯·提尔,反基督徒,反人类作家,纳粹同情者,死神的信徒......他总爱在影片中,以各种梦境式的场景,表现和释放人类潜意识中的欲望原型。通过电影化的方式,实现原罪、无意识的影像化呈现。

高贵的腐烂!文艺化杀人,这部看吐百位观众的妖作挑战了人伦底线

他希望观众在影片中看到具象化的“恶”,以此反向去探寻黑暗中的善的微光。《此房是我造》在长达150分钟的正片中,通过的多个篇章,极为详细的表现了连环杀人狂内心的隐秘世界。这在电影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影片中多个场景完全践踏了电影道德和伦理的底线。纵观全片,其实那些虐杀的场景,比起很多磨坊电影,恐怖电影来说,并没有在血腥程度上越级多少,《此房是我造》最为恐怖的地方,还是对于伦理常识的颠覆。即,死亡是美妙的,杀人可以是艺术的。

高贵的腐烂!文艺化杀人,这部看吐百位观众的妖作挑战了人伦底线

影片以理性杀死道德,用文学扭曲伦理,以艺术高于一切的方式,把人性践踏到一文不值,这才是《此房是我造》最为恐怖的地方。影片以章节的形式层层递进,讲述男主角Jack,从一时兴起杀人,到有预谋的杀人,再到为了印证科学和文学而杀人。

高贵的腐烂!文艺化杀人,这部看吐百位观众的妖作挑战了人伦底线

影片中,Jack被塑造成一个有洁癖,有强迫症,无共情感,反人类,却对艺术有着执着追求的人。

高贵的腐烂!文艺化杀人,这部看吐百位观众的妖作挑战了人伦底线

表面上,他是一个建筑师;可内心里,却住着一个恶魔。

高贵的腐烂!文艺化杀人,这部看吐百位观众的妖作挑战了人伦底线

《此房是我造》细致的刻画了多场杀人经过。从第一次的兴起杀人,用千斤顶砸碎了女人的头颅;然后是,潜入单身女性家中,笨手笨脚的掐死对方;还有,用猎枪,将母亲和两个儿子,如捕猎般依次枪杀;

高贵的腐烂!文艺化杀人,这部看吐百位观众的妖作挑战了人伦底线

对于他动了情的恋人,他选着切下对方的胸部,并且把其中一边当做钱包,作为留恋。最后一幕,杀红眼的他,杀人是为了印证二战时期臭名昭著的“高效杀人法”是否奏效。

高贵的腐烂!文艺化杀人,这部看吐百位观众的妖作挑战了人伦底线

但,如果你以为《此房是我造》仅仅就这有这些限制级的画面那就太小看拉斯·冯·提尔了。拉斯·冯·提尔送出的恐惧,从来都是攻心的。他会以各种潜文本,奇特的叙事结构,丰富的论据,来颠覆你的认知,淹没你的判断能力,以类似洗脑的方式,让你如坠深渊,无法自救。在一场又一场杀人片段的中间,拉斯·冯·提尔给出了一个又一个,看似荒唐,但你无法彻底反驳,且细思极恐的推论。比如,影片以动画的形式,解释了杀人前后的兴奋感与愧疚感的拉扯,形象生动的阐释出了杀人犯内心的波动。

高贵的腐烂!文艺化杀人,这部看吐百位观众的妖作挑战了人伦底线

更破天荒的是,影片还以猎人捕杀猎物的方式,预先解释了杀人顺序的逻辑选择,最后,再以自嘲的方式,将杀人和杀动物画上等号。

高贵的腐烂!文艺化杀人,这部看吐百位观众的妖作挑战了人伦底线

最令人倒吸寒气的是,片中以文学的方式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词汇“贵腐”,即高贵的腐烂。通过科学的解释葡萄酒的酿造方法,以植物的腐烂过程为依据,证明动物和人类的腐烂同样是美妙的,值得肯定的,同为大自然的馈赠,是人类智力的象征,艺术性的创造。

高贵的腐烂!文艺化杀人,这部看吐百位观众的妖作挑战了人伦底线

影片甚至直接为纳粹、集中营,大屠杀开脱,认为那就是 一种“贵腐”的艺术化表征行为。

高贵的腐烂!文艺化杀人,这部看吐百位观众的妖作挑战了人伦底线

这一个又一个涵盖了众多文化、艺术、科学、心理学理论的论据,看得人哑口无言,冷汗直冒。我相信很多观众选择中途离开,是因为那些杀人如麻的画面和这些诡辩但说服力十足的理论实在太具杀伤力。这几乎和纳粹当年的宣传行径有着同样的逻辑路径和强大的传播效果。观众本能的抗拒,也是因为惧怕再多看一秒,会不自觉的陷入其中,甚至突然认同。

