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櫻桃的苗木繁育中經常會出現一些砧木和品種生根難、繁育速度太慢的情況,特別是有些引進的珍稀資源由於數量有限無法迅速擴繁,此時利用組織培養技術可以很容易的解決這些問題。

而利用試管苗培養培育櫻桃無病毒苗木近年來也時有報道。

試管苗培養在大櫻桃苗木繁育中,有什麼作用?

其原理簡述如下:

病毒在植物體內的不同組織和部位分佈不均勻,在生長點附近,即莖尖和根尖的分生組織中病毒濃度低,大部分細胞不帶病毒,通過對生長點的這些微小無病毒分生組織的培養,可獲得完整的無病毒植株。但在生長點部位,不含病毒的部分是極小的,一般不超過0.1~0.5 毫米,這樣小的無病毒組織無法通過常規的方法繁殖與利用。自莖尖組織培養技術發展以來,可以切取這種微小的無病毒組織進行離體培養而發育出完整的植株。在生長點(包括莖尖和根尖)不帶病毒的現象,即存在一個特殊的病毒免疫區,已通過電子顯微鏡觀察和熒光抗體技術得到證實。

在實踐上,這一發現已通過相關試驗進行過驗證。

早在1943年,White採用離體培養的方法成功地培養了感染菸草花葉病毒(TMV) 的番茄根,發現根尖部分不存在病毒。1952年Morel等人從感染花葉病毒和斑萎病毒的大麗花植株上切取莖尖培養,獲得了去病毒植株,從而爲拯救優良品種開闢了一條新的有效途徑。近幾年來,採用莖尖培養法除去園藝植物病毒,獲得無病毒種苗,已經在很多國家被廣泛採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試管苗培養在大櫻桃苗木繁育中,有什麼作用?

通過莖尖培養脫毒一般有以下幾個環節:①材料處理和接種;②誘導芽分化和小植株的增殖,誘導生根,病毒檢測;③生根植株的移栽;④移入苗圃。其中,誘導分化、增殖和生根所需培養基上的生長調節劑種類、濃度因植物種類不同而有差異。莖尖培養的最大缺點是莖尖不易培養,生根和移栽成活率低。

在果樹上僅在草莓和葡萄等少數樹種上獲得成功並用於生產。二次莖尖脫毒可有效提高脫毒率,該方法已在草莓和蘋果上應用,也可嘗試用於其它果樹脫毒。

試管苗培養在大櫻桃苗木繁育中,有什麼作用?

另外,莖尖大小對分化率和脫毒率有很大的影響;莖尖分化率與莖尖大小成正比,脫毒率與莖尖大小成反比。有實驗發現草莓切取莖尖大小爲0.2~0.3毫米時,脫病毒率可達100%,而莖尖爲1.0毫米時,脫病毒率僅爲50%左右(王國平,2005)。但莖尖過小培養成活率會大大降低,而且操作難度也很大。因此,脫病毒時要兼顧脫毒率和成活率兩個方面,一般切取長度爲0.2~0.5毫米用帶有1~2個葉原基的莖尖比較合適,這樣大小的莖尖既可保證一定的成活率,又能使一定數量的莖尖苗不帶有病毒。

本文選自張洪勝《現代大櫻桃栽培》授權果樹圈子原創發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