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家公司買了全球最穩定的動力電池,卻不是爲了加入“造車新勢力”

隨着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創業公司相繼迎來了車輛交付的“亮相期”,蔚來擬美股IPO,再加上特斯拉上海工廠的“搶人行動”,電動汽車汽車賽道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火熱。

不過,充電問題始終是懸在蔚來們頭上的一柄“利劍”。電池成本居高不下,續航能力長久沒有革命性突破,無處不在的充電網絡也不是任何一家汽車公司可以承擔的。

換句話說,電動汽車發展的根本瓶頸仍然在於能源協同問題。

“讓電動汽車好充電、充好電”,這句話說起來很輕鬆,做起來難。前者指的是讓充電像加油一樣簡單,駕駛者不再有里程與充電續航焦慮;後者指的是從源頭讓電動汽車用上清潔的電,改變披着清潔盔甲但缺了煤電寸步難行的“表裏不一”。 值得“造車新勢力”關注的電池收購案

這兩個“好”,僅僅靠電動汽車行業自身很難實現:從大開大合的電力網絡,到毛細血管的電樁道路,再到移動車輛的全天候監測,這兩個“好”的背後,是對跨領域協同能力的最高要求。

這也是爲什麼近日的一樁動力電池併購案值得“造車新勢力”關注,它代表了來自於能源領域的“友軍”,正在通過能源物聯網的方式,來幫助電動車們徹底解決充電問題。

2018年8月3日,持續一年多的尼桑電池公司Automotive Energy Supply Corporation(下稱“AESC”)“競購戰”終於落下了帷幕。日產與遠景正式達成協議,後者將以牽頭組建財團的方式收購其現有電池業務AESC。

作爲全球領先的乘用車動力電池企業,AESC以市場保有量40萬輛的規模,遠超特斯拉累計20萬臺的市場保有量。日產之所以尋求出售旗下電池業務,部分是因爲AESC過於依賴日產Leaf單一車型的銷量,近年來市場排名不斷下滑。而爲了維持AESC的運營,日產不得不以相對較高的價格來採購AESC的電池,從而給自身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這並不是AESC第一次進入媒體與行業的視野,但過去兩年交易的另一側,是對新能源一直抱有熱情的金沙江創投。對於金沙江中途退出的原因,叢資金短缺論到戰略調整論衆說紛紜,金沙江也是種未回應外界的諸多疑問。

不過有意思的是,區別於100%賣給金沙江的交易,據遠景發佈的官微內容顯示,日產還將持有收購重組後新公司的20%的股權,這樣的結果讓日產與遠景的聯姻更爲好奇。 下一匹闖進電動汽車行業的“黑馬”?

鈦媒體曾對遠景做過持續跟蹤報道,可以把這家公司理解爲“反向發展的特斯拉”。

特斯拉從互聯網、汽車領域殺入能源產業,投產電池工廠,收購住宅太陽能企業,推出家用電池,打造自己的可再生能源自循環系統。

遠景則是反其道而行之,以智能風機起家,隨後佈局能源物聯網,又通過投資與產品研發進入儲能、充電、用電領域,用互聯網思維管理可再生能源。

今年,昔日的“遠景能源”已經悄然改名“遠景科技集團”,無論是官方微信,還是對外發布的公司新聞,遠景都在努力甩掉“能源公司”的舊帽子。收購AESC,已經是遠景今年在電動汽車領域的第三步動作。

三月,遠景與國內唯一自己造車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威馬電動簽訂戰略合作,幫助其解決大規模電動汽車與電網融合的難題。

而在第88屆日內瓦國際車展(GMIS)上,遠景推出了全新概念電動車“Sibylla”,這是遠景EnOS™智能物聯網平臺及開放生態在汽車上的首次亮相。

5個月後,遠景又將世界第三大動力電池企業AESC收入囊中,這環環相扣的佈局不禁讓人心生猜測:遠景會成爲下一匹闖進電動汽車行業的“黑馬”嗎?實際上,相比於自己造車,遠景更感興趣的是,如何通過在幫助電動汽車企業解決充電難題的同時,讓數百萬輛“移動充電寶”加入自己的能源物聯網。

電池作爲電動汽車的成本中心,佔到了整車成本的30%—50%,電池的高成本導致電動汽車價格的居高不下,電池短缺也成爲制約特斯拉等車企擴大產能的瓶頸。

中國作爲全球電動車增速最快,潛力最大的市場,是AESC 最重要的產能落地市場。遠景將幫助AESC快速實現其在中國的產能增長計劃,在 2020 年達到 30GWh,到2022 年達到 100GWh。同時,遠景也可能會利用中國優勢,降低AESC的電池製造成本,使其以更快速度進入國內的能源網絡。 讓電池從“成本中心”變爲“價值中心”

