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得上“震惊!究竟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堕落?”这种标题的真事儿

hi,大家好,今天聊本好玩的书《科学囧途》。

人类对科学一直孜孜不倦地探索,没想到在课本和学校教的知识之外,科学史上还有许许多多真实发生的奇闻逸事。

说不定你的课本欺骗了你~这本书就挑选了100个著名的科学故事,仿佛在看科学界的周刊八卦一样有趣。

科学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功劳

新学说、新发现、新结论,功劳要记在谁的头上,谁是C位出道,谁沦为洗脚婢?

谁最先发现,谁最先发表,谁拥有专利,跟娱乐圈差不多,科学圈日常也常常撕这些话题。

一个成熟的结论,说不定要往前追溯好几百年。

比如众所周知带来工业革命的蒸汽机,人类其实第一次应用蒸汽动力居然是在公元1世纪!

亚历山大里亚的希罗设计了一种自动操作的机器玩具,但为什么这种蒸汽动力的机器没有成为罗马工业的推动力呢?

一方面是当时被认为是新颖却没啥用处的东西仅用于娱乐;

更重要的是,罗马人有太多奴隶了,就算希罗成功造出了可以日夜工作、永不停息、用于工业的蒸汽机本体,那么多奴隶要怎么处理?他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被解放出来,难免要想社会阶级之类的问题吧。

所以,直到18世纪,可用性强、动力也更强,可以替代雇用工人的蒸汽机才隆重登上历史舞台。

什么样的人最有可能为科学做出重大贡献?

仔细看科学史,很长一段时间发明家、科学家的名字动不动就带有各种各样的爵位,这是为什么?只有富人才有智慧成为科学家吗?

答案是,对的。

穷人既没钱支撑发明创造,就算有什么新理论,也没有能广泛让人们知道的途径。

比如我们都知道的歌德,他就非常博学多才,是欧洲大陆最著名的诗人,还是一个热心的业余科学家。在他那个时代,像他这样有学识、有钱、还有自己的私人实验室和钱的人,是最有可能成为对科学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政治界也希望最聪明的科学家从政,治理国家。

爱因斯坦70多岁时,刚刚宣布成立的以色列,曾对他发出邀请,希望由全世界最聪明的犹太人,来担任第一任以色列总统。

爱因斯坦郑重地拒绝了,依然专注在他科学家的身份,聪明人对自己想要什么总是特别坚定。

科学界的性别歧视简直令人发指!

在漫长的科学史中,女性出现次数屈指可数,她们要么是以某人的女儿、某人的妻子甚至某人的阿姨身份出现,极少以女性个人身份立足。

而且绝大多数科学界女性的必要条件是家庭条件优渥,能够自由出入父亲藏书室的白富美。

即使她们发明创造出了不起的成果,科学界依然有人偷窃、抢夺她们的成果,甚至中伤、诋毁她们的品格。

平底纸袋是我们日常用到的东西,它的发明者是一位女性,叫玛格丽特·奈特。虽然她没有接受过正统的机械方面的教育,但她仍凭借自己的钻研,发明出低成本制造纸袋的模型。

当她申请专利时,发现居然同时有个男人刚申请了一个几乎一样的专利。原来,这个人是在奈特一年前的机械加工车间里看到模型,抄袭了设计,仗着自己是男性,就声称发明属于自己。

奈特立刻起诉,并通过一连串证人出庭,证明是自己更早、花很多时间研制出纸袋折叠机的木头模型,然后才送到机械工厂,被抄袭了设计。

官司大获全胜后,奈特成立公司,有足够的金钱支撑自己继续发明家的工作,她的发明至今仍在造福人类。

我们的课本里都写着居里夫人发现了镭,但你知道“镭女孩”是一群什么样的女性吗?

当时,镭的辐射性没有被全面认识清楚,就被匆匆应用于飞机仪表盘上,以便飞行员高空或深夜也能看清数字。

这群镭女孩就负责用毛笔把镭粉末涂上表盘,表盘很小,她们有时会用嘴唇把毛笔润湿弄尖,继续工作。

工作后没几年,女孩们纷纷染上重病,她们联合起来上诉,是公司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导致她们如此悲惨。

但是,公司居然还造谣说女孩们染病,是因为她们不洁身自爱,病是梅毒,跟镭没关系。

太无耻了!去世的女孩头骨的下巴部分,是发光的呀!

害人还是救人?往往只有一线之隔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镇痛药。在它面世之前,科学家们更先研究出来的是一种被用于治疗咳嗽的药,它的名字来源是英雄,叫做海洛因。

当海洛因被大量用于治疗,时间一久,人们渐渐发现,它有成瘾性!而且成瘾性带来的副作用远远大于治疗作用,滥用造成更多危害。

这时,科学家们又想到研究之初,时间倒回发现海洛因的前两周,还有另一种物质产生,那就是后来的阿司匹林。

你看,致命还是治病,只有一线之隔。

科学家们要说胆子大,可真是大得吓人,他们什么都敢往自己和家人朋友身上招呼。

还有一个故事,科学家在研究治疗流感的药物,主要是想缓解鼻塞。还没有经过动物实验,正巧秘书有感冒症状,他就说服秘书使用,鼻塞是马上好了,但秘书没多久就开始昏睡。

后来,他们才发现,治疗感冒只是这种药的附赠品,非常小的剂量就能降血压,这种药后来被用于治疗高血压。

唉,要是当时秘书不小心被治感冒给治死了咋办?当科学家的秘书有风险,须谨慎。

科学和玄学,就看你运气如何了

许多发明都跟运气紧紧相连,什么做了个梦突然就灵感来了赶紧记下梦中想法啦,什么没刷干净的实验器皿里产生了新的细菌啦,不小心贴错标签误打误撞得到新结论啦,谁说运气不是实力的一部分呢?

也有早早就发现了微生物对人体的影响,但因为自己只是个巡回表演和演讲者,他的结论没人在乎,不过就是江湖骗子的魔术伎俩而已嘛?

或由于脾气暴躁,懒得给老师和考官解释的天才,提交的研究成果无法得到应有重视,也没等到许多年后,世人理解自己的理论就英年早逝。

所以呀,“有没有留下记录,能不能等到后世理解”,这种运气在科学中,几乎是玄学的神奇程度,也是够囧的。

板凳儿姐姐李慢慢

学校没教的科学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