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以來,在美國、伊朗兩國間對抗持續升溫的情況下,雙方出招也是相當頻繁。伊朗方面最爲直接的出手就是在霍爾木茲海峽進行了大規模軍演,期間還再次試射一枚據稱有反艦能力的短程彈道導彈。

而美國方面的手段則主要集中在經濟領域,按近期消息來看,隨8月初美首輪對伊制裁的恢復,伊朗石油、天然氣等的能源出口已開始明顯下跌,國內貨幣也貶值超過1半。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原油出口在7月初就每天超過300萬桶,刷新歷史記錄。

近日,德州原油出口量更是首次超過進口,在美國對世界單方面挑起貿易糾紛後,美國也正是靠此保持了經濟的強勁增長。

或許美方是希望將此勢頭保持下去,同時將對伊制裁的任務分擔出去。近日,美國媒體就援引美官員的話稱,近幾個月以來,美國正積極和阿拉伯國家就組建“中東北約”一事進行磋商。按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的說法,這個商討中的“聯盟組織”就是爲了抵抗以伊朗侵略、抵抗恐怖主義、抵抗極端主義,並增進中東地區的和平。

而計劃參與該組織的成員國則主要由“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簡稱“海合會”)的6個成員及埃及和約旦組成。

若從地圖上看,這些國家也幾乎對伊朗形成三面包圍之勢,伊朗的主要出口也僅剩下東北部的土庫曼斯坦、北部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因此,若這一“中東北約”真如美國預期得以組建,那伊朗所要面臨的壓力無疑將是巨大的。

當然,就現實情況看,這個計劃中的“中東北約”目前都還沒有正式名稱,美官員透露其或許會叫“中東戰略聯盟”,但相關一切仍在商討之中。另就“中東戰略聯盟”的主要參與者——“海合會”成員來看,其內部也並非十分團結,如成員中的沙特、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埃及、巴林就在去年和卡塔爾斷交,彼此間的風波至今都未平息。

雖然沙特是“反伊急先鋒”,但 “中東戰略聯盟”能否真如北約一樣團結,也還是相當存疑的。此外,類似“中東戰略聯盟”的構想,在先前也曾被提出。如奧巴馬主政時期,就和埃及探討過所謂“反應部隊”的事宜,當時海合會同樣是重要參與者,不過該計劃隨中東地區形勢的變化最終破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