除了擴大產能、降低成本,業內人士認爲,遠景憑藉特有的能源物聯網布局,有望把動力電池從一個“成本中心”變爲“價值中心”。

根據遠景的構想,每一塊AESC電池都將成爲一個移動儲能裝置,一塊“移動充電寶”,不僅能成爲電力的蓄水池,還能彼此聯通形成強大的網絡效應,從而形成一個分佈式儲能網絡。一輛裝有75 KWh電池的電動汽車所儲存的電能相當於歐洲一個普通家庭一週的耗電。

爲了更好地理解,我們不妨看一下遠景投資的全球最大戶用儲能公司Sonnen的例子。Sonnen將數十萬戶家庭的儲能裝置組成一個能源共享網絡,化身“毛細血管”來分擔現有電力主幹網絡的負擔,幫助電網實現削峯填谷的動態調節,電網很願意爲這些分佈式儲能電站買單,因爲電網本身就需要龐大的儲能電站,來解決用電的峯谷問題。

與之類似,未來每一塊 AESC 電池都將有一個具有數字化計算能力的“數字指紋”,成爲物聯網智能計算單元,通過對每個電池單元、模塊和電池組數據的實時動態控制,優化電動車和電池的實時狀態,形成強大的協同效應,實現再生能源系統的動態調節,以分佈式網絡來分散電力領域的集中式投資。

正是看中了遠景能源物聯網生態巨大的賦能價值,以及與儲能網絡的系統協同前景,日產才決定繼續持有AESC部分股權而不是100%出售。

遠景之所以不惜巨資拿下AESC,或許是要讓它成爲撬動能源物聯網的一根槓桿。比如,幫助遠景快速佈局“樓宇智能大腦”的分佈式儲能網絡,實現充儲協同、低谷充電、高峯放電。分佈式的充電樁與分佈式的儲能裝置相得益彰,在商業可複製方面要遠遠優於集中式佈局,這也可以爲電動汽車提供優於現有市場解決方案智能充電網絡。

通過智能控制充放電行爲,汽車不僅接入可再生能源資產網絡,實現100%清潔,還與其他車輛、住宅和建築物實現通信與能源共享,催生更爲靈活智能的未來能源系統。

在遠景創始人兼CEO張雷的設想中,未來的能源物聯網將是一個機器社交網絡,機器之間自主交流、自動協同,自由交互。動力電池的智能化則是電動汽車智能化的基礎,進而也是實現能源物聯網的重要一環。

目前,遠景已經形成了儲能、電動車、充電產業體系全球頂尖企業的佈局。作爲Sonnen的投資者,推動着它轉型成爲能源行業的Facebook;作爲全球最大、最開放的電動車充電網絡ChargPoint的最大投資者,助力其進入戶用能源領域。

這些頂尖企業共同組成了全球最大的能源物聯操作系統EnOS™,AESC的加入讓EnOS™進一步升級,未來的數百萬塊動力電池成爲能源互聯世界的一部分,改變電動汽車的能源響應模式,使其參與到能源調配之中,成爲“能源交響樂”的一個個美妙音符。 通過電池撬動能源物聯網?沒那麼簡單

跳出原有的思維侷限,將動力電池嵌入能源物聯網的 big picture 之中,遠景比同行業企業顯然超前了一步。如此超前的戰略構想,會成功嗎?

Sonnen的成功,讓我們看到了家用儲能設備加入能源物聯網之後的巨大潛力。只不過將動力電池改造 “智能計算單元”從而融入能源物聯網,面臨着比家用儲能更復雜的技術挑戰,涉及與電動汽車、樓宇、充電樁、電網等方面的實時交互,對於專注於電池研發、生產的AESC來說,物聯網無疑是未曾涉足過的領域。

對於遠景來說,雖然業內首倡的智能風機已經領先行業,但是面對動力電池、電動汽車這樣全新的領域,如何將自身的軟件優勢與AESC的硬件實力完美結合?

與此同時,遠景通過動力電池推動電動汽車與能源世界有機融合的願景,也面臨重重挑戰。雖然遠景在各個方向上都有佈局,然而尚處於局部網絡、局部試點的狀態,尚未充分發揮能源物聯網的協同效應。隨着接入的智能終端類型日趨複雜多樣,對EnOS™的底層架構會有着越來越高的要求。

不過,遠景整合風電、光伏、儲能、充電樁、智能樓宇等方面的成功經驗,讓我們對其在動力電池領域的整合能力有了一定的信心。(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張遠)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相關文章