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最開始出於私心爲自己的兒子找伴兒,到後來和這些孩子們朝夕相處,密不可分,從一個到七個,再到三十個孩子的媽媽,徐琴迸發出了巨大的能量去實現這些,而這個能量,就源自於她是一位母親。2009年,徐琴正式註冊了杭州江乾區彎灣託管中心,專門託管有心智障礙的孩子。

原標題:兒子患病後她曾崩潰 現在成了30個智障孩子的媽媽

如果把“媽媽”看成一項工作,很多人認爲這是世界上最難、最累的工作,不斷付出而不求回報。浙江杭州的徐琴從1個孩子的媽媽變成30個孩子的媽媽,而且這30個孩子都有心智障礙。2009年,徐琴創立了一個“杭州江乾區彎灣託管中心”,專門託管這些有心智障礙的孩子,而且完全免費。十年過去了,這位偉大的媽媽是怎麼把這個家維持下來的呢?

一人創辦託管中心  照顧智力障礙孩子

每天上午,杭州彎灣託管中心超市組的孩子們都要接受輔導老師的訓練和測試,孩子們的語文課、數學課都融入到了工作中。數學課上,小超市輔導老師金燕帶着他們認商品、記價格、算賬。如果有人回答正確,大家都會鼓掌相互鼓勵。

距離小超市200多米,是彎灣託管中心的洗車行,另一批孩子在這裏工作。這一天,中國婦女基金會的工作人員來洗車行參觀,負責講解的,是在這裏工作的可可。徐琴說,每次有人來參觀,她都讓孩子們負責講解。

徐琴:

學生和駕駛員有20分鐘到30分鐘的互動,我們很在乎那個時間,每一天點點滴滴的交流,孩子們才能真正融入到社會 。

3年時間,洗車行一共接待了16219輛車,這個數字只有其他洗車行的一半不到,不僅不賺錢,還虧錢,全靠徐琴的個人投入在維持。但徐琴所看重的是,孩子們的努力被越來越多的人看到,認可。

車主韓先生 :

可能有些孩子或者有些家庭說,我可能在社會的邊緣,在他們身上我更多感受到是對社會的熱愛,對生活充滿着希望充滿着激情 。

從1個到30個  最初只爲兒子“找個伴兒”

讓孩子們在社會中自食其力,對生活充滿着希望充滿着激情,這正是徐琴作爲一位母親,這些年一直努力追求的。很多人會問,徐琴爲什麼要這麼做?爲什麼她對這些智力障礙的孩子們視如己出,這還要從徐琴的兒子弘毅——一個因病導致智力障礙的孩子說起。

徐琴的兒子弘毅今年30歲,但智力還停留在4、5歲。28年前,只有18個月大的弘毅從牀上摔了下來,頭部重傷。在醫生的努力下,弘毅醒了過來,但也成了重度智障。受此影響,在弘毅4歲的時候,眼睛又突然看不見了。

徐琴:

當時我想想那個世界真的跟弘毅的眼睛一樣一片昏暗,所以我就抱着他往樓頂上衝,腦子裏就是一根筋,衝上去不管幾樓跳下去算了。幸虧後來我也沒力氣,就癱倒在地上抱着他哭了一場,哭的時候你感覺他是一個生命,你有權嗎?

這也是徐琴這麼多年作爲母親對弘毅最不負責的一次。此後,間歇性失明、癲癇,弘毅反覆反覆發作的病情,不停打擊這個家庭。

徐琴:

醫生後來是他們換一個班,給你開一張病危通知單,醫生開病危通知單是責任,但是作爲媽媽來說,那簡直就是一種考驗。

10歲那年,弘毅的父親實在撐不下去了,提出與他們分開。徐琴在百貨大樓裏坐了3天,才鼓起勇氣告訴父母。

徐琴:

後來我在那裏坐了三天想通了,每個人的承受力不一樣,你把他想作是他的承受力到極限了,那就釋然了。

爲了賺到足夠治病的錢,徐琴就辭掉了原來的工作,先後開過快餐店、小食品店,後來做了建材生意還要跑工地。到了弘毅十幾歲的時候,病情逐漸穩定,徐琴的生意也穩定了下來。不過幾年後,新的問題來了。弘毅從特殊教育學校杭州楊綾子學校畢業,這讓徐琴又大哭了一場。

徐琴:

因爲弘毅沒地方去了,學校老師做過統計孩子待在家裏最快的一年最慢兩年所有的認知全部退化掉。我就是問弘毅你想要什麼?他說同學、老師。

兒子的回答,讓媽媽徐琴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她要給兒子找伴兒。跟弘毅一起畢業的還有同班其他6個同學,徐琴想讓他們繼續一起生活一起學習。

徐琴:

全部爲了兒子,初心就是那麼自私,完全是私心 。

就這樣,徐琴在一小區裏租下一套房子,又聘來了兒子學校里正好退休的班主任,讓7個孩子繼續在這裏一起上課,一起玩耍。慢慢地,在和其他六個孩子生活了一段時間以後,徐琴覺得,自己肩上自然而然就有了責任,她覺得,可能這輩子永遠離不開這個羣體了。

媽媽的努力:爲了幫助他們  也爲了減少幫助

2009年,徐琴正式註冊了杭州江乾區彎灣託管中心,專門託管有心智障礙的孩子。5年前,杭州江乾區殘聯免費給徐琴提供了場地。徐琴根據自己的能力,把託管的孩子擴大到 30人,還聘請了輔導老師、做飯阿姨爲孩子們服務。可不管是最初的7個人還是現在的30個人,徐琴始終堅持一分錢不收。

徐琴:

我就是爲了那幾戶相對困難一點的家庭,他們走進彎灣的時候昂首挺胸,跟大家一樣。

如今,託管中心陸續開起了小超市和洗車行。依據病情及特點,彎灣的孩子們被分到小超市和洗車行學習技能,而病情最重的一些孩子,則留在中心學習買菜做飯、打掃衛生等生活技能。每個月的2號,都是彎灣發工資的日子,超市和洗車行的收入,徐琴會分配給孩子們,讓他們存到工資卡里。“幫助他們、減少幫助”,這是徐琴給彎灣定的目標。

在徐琴的努力下,彎灣大家庭始終是陽光,自信,快樂的。

瀟瀟媽媽陳愛中:

把這個愛傳播到每一個孩子的心裏,雖然他們即使很弱,但他們可以坐在路邊爲別人鼓掌,爲別人吶喊加油。

央視短評:母親——最溫暖的港灣

從最開始出於私心爲自己的兒子找伴兒,到後來和這些孩子們朝夕相處,密不可分,從一個到七個,再到三十個孩子的媽媽,徐琴迸發出了巨大的能量去實現這些,而這個能量,就源自於她是一位母親。當你在幫助別人,其實你就已經幫助了自己,徐琴幫助的孩子越多,弘毅擁有的世界和歡樂也更多。與此同時,如何對待我們身邊的弱勢羣體,徐琴也給我們上了一課,當然,我們可以盡己所能地付出關懷,但是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是爲了減少幫助”,這是徐琴告訴我們的。希望彎灣更溫暖,希望孩子們都能從這個港灣駛向更大的海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