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文化國際傳播分享會現場。

大熊貓在國外究竟地位如何?海外人士通過怎樣的途徑關注大熊貓?

在外國人的印象中,大熊貓是否能代表中國形象?

8月23日下午,大熊貓文化國際傳播分享會在中國外文局舉行。分享會邀請到國內傳媒界、出版界、學術界以及互聯網界“大咖”到場,講解如何塑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熊貓傳播品牌,分享大熊貓文化國際傳播的成功案例,探索進一步推廣大熊貓文化價值的成功路徑,以期用大熊貓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

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副院長李瑋。

本次分享會作爲首屆中國大熊貓國際文化周的重要配套活動之一。分享會上,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副院長李瑋發表了《文化符號與國家形象:從龍到熊貓的思考》的主旨演說。她於2009年以及2014年參與中國社科基金重大課題《我國文化軟實力對外傳播研究》,以調查數據的形式,展示了近年來大熊貓正在逐漸取代其他傳統意義上的中國符號,成爲更友好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文化形象。

央視熊貓頻道負責人衣煒。

央視熊貓頻道負責人、央視網國際傳播事業部總經理衣煒展開了名爲《大熊貓——中國對外傳播的文化名片》的主題分享。2013年,中國網絡電視臺上線了熊貓頻道,受到海內外主流媒體持續關注,日均訪問量超過兩千萬。談及大熊貓這張名片,衣煒希望讓更多外國人通過喜聞樂見的大熊貓,瞭解真實的中國以及中國文化。

《人民中國》雜誌社總編輯王衆一。

《人民中國》雜誌社總編輯、日本文化研究專家王衆一發表了題爲《走進來的熊貓與走出去的熊貓》的主題演說,在動漫傳播的視角下探索熊貓形象的可能性。他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不管是日本的熊貓形象,還是《功夫熊貓》裏的熊貓形象,他們都將熊貓人格化處理。“在中國,我們是否能拿得出自己設計的、得到國際認可的熊貓形象,可能會爲熊貓文化在國際上更上一個臺階提供一些思路。”

大咖分享

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副院長李瑋:

熊貓將代替龍

成爲更好的中國文化符號

“大熊貓正在成爲外國人最喜歡的一種中國文化符號。”23日下午,大熊貓文化國際傳播分享會上,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副院長,語言學博士、傳播學博士李瑋分享了她的主旨演講《文化符號與國家形象:從龍到熊貓的思考》。

符號是一種傳播學的概念,也是一種名片,文化符號就是國家名片,蘊含了國家特點。

“說起華爾街、硅谷,我們想到美國,櫻花能讓人想到日本,牛津大學之於英國,每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文化符號。在中國,大熊貓就是其中一種文化符號。”

在分享中她提到,作爲一種文化符號,大熊貓在近年來正逐漸成爲最具影響力的中國形象。2009年、2014年,李瑋參與了中國社科基金重大課題《我國文化軟實力對外傳播研究》,主要在美國、俄羅斯等國家調查中國形象在海外的狀況。這項研究調查裏主要包含了兩個典型的中國形象,龍和熊貓。調查顯示,在國外,龍是一種偏於兇猛的形象,在大多數外國人的心中,龍並不是一樣吉祥的動物。由於早期翻譯問題帶來的誤解,中國龍被直接翻譯爲了dragon,但實則並非一種東西。“多年來,中國圖騰龍在國外的形象已經定型,什麼可以代替龍,成爲更好的中國文化符號呢?我們認爲,熊貓已經具備這樣的條件。”李瑋說。在現場,李瑋展示了從國內外各大網站上能夠看到的熊貓形象,無一例外充滿了可愛友善的特徵。熊貓的詞雲圖也同時顯示,最常見到的詞語是:憨態可掬、善良、友好、萌等。

調查發現,俄羅斯人最喜歡的中國形象依次是大熊貓、茶、園林;在美國,大熊貓同樣排在喜愛榜第一位。並且,2011年時,排在美國人心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形象還是長城。到了2016年,數據顯示大熊貓已排名第一。

李瑋表示,很明顯,相較於在外國人心中偏於兇猛的龍,大熊貓更易於獲得好感。李瑋說:“我覺得熊貓可以承載着四川的形象走向世界,通過熊貓如何表達四川和中國,就是下一步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央視熊貓頻道負責人衣煒:

通過大熊貓這張文化名片

讓外國人瞭解中國及中國文化

8月23日,在京舉行的大熊貓文化國際傳播分享會上,央視熊貓頻道負責人、央視網國際傳播事業部總經理衣煒展開了名爲《大熊貓——中國對外傳播的文化名片》的主題分享。2013年,中國網絡電視臺上線了熊貓頻道,受到海內外主流媒體持續關注,日均訪問量超過兩千萬。

大熊貓這張名片,衣煒希望讓更多外國人通過喜聞樂見的大熊貓,瞭解真實的中國以及中國文化。衣煒說,2017年熊貓頻道上傳了一條57秒的大熊貓視頻到海外社交平臺,內容是一隻頑皮的熊貓抱着飼養員的腿不放,短短一段時間瀏覽量達到10.6億。很多外國網友看了視頻後紛紛留言“我要去中國,我要看熊貓。”藉此契機,熊貓頻道做了一檔《熊貓伴我行》的節目,吸引了很多美國、德國的孩子參與。這些沒有見過熊貓的孩子來到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體驗真正的飼養員生活,很多孩子因此自學中文,通過熊貓愛上了中國文化。

“如果全球的小朋友都知道大熊貓的故鄉是中國,熊貓頻道在全球推廣的目的就達到了。”衣煒說,爲了向全世界觀衆呈現真實的熊貓,熊貓頻道開闢了全球唯一24小時直播大熊貓的新媒體平臺。21路直播信號,從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中國大熊貓保護中心、臥龍保護區等六個區域進行大熊貓生活真實狀態呈現,大熊貓產崽、交配等大事件都有重點直播。熊貓頻道還從原生態大熊貓、科普、珍惜動物保護;講述大熊貓與人的故事、講述中國故事;熊貓IP內容打造,活動;熊貓與文化的深度結合,這四個方面圍繞熊貓進行內容打造。

《人民中國》總編輯王衆一:

熊貓動漫形象

在國外具有重要影響力

不管是早年的《熊貓家族》還是近年來風靡一時的《功夫熊貓》,以大熊貓作爲藝術形象動漫化,彷彿已經成爲國外創作的重要選擇。8月23日下午,大熊貓文化國際傳播分享會上,《人民中國》雜誌社總編輯、日本文化研究專家王衆一爲大家分享了《走進來的熊貓與走出去的熊貓》主題演說,在動漫傳播的視角下去探索熊貓形象的可能性。

分享會上,王衆一主要展示了中國三個動漫——孫悟空、龍、熊貓走出國外形象演變的過程,主要探討了藝術化的孫悟空、龍及熊貓在國外的發展。他表示,熊貓成爲一種火爆的影視文化形象,跟美國、日本等國家近些年的重新創作不可分割,但在客觀上,這些創作也更好地傳播了中國熊貓的形象。

“熊貓的黑白和中國太極哲學的黑白相結合,熊貓身上該體現的文化價值,這些創作中都抓住了重點。”他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不管是日本的熊貓形象,還是《功夫熊貓》裏的,他們都將熊貓人格化處理。“在中國,我們是否能拿得出自己設計的、得到國際認可的熊貓形象,可能會爲熊貓文化在國際上更上一個臺階提供一些思路。”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陳羽嘯徐語楊

原標題:如何用大熊貓文化名片 講好中國故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