拉斯·冯·提尔以巨大的信息量,具有优势的知识量,对大部分观众造成了情绪和认知的碾压,这是本片颇具争议的最根本原因。一面要应付那些罕见杀人场面的视觉冲击,还要防止被娓娓道来的理论精神洗脑,观众看片时的确备受煎熬。拉斯·冯·提尔还不满足,还要再潜文本和叙事结构上大做文章,努力把效果提升到极限。

高贵的腐烂!文艺化杀人,这部看吐百位观众的妖作挑战了人伦底线

《此房是我造》采取了一种复合式的叙事结构来凸显张力,放大效果。《此房是我造》来源于一首英国民谣This Is 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这首民谣的前三句为:“这是杰克造的那所房子;这是放在杰克造的那所房子里的麦芽;这是吃掉放在杰克造的那所房子里的麦芽的老鼠,逐步成递进状态,信息量提高,元素增多。

在第三句中,“老鼠”与“杰克”的元素之间的联结,其实相当脆弱。而随着从句不断叠加,新元素与老元素之间的联结,将变得更加薄弱。这种套层结构就是《此房是我造》叙事的基本手法。拉斯·冯·提尔在他的长片处女作《犯罪元素》中,第一次用到了这首民谣,但只是在文字和意义的借用,以互文的方式凸显主题。而在《此房是我造》中,他直接在叙事结构上,运用到了这一方式。片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叙事元素——建筑学。

高贵的腐烂!文艺化杀人,这部看吐百位观众的妖作挑战了人伦底线

男主角Jack的职业是建筑师,影片从教堂尖顶的来源开始埋伏笔,随后谈到建筑用的材料,美学价值和功能性的发展。

高贵的腐烂!文艺化杀人,这部看吐百位观众的妖作挑战了人伦底线

随着杀人事件的不断增多,Jack多次推翻了他苦心建筑的房屋,改变形态,换用材料,他总是不满意,只能推翻从来。

高贵的腐烂!文艺化杀人,这部看吐百位观众的妖作挑战了人伦底线

直到,结尾一幕,在另一个人的提醒下,Jack终于用受害人们的尸体建起了尖顶的、令他满意的,无论是功能性还是审美性上都符合他心意的终极房屋。This Is 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中的That,第一次有了具体的所指,在影片中达到了能指和所指的固定统一。这种套层结构,为那些杀人理论的填入提供了空间,让看似关系脆弱的各个元素之间,最终得出了肯定的推论:杀人是艺术的表征。

为了防止意义叠加带来了混乱副作用,避免能指的滑动,所指的过度飘浮,拉斯·冯·提尔直接套用了但丁《神曲》的小说结构,以及众多高概念的文学符号。影片中,那个戏仿欧仁·德拉克罗瓦的名作《但丁的渡舟》的的镜头,充分显示了影片对《神曲》的明确指涉。

高贵的腐烂!文艺化杀人,这部看吐百位观众的妖作挑战了人伦底线

还有,影片从一开始,就建立起的对话结构,那个不断与杰克对话的,在最后一幕才出现的“维吉”,正是《神曲》中但丁的地狱引路人,维吉尔的化身。这在影片最后一节“彻底的溃败”中,那些明显的地狱场景的刻画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神曲》通过地狱中数百位性格各异的人物,来隐喻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但丁希望以此提升诗的地位,同时打破宗教的控制,让文学不再单一的以宗教形式来解读。《此房是我造》无疑异常强调隐喻的构建,并且也通过套层结构,为意义的赋予提供了释义的地图。影片的结局,Jack在维吉带领下的地狱游,还有最后面临深渊时的选择和结果,其实都在为主题的闭合提供逻辑证明,虽然同样是隐喻式,但至少非常明显,且占用了影片大量的时间。

那句,“那边是极乐之地,我们没有资格过去”。

高贵的腐烂!文艺化杀人,这部看吐百位观众的妖作挑战了人伦底线

那个走出地狱,通往UP(人间或天堂),但是却断了的桥,无疑是拉斯·冯·提尔颇为悲观的表述。原来是有座桥的,但那是在“我”出生之前。这个“我”,影片中用的“my time”,估计是拉斯·冯·提尔最为无力的一种自嘲,以及深刻的愧疚,还有对人性的失望。

高贵的腐烂!文艺化杀人,这部看吐百位观众的妖作挑战了人伦底线

按照他在影片中闭合主题的方式和路径,似乎,人类终究只能在地狱徘徊,成为地狱的建筑者之一,同Jack一样,想跨过大桥,通往天堂,但最终只会失足跌入无尽的地狱深渊。

高贵的腐烂!文艺化杀人,这部看吐百位观众的妖作挑战了人伦底线

《此房是我造》无论在叙事结构,元叙事建构,摄影手法上都可谓大师级的水准,但其过度施虐的主题阐释方式,恐怕只有少部分观众能够接受。毕竟,体验疼痛,获得真理的电影观众,少之又少。电影在很多观众心中是带来娱乐的致幻剂,逃避现实的麻醉剂,而《此房是我造》却送出的是高剂量的清醒药。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